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5类医疗机构违规行为,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又有新动作,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养服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三明医改又有新动向,国家卫健委提醒防范药品短缺风险,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将进一步规范……

整理 | 阿田

01

三明医改新动向:专项整治这5类医疗机构违规行为,严查29项问题

5月7日,「医改先锋」福建三明市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了一则新的工作方案——《整治个体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守护百姓就医健康安全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2024年,要针对全市个人投资的中医、西医、医美、牙科、康复等个体医疗机构开展「点题整治」行动。4月—6月为自查自纠阶段,7月—9月为集中整治阶段,10月—11月为总结提高阶段。且明确抽查或飞行交叉检查比例不少于全市个体医疗机构数的10%。

三明市卫健委表示,希望通过对全市个体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无证行医、违规诊疗,院感防控、医疗服务信息管理不规范等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值得关注的是,这篇通知非常详细地列出了本轮行动即将整治的「执业资质问题、违规诊疗行为、院感防控问题、信息公示管理」4大方面的29项问题,这也给个体医疗机构自查自纠提供了比较方清晰的指南。

02

国家卫健委:近期要着力防范药品短缺风险


5月16日,国家卫健委消息:近阶段,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加强协同,持续巩固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与分级应对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通知重点提到三方面。一是推动信息监测协同,依托全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三部门联动,持续开展监测预警和定期通报

二是开展分类应对,防范药品短缺风险。其中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跟踪制剂及原料药生产情况,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持续做好临床急需药品的临时进口工作。国家药监局持续推进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品种审评审批。

三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垄断风险监测预警,依法严厉查处医药经销企业价格违法行为。国家医保局约谈相关企业,及时阻断相关药品的涨价势头。税务总局筛选部分医药企业涉税违法案源线索,部署开展检查。

药品反垄断近两年一直是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的关注重点。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消息,2023年年初以来,针对少数企业部分药品垄断控销,虚增成本、以缺逼涨等问题,国家医保局持续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累计约谈企业23家。

03

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又有新动作

5月11日,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便民惠民监督工作启动会上,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透露,基于「京通」健康服务模块,北京市规划建设了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并整合医保移动支付、线上药品配送等功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看病就医服务。截至目前,共有13家医疗机构接入北京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医院无需自建互联网平台,「拎包入住」平台后即可提供互联网医院服务。

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线上续方等服务。目前,该院互联网就诊医保报销仅限北京医保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医保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门诊或在线互联网诊疗费用,门诊或在线互联网诊疗费用全自费。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互联网医院也于2024年4月22日上线,提供药品自取或配送到家等服务,并支持医保移动支付。目前,该院互联网门诊共开放12个科室。

04

国家卫健委:鼓励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5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着力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一是开展社区行动,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组织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医疗卫生、养老等社区(乡镇)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增加服务供给,重点为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的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社区(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增设老年养护床位。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增加上门护理服务供给。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有需求的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二是丰富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家庭病床、居家医疗、中医药、心理精神支持、转诊等8项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三是确保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可持续。明确“上门服务费”价格政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调动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开展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福建、河南、陕西等省份已经在有关医保政策文件中新增“上门服务费”价格项目,支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05

国家药典委已公示24款中成药的国家药品标准草案

国家药典委员会(ChPC)发布公示,拟修订麝香保心丸国家药品标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ChPC官网至少公示了24款中成药的国家药品标准草案,其中独家品种占比达62%。

06

时隔7年修订,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将进一步规范

5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规范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界定工作的公告》,对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于2017年发布的《关于规范医疗器械产品分类有关工作的通知》进行了修订。专家表示,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促进产业发展、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以及提升公众信任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公告》从明确分类界定工作的定位和各方职责、完善分类界定申请途径和流程、规范分类界定申请资料要求及强化分类实施监督这四个方面对以往文件进行了调整。

《公告》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界定申请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等在医疗器械分类界定工作中的职责,强化申请人主体责任。

07

奖励额度千万起步,多地支持创新药研发


创新药再迎利好政策,5月14日,《成都市温江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发布,创新药最高补贴3000万元。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北京以及广东广州、珠海等地明确发文为创新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奖励额度千万起步。

1月19日,《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自主研发并转化的生物制品等分阶段对临床试验研究给予支持,新启动临床Ⅰ、Ⅱ、Ⅲ期研究的新药项目,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经费资助。单个企业每年累计获得临床试验资助最高不超过1亿元;2月19日,《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创新研发,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4月1日,《珠海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化学药品1~2类、生物制品等,根据研发各阶段成果给予奖励。对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一次性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新药研发相关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信息来源:健康界、健识局、中国医疗保险、国家卫健委、央视新闻、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