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张坤: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三)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6喜欢:32

导读:这篇访谈出自2019年的08月,由投资人说主理人小雅采访所得。作为公募基金顶流,千亿俱乐部管理者的张坤先生,我无法评价其投资能力,只能对谈其智慧。一个事情发生,如果三年后回头看不重要,那它在这个时间也不重要。市场很容易低估重仓持有一个公司的难度,但这是对持有人水平很重要的一个考量。主动投资人要战胜市场,至少应该在你的从业历史上,有过两三次敢于对抗全市场——他张坤,是这样的人。

第一部分内容:

对谈张坤: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一)

——

第二部分内容:

对谈张坤:不要看一个人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二)

——

本文为第三部分完结内容:

52、主持人:你已经重仓它,它现在已经70倍PE了,有没有想过卖掉部分,等跌下来再补仓?

张坤:那不会。万一价格不跌呢?如果你判断它的竞争力没有问题,长期的天花板没有到,那可能陪伴就是更好的选择。

#何:长期逻辑决定长期赔率,长期逻辑没发生变化,长期赔率就没有问题,就没有卖出的理由。当然,估值太高,长期赔率会下降;另一方面,太过于长期的话,有些不确定性谁也无法预知。所以我以为首先应能看到5-10年。5年以内太短,导致无法重视到长期逻辑;10年以上太长,不确定性无法预知,所以10年后的估值水平应采用更保守的方式。

53、主持人:当它在让人难受的位置的时候,会不会用一部分仓位来做选择?

张坤:我不会这么做,这么做很耗费精力,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未必能做得对,很容易做反了,万一做错了,它又涨上去了,你愿不愿意做个负价差买回来?

#何:不能忍受大幅回撤的,也“忍受”不了持续上涨。所谓亏盈同源也。

54、小雅:从毕业做到现在,你的方法论有什么进化?

张坤:刚管基金的时候,我对短期的东西看得比现在多。随着做投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对企业更长期的东西、模式的东西更关注。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容易跟市场产生分歧。

而且,我的管理规模也越来越大,追着去买也不现实,我的持仓又集中,没办法做右侧,只能打提前量。

#何:格物致知,即格恶欲、致良知;恶欲,短期诱惑;良知,长期逻辑(经营本质)。要重视长期的逻辑,就要有格除短期诱惑的本领。

#允飞:与其看方法论变了没有不如看心性变了没有。短期视角到长期视角的转变是一种心性的转变,就是在心性上愿意延迟满足去获得稳稳的幸福,慢慢变富也是日日能都能获得稳稳幸福。财富、收益固然重要,但对于健康和稳稳的幸福而言,又没那么重要。对于市场的分歧,首先是你必须不能被市场左右了主观,而是在企业的基本面基础上,将市场作为客观因素去理解市场所带来的估值反馈。

规模大小,全在投资人的格局中,重要的是有优质资产匹配这个规模和格局才行。

55、小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必须要做长期投资?

张坤:它是慢慢变化的。工作之前,伯克希尔主席的信我就看过。但那个时候我没那么强的感触。做研究员之后,我有不同感触;做投资之后再看,又有些不同感触。一个东西,你有了经历之后再看,会有更深的感悟,会领略到其中的智慧。

#何:大师们的作品反复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体会。相信每次对谈,也会有不同的体会。

#允飞: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发现内在良知心性的过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干让自己痛苦的事情,他肯定会反思,正如瑞·达利欧所说的:痛苦+反思=进步。

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值得反复看,唯有真诚,方得真知,但唯有实践,才得觉悟。

很多人做投资的,自诩为巴菲特的信徒,价值投资理念实践者,实际上很多人对巴菲特的东西理解的非常浅显,导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看过很多大V谈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逻辑,都没有李录和唐朝研究的更为深刻,他们也能知行合一,国内外巴菲特芒格思想研究者无处其二。这里给他们两个投资人以掌声。巴菲特股东信和伯克希尔哈萨维股东会纪要都是值得反复看、反复思考,直至顿悟的经典投资思想合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圣人之识,往往才是常识和大势所在。真理往往藏于细微处,等待人们发现,并对谈。

56、小雅:这几年,你的持仓逐步稳定下来了,跟三年前的自己相比,你有什么进步?

