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怀念灰谷: Mark//@怀念灰谷:回复@OilGas:感谢理性的分享,我觉得很客观,这种帖子对我一个重仓持有者来说的“安抚”效果其实比单纯吹票要强很多,因为理性而基于事实的东西才足够坚固,特别是你在如此了解细节之后还长期持有了海油。
从你之前和今天帖子中,我大概总结了三点,海油的正反两面:
1、不需要花钱买资源带来的极低桶油成本vs高税收——我个人还是觉得高税收比固定桶油成本要更有利于熨平周期带来的利润影响,我是做地产行业的,这个就类似于购物中心中商家选择固定租金还是营业抽成,真正有议价权的商家基本会选择后者(如星巴克),相当于油价低我成本有优势,油价特别高那我多交税,就像对油价的波动做了一个风险对冲;
2、中国海洋专属经营权vs中国海洋相对偏低的先天资源禀赋——这个我认为垄断经营是确定的,资源禀赋事实上还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一是特别好的油田慢慢都发现了,是不是剩下的也可以矬子里拔将军,二是海油ceo周提到的勘探工作在中期,是不是还有大发现的可能性;
3、未达国际水准的作业水平VS超国际水准的价格实现能力:同样的,我觉得前者一定有成长空间,海油的企业“年龄”只能算个小伙子,比国际一线油企有差距这个真的很正常,但是你的帖子也提到国际油企也面临着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问题,而海油目前的人才结构还是相对年轻化的,这就意味着可以学习、甚至存在超越的可能性,从中国擅长的行业来看,其实这些年来中国人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成就是很强的,但是在理论、科研方面是弱的,我觉得海油的赛道其实适合中国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务实高效的民族性格,我不看好中国在芯片等领域的创新能力,但石油钻探方面我觉得差距有缩小的可能性;再看后者,基于中国大市场的价格实现能力尤其是天然气的价格实现能力,这个就更加确定和牢固一些,很难被改变,除非LNG成本或者远洋运输成本突变,目前来看没有什么迹象。
4、你提到的“逆周期资本开支的能力”这个深以为然,中国的央企我觉得一定是用政治经济学的眼光去看,海油目前是国家能源安全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一定是基于长期增储上产去安排战略的,而不会看太多短期的油价波动,刚好这几年国外高息国内降息,海油也具备逆势扩张的货币环境。
基于以上,我其实一直认为海油有明确的护城河(资源垄断、价格实现)、一定的成长速度(逆周期布局,产量持续提升和高替代率)、和一定的逆周期能力(资源免费低成本对冲油价波动、挤压下游的自主权、天然气高价格实现能力),我认为它会是上游资源油企中一个更稳妥和长期的选择,石油固然是周期行业但是海油也许波动性(今后)会小一点,之前被制裁那种极端情况不说。
也提醒一下:有时候,了解得太深反而陷入细节之中无法形成“模糊的正确”。
“精确的正确”固然更好,但是有时候很难,因为你往往会把一些问题、风险放得特别大我近几年都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职,我就发现公司的财务人员基本上都没买公司股票,然后公司之前是一个十年三十倍的股,2022年一度跌了80%,在底部6、7块钱的时候我抄底了 三个月大约四倍吧 但是公司的财务部的人基本上都没动手。了解得太细,有时候也不见得就是那么好的一件事。林彪说的 7成把握就该all in,不能等10成,因为10成把握的事情轮不到你。$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引用:
2024-03-28 10:41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关于中海油的优势,我的见解并非空穴来风。若我对中海油持怀疑态度,我便不会如此关注之。毕竟,从1997至2000年,中海油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即便后来加入壳牌,并在2006至2016年间被派往文莱与澳大利亚工作,我对中海油的关注从未减弱。
我对中海油的情感,犹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