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都是相似的:读《长安的荔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昨天,把我微信号里的一篇《怎样当好一个投资人》搬到了雪球,怎样当好一个投资人

今天继续,把另一篇从创业者角度的文章搬过来。文章之前,继续重复一些感想:

曾加盟到一个大型央企(旗下拥有诸多上市公司)的投资部负责产业收购,时常看到群里有人分析评论某某个股(恰好是央企的子公司,或曾经是我所在基金的LP出资人上市公司),对群友的一些观点结论有所需要探讨的时候,我只能自己对自己说(…其实不是这样的…)。年初,离开国有企业,相对没那么受限制,想着可以多说几句话,实际也不敢说太多(市场变化太快,二级的不少观点及形势一直在变化),只能还是按以前那样,在投资逻辑和一级市场角度倒可以多做些分享。

2019年的时候,曾在我的一个小圈子里分享了10支美股,当年一整年盘下来,每一支都涨了非常多,最少的2倍,最多的10倍还多;然而2021年以来,再去看看这10支美股,则是跌幅甚多(具体暂不展开,投资还是需谨慎;但逻辑在,阶段在,趋势在,也可以长波段或短波段内赚取可以赚的;只是我后来自己也没遵守纪律,用了一些杠杆,导致美股账户跌幅居多,教训也是一种分享,特别是在总额不多的时候,这是好事,哈哈)。光是2022年以来,我又看了下我的自选股里的美股,涨的涨,跌的跌,也是差异很大。

接下来,搬砖。

——————————————————————————————————————

全文约【7800】字,阅读约【8-14】分钟,结尾有彩蛋!

读过马伯庸的每一本小说,非常不错,最为喜欢《古董局中局》和《长安十二时辰》,精彩万分。前天晚上一口气读完马亲王的新书《长安的荔枝》,结合我上两周在线与众多网友分享创业投资过程中的坑,以及如何找方向、找人、找钱,再闭眼思考,原来这荔枝可不只是讲的一个历史故事,也不只是古代的某个“职场故事”,其实是一个九死一生的创业故事呢,且听我来讲。

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当你职场历练十数载,当你手握核心IP或资源(可整合),当你有了一个绝妙的商业模式,或又当你被人怂恿一个广阔的机会,抑或是身负巨债准备背水一战,再则如当你过往成功投资套现或创业成功,是不是内心又要泛起创业的波澜?许小年教授曾给听他课的老板们的忠告是“不折腾”,可是许教授又说这些老板往往听进去了,但理解的是“不,折腾!”

好了,如果你真的想折腾,你准备怎么折腾(选方向)?李善德是没办法,没得选(方向),一是刚买了房子要还贷款,二是深处职场,被人给灌了迷魂汤,还恰恰接了个“烫手的皇差”,人到中年,内忧外患,不得不执行这次创业任务。

说说我的两个观点:

1,选最熟悉的方向,有了方向再方法,先定战略后战术。方向一是立足于资源,如创业者本身已经有方向,做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事情(copy也可以二次创新的);方向二是立足于机遇与机会,取决于(研究)整个盘子有多大和难易程度,比如在风口轮流转的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等,这个需要跟上风口,且最好是自己去创造风口,更偏向于资源的嫁接和整合。

2,选最可能成功的方向,时机很重要,顺势而为,择机而动。需要确定最好的创业Timing,需要有时间的沉淀,更需要跳出行业看趋势,跳出产业看行业;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很多创业者往往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更建议每个创业者胸中藏好一副全局图,知道自己在行业中的坐标。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中,用沉淀找方向,积蓄力量、一招出击,持之以恒。时不至,则隐。《孙子兵法》第五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举例:过去十年间冒出来的那些创业公司(得到一定程度的成功,如上市或虽未上市但也很强大),一定程度上更是因为抓住或乘上了医疗行业过去十年的上涨趋势。然而未来十年,医疗行业的趋势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困难也随之更多,可能未必有过去十年那么容易成功,然而也有新的细分机会与模式。在这个把握Timing,跟上趋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边界,聚焦聚焦再聚焦!

