生猪价格决定因素(二)

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6

作者:美尔雅(600107)期货 农产品分析师 章佩英

上一篇专题(生猪价格决定因素(一) | 干货)中,我们介绍了决定生猪价格的宏观因素和供给因素,本篇我们从需求、季节性、疫病与进出口和上下游影响等角度来分析生猪价格影响因素。

需求因素

在宏观因素中有讲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提高,2013-2018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稳步增长。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为22.83千克,较2013年上涨15.47%。随着城镇居民消费量基本饱和,农村居民消费量尚有增长空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总量增速或放缓。

猪肉消费季节性特征

猪肉消费除了总量保持稳中增长,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需求的季节性规律。中国人的饮食和节日习惯,决定了生猪和猪肉消费的淡旺季。一般秋冬季至春节前需求逐渐向好,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大量备货,居民备年货制腊肉等,猪肉消费量最大;春节后终端需求下降,猪肉价格回落;夏季因气温偏高,饮食多偏清淡,同时猪肉等不宜储藏,猪肉的需求为最弱,屠宰量也偏低。季节性消费也体现在猪肉价格上。

2006年至2019年的猪肉均价走势图显示,猪肉价格年度高点多出现在春节前,其次是中秋和国庆节,少数价格高点出现在年中其他时期(图1)。

总体来看,单一年度内的季节性消费差异导致的价格变动幅度并不十分显著,主要是生猪养殖周期决定了行业大周期比较长,年度内的节日效应同时受行业大周期限制,而生猪价格大周期中的价格变动幅度相对更明显。

2006年至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前,22个省份猪肉均价走势图呈现明显的4年一个周期的特性(图2),分别是2016年7月至2010年6月,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

在大周期中猪肉价格波动明显,高低点价差基本在11-16元/公斤(表1),明显强于单一年度内的价格变动幅度。

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国内首次爆发后,生猪与猪肉价格从2019年3月正式启动上涨,到2019年11月达到价格高峰,在现在经过国家多方面调控,生猪和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落,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供应有望持续好转,价格也将逐步回落至正常化水平。

替代品

国内肉类消费主要分为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猪肉消费占比基本稳定,而肉类消费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为29.5千克,同比涨10.61%,其中猪肉占比为65%,家禽为25%,牛肉为6%,羊肉为4%(图3、4)。

在2019年3月至11月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过程中,禽肉消费大幅增加,主要源于猪肉与禽肉价差较大,饮食上能替代一部分猪肉需求,同时家禽饲养周期短、成本更低,产能补给与调整更为迅速,因此猪肉价格高涨,市场便易发生消费替代。

另一方面,随着非洲猪瘟火遍国内外,“人造肉”食品在近两年频繁进入人们的视线,相对于美国来说,我国人造肉起步较晚,国人对其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

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国内人造肉企业迅速增加,目前国内人造肉企业约为2000家。2020年5月18日,喜茶公司宣布,联手国内人造肉企业星期零(STARFIELD)推出的人造肉汉堡“未来肉芝士堡”正式上线。在此之前,汉堡王、星巴克、肯德基、赛百味等快餐品牌都已经推出了人造肉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人造肉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包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人造肉价格过高、中国人抵触转基因大豆蛋白等。人造肉市场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消费市场,仍需要连锁餐饮企业持续推动,以及人造肉创业公司不断地迭代技术与生产方案。

疫病与进出口

疫病与市场供需息息相关,生猪疫病一般会导致生猪和猪肉供应大规模缩减,进而导致猪肉价格上涨。2018年8月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是国内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大规模疫病。而2019年8月份以来,为稳定物价水平,国家连续出台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取消不合理禁限养等一系列规定政策,同时相继放开美国、加拿大等对我国猪肉的进口限制,增加猪肉供应,有力缓解国内市场猪肉供需失衡现状,促使生猪、猪肉价格出现高位回落。

进出口情况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猪肉出口量为10万吨,在全球猪肉出口国中排名第六,占比约1%(图5);2020年猪肉进口量为385万吨,全球进口量排名第一,占比为52%(图6)。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猪肉出口量缓慢减少,而进口量基本保持增长,尤其是2019年12月生猪进口量激增到26.14万吨,环比增长13.78%,同比增长174.00%(图7)。

我国生猪消费量十分巨大,国内供应有缺口,保持净进口是当下我国满足猪肉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虽然进口量占国内生猪产能不足12%,但因进口猪肉价格相对较低,能对高价猪肉形成冲击效应,其作用类似于国家抛售储备冻猪肉。

食品安全与上下游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管理近几年愈发严苛,对生猪养殖场进行食品安全指导,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是用药问题,饲料中要严格限制抗生素的添加,平时疾病防治过程中,不能滥用抗生素,屠宰上市之前要有一定的休药期,保证药物在生猪体内已经代谢完成,不会沉积之后方能屠宰上市;

第二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病死猪一定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上市;

第三是对于猪场环境的调控,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菌滋生,引起猪生病。

食品安全抓实抓严之后,增加生猪企业养殖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型养殖户恢复生产,同时抬高行业养殖成本水平。

上下游影响

上游对生猪与猪肉价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饲料成本上,一般饲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70%左右;对于外购仔猪的养殖户来讲,饲料成本占40-60%,饲料价格变动对生猪价格产生显著影响。

饲料价格上涨压缩养殖企业利润空间,养殖利润下降抑制企业补栏积极性,后期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驱动增强;反之,养殖利润驱动企业加速补栏,增加后期生猪供应,猪肉价格有回落压力。

下游主要体现在屠宰端,屠宰厂以赚取价差为主要目的,因此低价收购与高价出售是屠宰厂的盈利来源。在生猪货源充足而需求一般时,屠宰企业压价收购意向更足,而需求旺盛且货源紧缺时,屠宰企业需抬高价格以刺激养殖户出栏。养殖厂与屠宰端的价格主导低位随着市场行情变动而不断变化。

其他因素

影响猪肉价格的还包括天气和冷链运输。其中短期的天气变化影响生猪调运,比如极寒和冻雨天气,会导致局部地区生猪和猪肉冷链运输受阻,导致局部猪肉价格上涨。而季节性气温则会影响企业的补栏时间,增强生猪供应的季节性规律,同样寒暑季节下,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不同,体现需求的季节性。

早期持续高温还可能导致猪群生长缓慢或掉膘,随着饲养技术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改善,寒暑天气对猪群生长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弱。未来会更加体现在天气和气温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上来。

总结

影响生猪和猪肉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还是存栏供给与需求消费,其他因素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供给或需求,或同时作用于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猪肉价格。平时分析行情与价格走势,抓住变动因素与传导路径,即可分析出该因素对猪肉价格的作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