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方案,看金融行业如何平稳上云用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日前,工信部电子标准院云计算标准工作组2024年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会上,由云计算标准与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银行、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金融机构和产业链企业联合编写的《金融行业上云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分析了我国金融行业上云相关政策、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金融行业上云的总体思路,为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

转型之道,私有云筑牢金融行业上云底座

金融行业信息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是较早进行云计算技术研究和实践的行业,当前,金融云市场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技术应用已相对成熟,并逐步向规范化、安全可靠以及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报告》指出,在金融云的落地形态中,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是三种常见的形态,其中私有云因能够保障金融行业关键业务应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可用性、低网络延迟性和数据安全性,已逐渐成为金融行业云平台建设的首选,大量应用于一般和核心业务系统。

在金融云产品上,以虚拟化为核心的IaaS金融云产品成熟度高,契合高稳定性、可靠性、合规性要求,是构建IaaS云平台的基础核心技术之一,也是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同时云原生技术正在加速融入金融数字化体系,为新的业务架构重塑提供动力。

因需而建,不同路径助力金融行业上云更轻松

金融行业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业务应用复杂,上云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量技术和监管需求,同时也面临着市场中云产品多样化造成的选型困难和一云多芯普及后运维管理复杂的挑战,以及如何保证在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平滑迁移等问题。

《报告》在总体规划中指出,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金融云建设,确保金融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依据办公类、一般类、核心类三种金融业务应用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同时综合评估上云方式进行业务迁移,上云后要持续优化运维管理方式。

《报告》在多个层面阐述,特别是技术架构和云产品选择、云平台建设路径规划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从不同的维度给出了金融行业上云的实践方式。

首先,技术架构和云产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和云产品。常见技术架构包括单体架构、SOA架构和微服务架构,每种架构各具优势;在云产品中,虚拟化云平台提供的虚拟机、容器云平台提供的容器集群是金融私有云最常见的两种资源服务,其中业务承载在虚拟机上具有硬件资源抽象和共享、环境隔离和多环境支持、快速部署和扩展、资源利用率提高以及故障隔离性和自动恢复等优势,业务承载在容器云平台上具有敏捷开发和快速交付、持续集成/持续交付以及跨平台和可移植性等优势。

其次,金融私有云平台建设路径通常包括分层解耦建设私有云和建设私有全栈云,两种选择既要考虑技术的因素,也要从行业特点、业务特性、组织架构、现有资产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分层解耦云平台推动了金融应用架构的演变,大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运维复杂度,实现多技术、多平台共管;私有全栈云平台是在单一的私有云平台或公有云,可能会无法覆盖金融机构所有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专属需求,满足了金融行业特有的强监管、高安全需求,同时可提供和整合各维度资源、服务,但私有全栈云平台投入较大,完整性和开放性易失衡,部署时需综合考虑需求、未来规划、扩展性等因素。

《报告》还对金融行业上云趋势做了展望,并介绍了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多家头部金融机构的上云案例,对金融机构上云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当前,金融机构开始大量应用云来承载核心业务,云计算技术正在与金融行业快速结合。未来,在监管政策和标准规范引导下,在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中,金融机构能够更安全、灵活、高效、智能地实现上云、用云,构筑起坚实的数字化基础。$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