2 市场 可能是个伪需求

“你是没见到,贵妃娘娘看到荔枝送到时,脸上笑得有多开心。全国送来的寿辰贺礼,都被这小小的一枚荔枝给比下去了。”“要说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么回事儿吧,不算太新鲜。不过圣人看中的是心意,贵妃娘娘高兴,他也就心满意足了。”

小时候语文课本上有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那条河小松鼠过不了,还有小伙伴被淹死了,牛伯伯就很容易过去,然而对小马则是未必过不了,也未必没风险,需要尝试。创业过程中有坑,投资过程中也有坑,是不是坑,除了看你是小马还是松鼠或者其他掌握某种“专业技巧”的猴子。但是,过河这事本身有没有市场,在河上建座桥做个平台型的收费公司好不好?或者在河边投放几艘船有没有市场?也不知道每天过河的小马有多少只。或者河边放个马扎,做个咨询FA的活有没有这个需求呢?

于我而看:

1,杨贵妃想吃的荔枝属于非常细分的硬需求,当然她兄弟杨国忠可能也想吃,高力士也想吃,那三宫六院的不管消费水准怎样这个高端市场总还可以占住吧?一颗荔枝从原产地到送达怎么着身价也得提升1000倍,1万倍,或更高(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实属暴利啊)。看来,需求确实不少,假设皇宫和京城的达官贵人们都能吃上这荔枝,渗透率达到多少多少,或许就又是一个千亿产业啊,且不论过程中的运输工具、物流供应、沿途服务等等,真是可以撬动经济,燃爆京城的一个好荔枝啊。

2,然而“右相可知道,为了将这两瓮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城,在岭南要砍毁多少树?三十亩果园,两年全毁!一棵荔枝树要长二十年,只因为京城贵人们吃得一口鲜,便要受斧斤之斫。还有多少骑手奔劳涉险,多少牧监马匹横死,多少江船桨橹折断,又有多少人为之丧命?”,这是李德善说的。李德善是一个脑子里安了超级数学模型的人,他觉得这个需求就是个伪需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劳民伤财还影响皇宫声誉和品牌的闹剧。而且李德善还说“右相要三十丛荔枝,到了都省就会增加到五十丛,转到经略府,就会变成一百丛,办事的人再打出些余量,至少也会截下两百丛”,这都会直接破坏了产业经济。当然,李善德无法苛责任何人,这与贪腐无关,也与地域无关,而是大唐长久以来的规则。PS:右相即是杨国忠

因而:对于今天的创业者而言,在找方向,确定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还是要问问,你的产品真的能否解决需求,能解决多大的需求,这个需求硬不硬,你有没做过市场调研,这个调研是否考虑了幸存者偏差的因素?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份BP里会写到cutting edge technology,也有unmet need。往往很多时候,需求是需要得到市场验证的这么一个循环的,怎么个验证法当然也是有验证法的(废话文学来一句,哈哈)。

3 融资 烧钱的商业模式

杨国忠话音刚落,李善德已脱口而出:“下官适才磨算一下。荔枝转运路程四千六百里,所涉水陆驿站总计一百五十三处,每驿月均用度该四十贯,半年计有三万六千七百二十贯;每站附户按四十计,一共有六千一百二十户,丁口约万人,荔枝钱总有两万贯上下。合计五万六千七百二十贯。”

李善德在长安城朱雀门街西四街南的归义坊内(很偏僻的地方,算五环外?)买了个房子,花了大概三百贯的money,其中首付大约100贯,另从寺庙贷款了大约200贯的“香积钱”(——当然,佛法不可沾染铜臭,所以这香积钱的本金唤做“功德”,利息唤做“福报”)。但是荔枝转运的成本一共花了56720贯,一算不得了,190倍的房子价钱啊,假设房子值500万(也是个四合院呢——鱼鳞覆瓦,柏木檩条,院墙与地面用的是郿邬产的大青砖,砖缝清晰平直,错落有致,如长安坊市排布,有一种赏心悦目的严整之美,院里还有一株高大的桂花树... ...),那这些个荔枝就是95000万元啊,假设一共是95个荔枝,一个就是1000万元!!!

这么烧钱的事,是怎么办成的?