张坤:我的知识面拓展了,公司看得更多,我更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2016年之前,我没买过PE40倍以上公司,连30倍以上公司都极少买,本质上,是我对自己的判断没有很强信心。买贵的公司,需要对自己的判断有很强的信心。

看得多了,研究积累得多了,你才敢于下手去买一个“很贵”的公司。A公司是我买的第一个比较贵的公司,我在40倍PE买的。

我原来也是对静态估值很看重的,但现在,如果企业的质量足够好,我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换取长期的收益。

#允飞:这个问题有点俗,看看净值的增长不就知道有没有进步了吗。但这个问题值得很多人反思!反思!再反思!我念书的时候有个老师经常说,你要时常问问自己有没有成长,如果有成长,那么你想要的吗,想得到的,想配的上的一定会慢慢得到,并且配的上。这句话反过来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都是对的,为什么你的口袋没有你想要的?对于便宜和贵还是配不配得上的问题,你进步了,能力圈得到拓展了。你突然觉得自己配上这么贵的公司了,那很好。配不上只有一个结果,你们终将告别。芒格对老巴的很大影响就是促使老巴敢于买贵的东西了。这是老巴的一小步,但回头看,的确是伯克希尔哈萨维的一大步。这个就是进步了。

进步和成长这件事只有自己才能懂,但别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最容易被自己欺骗。坦诚相待他人,更要这么对自己。

57、小雅:你认为,自己现在还需要进化和优化的是什么?

张坤:很多。我最近在看一些海外优质企业的成长历史,过去也看过一些,看得不够多,伯克希尔的持仓我都看过。

海外优质公司是值得研究的,对于中国有哪些企业能够长大有指导意义。

你只有看过好的,你才知道什么是糟的;看过糟的,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的。

对我来说,我知道A股什么是好的,但这些是不是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好的,需要跟那些最好的去比,比过之后你才知道,它是最好的吗?我是不是能够再调一下结构,把最好的选出来,这是一个全球视野问题。

#允飞:长期投资需要更为宽广的全球化视野,所谓的好、优质、卓越的企业,如果放在当前是好的,放在国际上还不够好,那就说明你这个国家在这个领域是落后,你有被别人继续领先的可能性,到了你在国内的市场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去外部市场拓展的时候有被打压的可能性。全球视野结合长期投资,就是赢在国运。而押注国运的最好案例是巴菲特。

58、小雅:你比过之后,中国有没有比全球最好的公司还好的公司?

张坤:在食品饮料这个行业,茅台就是全球最好的公司,没有之一。机场里面,上海机场也是全球机场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允飞:茅台的确有这个逻辑。你说上海是全球最好的城市,这个认知我十年前就有,但上海机场就不知道了。

59、小雅:这批公司已经涨不少了,你现在会不会担心估值会跌下来,有没有考虑调结构?

张坤:需要跟踪公司的逻辑。如果是需求的周期问题,我不会在意,需求侧的问题我不担心,包括去年经济下滑白酒跌很多,我并不在意,它是经济下滑带来的需求侧变化。

我只要确定供给侧永远是这几个玩家在,需求侧只是一个周期的波动,长期仍然是波动向上的,而不是一个结构性下去的变化,就行了。

比方说,经济危机的时候,LVMH股价也会跌很多,也跌50%,没关系,2009年、2010年全涨回去了,涨得更高,现在可能比2007年的高点又涨了五倍了。

周期判断不是我擅长的事情,如果我确定了这个股票的长期逻辑没错,它应该是一轮一轮波动起来创新高的,如果一轮一轮波动下来没有创新高,那说明我的判断是有问题的。

#允飞:前面说过这个周期问题,尽量不要这么看供给和需求的周期性,如果是长期投资,尽量跨周期去看供给侧优势能否持续下去。

60、小雅:很多人更关心需求,你却关心供给。

张坤:因为需求很刺激,它很影响短期的股价波动,大家对这个东西特别敏感,但供给影响的才是长期。

#允飞:赞同,懂得人自然懂。

61、小雅:很多分析师会讨论茅台的周期经营、库存周期,你不care?

