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破百亿!这一品类挺进旺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气温升高,皮肤类疾病也进入高发期。近年来皮肤问题成国民常见健康困扰,中康CMH数据显示,皮肤用药销售规模已超400亿元,其中皮炎湿疹类在多渠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整理 | 阿田

01

皮肤问题成国民常见健康困扰,

相关用药市场规模超400亿

根据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2023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家庭健康篇》,后疫情时代大众持续高度关注健康,其中“皮肤状态不好”成为受访者健康困扰TOP1。

中康CMH数据同样显示,当前我国皮肤病患者人群基数大,且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皮肤用药零售终端市场、等级医院市场及B2C市场三渠道合计销售规模达455.98亿元。

数据来源:中康CMH

自2021年以来,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渠道皮肤用药品类销售额均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细分品类来看,2023年,等级医院市场皮炎湿疹类、银屑病治疗药均出现同比超40%的增长。而零售终端市场则主要以皮肤感染(局部用)皮炎湿疹类用药为主,2023年两细分品类合计占据零售终端皮肤用药大类超60%的市场份额,皮肤用药零售终端市场销售规模逐渐逼近200亿。

线上渠道方面,中康CMH数据显示,2023年,皮肤用/发用抗真菌药、皮炎湿疹类用药在B2C和O2O均快速增效,其中B2C渠道脱发白发类产品占比最高,O2O渠道烧烫伤药物增长最快。

数据来源:中康CMH;B2C包含天猫+京东两大平台;O2O包含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三大平台,为70城市销额70%直送店+全国快递店的数据

综合各渠道销售表现看,近年来皮炎湿疹类逐渐成为皮肤用药大类增长的其中一大驱动力2023年在等级医院及零售终端市场分别实现了48.11%及18.07%的高速增长,销售规模破百亿元

今年以来,皮炎湿疹类用药需求持续上升,中康瓴速零售药店动销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皮肤用药-皮炎湿疹类每日店均销售额均高于过去两年,每日店均订单数与过去两年基本持平,销售额提升主要由客单价提升驱动。

零售药店皮炎湿疹类用药每日店均销售额变化

(2024年1-5月,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康瓴速零售药店动销监测平台

02

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

大量AD患者需求未被满足

皮炎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特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为其中最普遍的类型。

根据《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诊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3版)》,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伴有剧烈瘙痒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高的非致命性皮肤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AD患者数至少2.3亿,中国AD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1990—2019年,中国AD患者数增加25.65%

外用糖皮质激素目前仍然是我国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零售终端市场销售以弱效中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用药为主,分通用名看,近年来莫米松持续占据零售终端皮炎湿疹类用药销售规模TOP1地位,并保持连年高速增长,2023年销售额已突破11亿元,复方醋酸地塞米松、地奈德销售规模稳中有升。非激素类用药方面,他克莫司近两年销售额超越氢化可的松,成为零售终端市场皮炎湿疹类畅销TOP5“守门员”。等级医院市场中,度普利尤单抗成为销售额断层第一(多适应症),他克莫司、氟替卡松、地奈德也是院内畅销品种。

总体而言,外用糖皮质激素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非激素药物表现出较好的市场潜力,这类药物虽平均单价远高于激素类产品,但因其安全性优于激素类产品而受消费者青睐。此外,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克立硼罗软膏近年来陆续被纳入医保目录,或进一步推动非激素类市场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度普利尤单抗作为首款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过去数年里获得丰厚的回报,在院内外市场均表现亮眼。可观的市场规模也吸引了不少药企尝试进入特应性皮炎用药赛道,包括IL-4R单抗、JAK抑制剂、IL-13抑制剂、OX40抑制剂等针对不同靶点、通路的创新治疗药物。随着更多突破性创新药物的问世,将给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带来更加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选择。

当前,特应性皮炎患者除了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具有一定局限性,患者本身在发病前期的不重视治疗过程中依从性不佳等问题突出,导致总体控制率较低

特应性皮炎具有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等特点,发病与患者体质、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合理清洁皮肤,调整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关注饮食结构等生活管理。对零售终端而言,除了关注相关的品种布局,还可以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提供相应的慢病管理服务,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提升客户粘性。

根据《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诊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3版)》,当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在皮损得到充分控制的同时,可过渡到以外用药物为主的维持缓解治疗阶段,还要重视患者的基础治疗和管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合理洗浴使用保湿润肤剂、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等,应贯穿中重度AD诊疗的全过程。

中康CMH数据显示,皮肤病患者人群基数大且需求持续增长,品类客单价及购买频次较低,但与此同时,从患者购药习惯看,皮肤用药与家庭医护消杀用品有显著关联度,而后者是药店高毛利产品,药店可通过与消杀类产品关联组合成皮肤护理套装,提高客单价。

另一方面,特应性皮炎患者可同时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复发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等,相关品类也值得药店关注。中康瓴西消费者洞察系统数据显示,2023年,某品牌莫米松购药者偏好关联购买其他皮炎湿疹类药品及感冒用药皮肤感染(局部用)药品,其中氯雷他定关联度最高。某品牌他克莫司购药者则偏好同时购买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品,少部分购药者会同时购买维生素、感冒用药。

数据来源:中康瓴西消费者洞察系统

1.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7):609-619

2.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诊疗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皮肤科杂,2023,56(11):100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