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消字号,全国严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01

药店违规售卖“消字号”产品被罚

近期,宜兴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某药店检查时,发现该店销售货架上有一款标签名为“熊胆庤疮膏”的消毒产品。该产品标签中出现了“痔疮”字样,暗示对“痔疮”有治疗效果。

该公司销售违规消毒产品的行为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该条项规定,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书)应当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有关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依据该条项,当地依法对其作出了罚款人民币3000元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类似触及“消字号”的违规行为和处罚,近年来可谓是层出不穷,在严苛的监管要求下,依旧有人愿意铤而走险。

此前,江西省永丰县卫健委下发文件,表示永丰县不少“消字号”产品存在违规添加等乱象,将对违规产品进行排查并下架处理。知情人称,“违规添加激素的‘消’字号软膏全部下架,整个推倒重来。”

“终于要对消字号的抗(抑)菌软膏下手了。我们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有皮肤科医生表示,文件中所述“违规添加”,多指大剂量非法加入强效激素、抗生素。有皮肤问题的婴幼儿和爱美女性是主要受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导致满月脸、激素依赖性皮炎、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等问题。

02

“消字号”违规屡禁不止

《第一药店财智》此前也曾多次报道“消字号”相关违规资讯,留言区均有不少读者对此深恶痛绝。

当前市面上“消字号”违规宣传和售卖的乱象依旧层出不穷,为何这一乱象屡禁不绝?

一直以来,因“消字号”产品具有门槛低、投入少、入市快、行业管理相对宽松的特点,不少生产者避开“国药准字号”需经过药理、病理等临床测试和验证且审批时间长的高门槛前置审批程序,选择在卫生健康部门获得“卫消字号”许可,通过非法违规宣传其药物作用,误导消费者相信其治疗效果,导致了一系列市场乱象。

上述皮肤科医生表示,“消字号”抗(抑)菌软膏违规添加药物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江西永丰县是生产这类产品的主要地区。因为审批不严格,很多小工厂都会生产,销量都不错。”公开资料显示,江西省永丰县为“消字号”产品大县。据媒体报道,生物医药产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该县拥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120余家,医药类从业人员近1.5万人。

除此之外,有些商家“消字号”还在“碰瓷”中医药行业,据《医学界》报道称,80%打着中草药旗号治疗皮炎湿疹的“消字号”乳膏含有激素,其中一半以上是丙酸氯倍他索。通过对涉案乳膏进行定量检测,发现添加违禁成分丙酸氯倍他索超标百倍以上。

03

药监局:重打“非法渠道进药”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相比打击药店销售终端等售药场景的违规行为,重拳出击“消字号”违规源头,切断非法渠道进药等手段更为有效。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启动2024年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专项检查。

据中国食品药品网3月14日消息,按照国家药监局工作部署,日前各地已陆续启动了2024年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专项检查,重点打击“非法渠道进药”等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药品经营企业或者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规定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不仅扰乱药品市场秩序,也带来药品质量安全隐患。

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近年来,国家药监局连续部署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将非法渠道购进药品作为药品经营监管专项检查的重点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检查,排查了一批问题线索,查办了一批违法经营企业,联合公安部门捣毁了一批无证经营窝点。

今年,国家药监局继续将药品购进渠道检查纳入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专项检查,制定了细化工作方案,确定了重点检查品种名单,要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采取线上线下比对、上游下游比对、明察暗访结合等方式开展检查,严格检查经营企业购进、销售药品的票据和记录,强化药品追溯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探索加强跨层级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

国家药监局特别强调,要落实药品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对典型案件加大曝光力度。

对于药店来说,未来“消字号”检查只会越来越多,想要规避检查,最稳妥的动作,依然是按照要求,不定期开展全面认真的自查自纠,严控采购环节,排查“消字号”产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漏洞,保证相关产品符合要求,不采购来路不明,质量存疑的产品,做到这些自查工作,自然不惧检查,真正做到对社会和消费者负责。

资料来源:健康宜兴、中国食品药品网、青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