张坤:我不在意,包括2013年,需求长期结构性上升中的周期波动,我都不太关注。

#允飞:这主持人似乎对这个问题不太懂。

62、小雅:你认为自己最成功的投资是什么?

张坤:应该还是**机场,2016年我在研究互联网,一下就想明白它的商业模式了。

当时,大家还觉得它是一个公用事业股。但我认为,它本质就是一个微信,把所有的基础设施、跑道建好之后,就是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所有流量都可以变现,变现的形式可以是商业,也可以是广告。

第一,它的流量是独享的,没有人跟它竞争。

第二,它的流量是零成本的,甚至是负成本的。

第三,它的流量价值巨大,因为它的流量是被筛选过的,而且是在封闭的空间之内,乘客没法走,它的流量变现的单客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流量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变现方都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

#允飞:互联网能够被+的领域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63、小雅:你把它当作最成功的投资,是因为它赚钱最多,还是因为你最早看到了趋势。

张坤:因为当时我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一个好东西。(笑)

这东西很好,但是市场主流并没有意识到它很好,好东西很多时候在公允价值买,已经有很高的回报了。

但是你以便宜的价格买到了,它的价格跟全球资产比都是非常便宜,又重仓持有,能够前瞻性地看到这一点,这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允飞:所谓便宜, 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内在价值的问题。长期看,安全边际高一些,安全垫足一些,允许你做了错误的决定还能赚。(时隔一年后再读这段话,才懂的更深刻一些。)

64、小雅:它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吗?

张坤:取决于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

如果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出境游这件事是最确定的,因为有形的物质需求有限,你一定会去体验更好的东西,要去不同的环境看,这种体验的消费、旅游的消费看不到任何天花板。

中国有护照的人口才一亿人,随着出境游发展,中国最主要的几个国际枢纽机场会收益。

#允飞:行业龙头的逻辑应该更符合国运的逻辑。

65、小雅:它变相成了一个收费桥梁?

张坤:类似,而且它的免税店确实经营得也好。

66、小雅:免税店可能是一个雪足够厚的行业,但是可能坡不一定够长?政策一旦没了,红利就没有了?

张坤:政策的影响没有那么大。香港是全港免税的,但是香港机场的销售依然非常大,而且每年都在增长,为什么?任何人在一个封闭无聊的环境,都容易产生很强的购物冲动。

多少商家想把客人引流在自己这里,让客户不要走。机场零成本就可以做到这件事,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它的价值。

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商业销售额非常大,变现能力都很强。而全球像中国免税价格差异这么大的国家是不多的。

67、小雅:你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张坤:从2012年到现在,我组合里面亏钱最多的股票,大概只亏了一分钱,亏了净值的1%,是**水泥,很可笑,对不对?这是一个很牛的股票,但是我亏钱最多的股票。

我也有很多看错了的标的,但只要有警惕性,不一定会亏钱。比方说,曾经我买过九个多点的**汽车,后来发现竞争格局整个恶化了,我在恶化的时候走掉了,最后没亏钱。

投资总是如履薄冰的一件事情,你总是在反省自己的逻辑有没有漏洞,别人的负面意见有没有道理。

#允飞:市场有共识也有分歧,怎么看共识和分歧?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内在标准、内在逻辑和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什么,有没有发生改变?多反省是对的,经常反省经常进步。能做吾日三省的都是圣人,普通人能做到一日一反省的就已经很牛掰了。大部分人成功的逻辑都有一个正循环的反馈过程或程序。就连埃隆·马斯克在阿联酋国家投资会议上说,这是自己最难的所在。(这个答案是主持人提问后很久他才回复的,看来的确很难)乔布斯在返回苹果以后,也说他的确从反思中进步了更多。

68、小雅:你后来有没有总结过**水泥的亏钱原因?

张坤:周期股特别难做,周期股是当所有逻辑都指向你应该卖一个股票的时候,这时候你应该买,当所有逻辑都指向你该买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卖。

69、小雅:你重仓的白酒股也是周期股?

张坤:它有周期,但是它会波动向上,不太一样,一个是这样的(上下震荡手势),一个是这样的(螺旋式上升手势)。

70、小雅:螺旋向上,你不会管?

张坤:我不会管。从A点到B点,到了就行。我不在意是这样(曲线上升)还是那样(螺旋上升)过去的。

71、小雅:亏钱最多不一定是最失败的投资,你最失败的投资什么?

张坤:最失败的投资是逻辑看错了。比如**汽车,曾经是我的前十大重仓股,虽然最后我没亏钱,但逻辑彻底看错了,我对护城河判断错误,觉得它本来有很高的护城河,结果很轻易就被攻破了。

#允飞:诚外无物,知错能改的投资人应该加仓致敬!

72、小雅:什么是真正的护城河?

张坤:它是一个很综合的考虑,你要对比过很多东西,看过很多的商业兴衰、时代、好的、成功的,才可能以更大概率判断出护城河是否容易被攻破。

73、小雅:品牌是护城河吗?

张坤:是的。但是有很多虚假的品牌,消费者轻易会背叛。你可能会比同品质多一点点溢价,但这一点点溢价不能阻止那些价格杀手把你摧毁掉,因为它会用便宜很多的价格,去把你的客户抢走。

74、小雅:很多人说,低价是护城河,因为它一个结果,反应管理能力。你怎么看?

张坤:我觉得不算,因为你不能确保市场里面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比如,你低价赚钱,我低价不赚钱行吗?非理性的参与者可以用亏钱来把你的客户抢走。

75、小雅:比如瑞幸咖啡

张坤:类似于这种。你不能确保每个人都理性,你要确保非理性的参与者也抢不动你的生意,你的生意的强劲度要足够强。

76 小雅:管理算是护城河吗?

张坤:绝对不算,管理可以加强或者减弱护城河,但形成不了护城河。

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你以超长期的视角看,任何一个公司一定都会遇到一个很烂的管理层,只是早晚的问题。

你看美国或者全球,没有一个百年企业死在一个糟糕的管理层身上。

简单说,糟糕管理层也造不死这家公司,一定要找那种造不死的公司,它要很皮实。

77、小雅:造不死也造成五脏六腑都废掉了,有意义吗?

张坤:有意义,那是亏50%还是亏100%的区别。一个股票如果造死了,你就亏的一毛钱都没有了。造不死的话,你可能亏掉50%,可能还能走掉,差别挺大的。

#允飞:护城河是巴菲特评估企业竞争优势时提出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但对护城河的理解很多投资人都是谬论所在。就是原本这个护城河优势不在,你非要给它打个很有护城河的标签。护城河要回归第一性原理,荒谬的变量,一个近乎不可能但是在这家公司身上却是合理的存在。这个东西让对手进不来,让自己死不了,就在自身打造的理想国里安稳躺赢,躺赚。后期我会在投资中辩论探讨一下这些个价值投资关键词,且待我慢慢来。

78、小雅:你写过一篇手记《独立思考》,根据《人类简史》这本书提出,人类的概念、理念和规则都是虚构出来,很多可能存在谬误,你会思考,这些虚构的概念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可持续的。在你看来,A股有哪些法则是人造的谬误?哪些是可持续、有效的?

张坤:大家觉得增长就是好的,这是最大的谬误。当企业不能适当增长的时候,从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公司就要选择停下来。如果做那种ROIC小于WACC的增长,不仅摧毁社会价值,也摧毁股东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另一个谬误就是,大家太看重盈利,但同样是赚一块钱的盈利,含金量是千差万别的。

很多时候,一些公司的盈利变成股东的钱,但另一些公司的盈利只能变成机器、设备,变成一堆固定资产,没有任何价值。我们股东要的是真金白银。

另外,对于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流)的不够执著,也是一个谬误。

在港股,基本上,没有free cash flow的公司,估值都特别低,低到让你无法忍,都是零点几倍PB。只要你说需要融资,估值就无限低,你说永远不需要融资,估值可以特别高。

但A股现在没有到那个阶段,股权融资的成本这么高,还有很多企业轻易地选用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一件特别需要谨慎的事。在成熟市场,一个公司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股权融资的。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断了股权融资,能够断奶,靠自身滚动起来。

#允飞:上面这些东西需要慢慢悟。从内在标准和内在价值去看,而不是外在的东西,外在东西通常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要找到自发自序、可积累性、可持续的复利增长所在,以免陷入短期视角。这是投资人需要不断学习,持续进化的原因所在。

79、小雅:这是从上市公司来看的。从投资人来看,你认为大部分人存在哪些谬误?

张坤:大家很看重最近几个季度的增速,这是我不看重的,我看中的是公司的永续性。

80、小雅:那些被我们忽略太多的正确、可持续的法则,除了长期投资,还有什么?

张坤:其实,很多东西也在慢慢地变正确。比方,最近市场发生一个变化,提出股权融资那些公司都跌挺多的,大家开始对这件事反感。

另外,公司要专注,专注于自己能做的那件事情,把它做到极致,不要看到别人赚钱,就冲过去做,这种公司没有什么价值。

81、小雅:在你看来,一个好的投资人应该有哪些品质?

张坤:独立,不要听别人说。就像Joel Tillinghast在《Big money thinks small》(《大钱细思》)书里面写的一样,至少应该在你的从业历史上,有过两三次敢于对抗全市场,在全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敢于说好。哪怕最后失败了,至少你对抗过了。

#允飞: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投资就是价值观的投资,如果你把被人的价值观非要强融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可能很大程度上会有冲突的,价值观不同,就不要强融了。守好自己能力圈内的一亩三分地即可。

82、小雅:你对抗过?

张坤:对抗不止一次。

83、小雅:最激烈的是哪一次?

张坤:2013年的时候。我买了茅台之后跌了30%,又再加,当时就是很大的对抗。

#允飞:深有体会过,所以懂得那感觉,而且对鲁迅先生的那句“真正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是淋漓的鲜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外面的人看是对抗,自己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是真我的英雄主义之旅。在这里推荐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值得阅读一下。

84、小雅:你当时没买满?

张坤:买满了,仓位跌掉了,再加回来。2017年买华兰生物也算是跟市场对决。中报业绩低于预期后跌停又跌5%,,连续买了很多天。

类似这种,你至少应该有几次,你肯定会有失败,但这代表你独立思考过。因为独立思考的次数足够多,会跟别人产生一些分歧,产生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但你也不能永远地想对抗,否则,肯定死得都没处找地方。(笑)市场大多时候是非常有逻辑的。有时候你在跟市场对抗,有时候你顺着市场,但一定要跟市场对抗过。

85、小雅:很多人说,不要对抗市场,应该顺应市场。

张坤:我不认同。因为作为一个主动投资人,你就是要战胜市场。战胜市场意味着你要跟市场有分歧才可以。市场好的时候你说更好,市场差就觉得更差,这是不行的,拐点的时候,你就会死得很惨。

#允飞:保持独立认知,建立独特认知,是没有这种认知的竞争力、洞察力和执行力,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86、小雅:你怎么看“应对胜于预测”这句话?

张坤:我不认同这句话。我觉得,预测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首先要想明白,应对很重要,但你不能拿应对作为自己在预测阶段没有做足够工作的借口。

87、小雅:你怎么评价自己?

张坤:我比较专注,基本上就对投资这一件事感兴趣。

#允飞:惟精惟一,知行合一。专注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除此之外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到卓越都是扯淡。做投资也要投资那种很专注的企业,没有长时间的专注,是没有竞争优势可言的。如果纯粹为了赚钱。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没必要专注,但如果想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符合内在标准、内在良知意义上的程度,那就必须足够专注才行。这点必须佩服坤哥。

88、小雅:你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张坤:除了很少事务性的事情,我的时间可能50%在读书,50%在看年报。

#允飞:给生活做减法,减到足够简单,才能惟精惟一。

89、小雅:读过的书里面,你最推荐哪几本?

张坤:肯定是伯克希尔的年报。

我经常开玩笑说,这是就是《九阳神功》,武功秘籍很多人都不读,太可惜了,我读了至少有五遍。另外,马拉松基金写的《资本回报》,非常非常好,写到了很多人都没有关注的地方。

还有一些企业CEO写的自传,吉列原来CEO写的《刀锋上的舞蹈》,告诉你一个企业怎么专注于主营业务,怎么控制成本、控制费用,怎么以股东为导向。

最后,是他主导把吉列卖给宝洁,因为他觉得吉列不够大、不够强。一个负责任的CEO是个什么样子的,你会从他的公司里面看到标杆,写得非常好。如果中国能有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存在,那是股东最大的心愿。

#允飞:有多少人做投资,整天吹嘘巴菲特芒格,却未曾认真领悟过巴菲特致股东信、伯克希尔年报和股东大会问答?我们需要的反思的很多,需要阅读并且在实践中体悟的更多!

持续阅读能够提升生命的质地,让其与众不同;阅读也是唯一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与圣人先贤们同在一起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可以汲取圣人先贤们的智慧和能量,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毕竟我们人类的所有思想都来源于前人的伟大思想观念。非常建议阅读一下此文:对谈:阅读是我病入膏肓的唯一执念

90、小雅:假设身边亲友有500万资金,请教你现在配什么,你会怎么说?

张坤:如果你没研究股票,就去找几个你比较认同的投资人买点基金(股票类基金)。

91、小雅:房子呢?

张坤:No,这个位置我绝对不买,太贵了,60-70倍的估值、5%的成长性,这么高的估值又很低的成长性,靠什么去消化估值?

92、小雅:你怎么看索罗斯?

张坤:天才,不可学习的天才。

#允飞:有个人说他能理解索罗斯在说什么,能理解50%,他就是徐翔。学习了,但也进去了,这个就有点悲剧了。

93、小雅:所以,你的偶像肯定不会是他?

张坤:不是他,学不来。

94、小雅:巴菲特和芒格之间,你选谁?

张坤:肯定是巴菲特。因为巴菲特更专注投资。芒格是博学家,但是巴菲特这80年就做了一件事,他没有做别的事情,他对生意的理解更深入一些。

#允飞:我更欣赏查理·芒格多一些,巴菲特是悟道了!踏进了投资正道之门,但也因此六根清净,不染红尘性空了——佛系了!芒格相对来说更为普世价值一些,他说自己一辈子都在想着融入生活,体验生活,这一点等于把生命的意义又上升了一个维度。再者就是芒格思想的确帮助很多人,也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很多贡献。他对财富的态度也是可取的,致力于改善生活,但不一定要追求足够多,差不多就行了,一辈子也没必要做太多投资,三次五次就行了。(可以评论区讨论下)

(END......)

后记:诚外无物,这个系列的对谈会一直持续下去,但这些对谈的内容更值得反复思考。

#ChatGPT继续发酵,软件概念集体狂飙# $腾讯控股(00700)$ $招商银行(SH600036)$ $牧原股份(SZ002714)$ 

声明: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仅供交流阅读;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3-03-06 08:10

张坤啥智慧?亏了几十亿吧……虽然年化是正的

2023-12-04 23:08

2023-07-23 18:19

张坤三

2023-03-06 13:48

$多利科技(SZ001311)$ 市场有共识也有分歧,怎么看共识和分歧?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内在标准、内在逻辑和企业的内在价值是什么,有没有发生改变?多反省是对的,经常反省经常进步。$牧原股份(SZ002714)$

2023-03-06 11:41

厉害👍🏻👍🏻👍🏻👍🏻漂亮!

贼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