1.【资金】,一个荔枝等于两个四合院吗?简直不敢想象。但是既然目标已定,就得砸锅卖铁破釜沉舟也要去干了。显然你是没有那么多锅可以砸的,那就得广开思路,必须找钱了。李善德先是一改唯唯诺诺的态度,去上林署让刘署令给了三十贯钱(去岭南的驿使钱与出食钱),这是拿了令牌上司也没办法,嚯,比起买房钱,这也来得太容易了;到了岭南后去找了胸口长黑猫的岭南经略使何履光要支持,先还是被打了一顿,还被鄙夷为笨清远鸡,一分没要到;不巧,来了狗屎运碰到了胡商(也就是外国人,做香料等进出口贸易的)苏谅给了个天使投资1000贯(那就是两座四合院的钱),作为回馈(投资人嘛,总要有所得,无论当下还是未来),李善德把岭南经略府给的通行符牒给了苏谅。然而这1000贯是远远不够的,后续苏谅持续又充当了A轮投资人,B轮投资人,乃至于pre-IPO投资人(换取未来成功之后的整个运营权,这是从业务的角度,现在有不少产业投资人也是这个角度)累计投了好几千贯;当然,除了以上资金来源,也还有其他的部分,包括杨国忠的银牌也撬动了不少资金,还包括杨国忠给予的一些隐性资金安排。

2.【资源】,有了资金之后,就需要不断把能整合的资源都聚到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李善德一改过往软弱状态,并得了暗中推动者高力士的安排见到杨国忠后,拿下发令银牌,做了非常详尽的各种安排,包括深入一线的调研,每一个环节的反复确认,召集大会小会,制定制度流程,运营方案,也包括从相关产品采购到研发创新,再到市场推广,品牌放大,无论生产供应商、运营合作方,相关产业上下游,乃至对个别竞争对手的安排,都做得明明白白(虽然也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建议:不同阶段需要资金不一样,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摆正心态,相关资金安排最好签署协议(无论是最早期的借款还是投资款,债权融资款或其他安排,把该约定的都约定清楚,把需要商议的条款都认真理解和落实,以免日后纠纷)。李善德在买房的借契上是从头到尾细细读了一遍,当真是功德深厚,福报连绵。但是后来的创业计划中,苏凉就因为李善德在pre-IPO之时答应的条件(向上面争取以后荔枝运输运营权外包给苏谅)没能实现惨遭苏凉在关键卡脖子设备上的断货。此外,就是不能把一些关键的假设依靠于不确定的外部方,这样实属风险太大。

考虑到最近几年投资风格和投资逻辑快速变化,已经不是只有讲故事或只有现金流就能吸引投资人的时代了。对于创业企业,既要看未来情形,也还是得看现实收入(盈利能力,或预期较强的盈利能力),这样则进可攻退可守。对于寻找投资人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外资和人民币VCPE,还有包括天使母资金,原来的其他LP等等,结构不断在演变,作为创业公司,还是要拿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说服力)的;创业者需要不断提升成功的内在因素(资源、能力等),尽量使得外部不确定的因素少一点。如果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去创新,没必要去藏着掖着。

4 研发 持续的创新迭代

荔枝不离枝、分枝植瓮法、盐洗隔水之法,冰窖调冰、多管线水陆并用、交替驿站转运法... ...

不同的产品研发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相对低端重复的产品如柳枝:“天宝盛世,客旅繁盛,长安城又有一个折柳送别的风俗,每日离开的人太多,桥头柳树早早被薅秃了。后来之客,无枝可折,只好三枚铜钱一枝从当地孩童手里买。一番铜臭交易之后,心中那点“昔我往矣”的淡淡离愁,也便没了踪影,倒省了很多苦情文字”,也有集万千资源于一战的荔枝:“从岭南到长安之间的漫长驿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损毁了。从出发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最终抵达长安的,只有区区一骑、两坛。坛内应该摆放着各种竹节,节内塞满了荔枝。”

在整个研发创新的过程中,李善德,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推出了最佳的方案和产品(服务)形态,以确保荔枝能成功送到长安,细数下来,大致包括:

1.深入生产商,了解产品习性,李善德踩着牛粪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了关于产品的从生长环境、育种繁殖、开花结果、采摘保存,特别是在保存方法方面的尝试和实践;

2.加强理论功底,在荔枝的保鲜方法和运输方法方面,李善德花重金(古代书是很贵的,不像我今天文中给的书的链接,就几十块钱一本)购买了以前一直舍不得也不会花钱去买的大量典籍资料,包括《和帝纪》、《后汉书》,还有《史记》、《士燮集》、《扶南记》,也包括《氾胜书》、《齐民要术》之类的农书。在《后汉书》里有记载,汉和帝也曾让岭南进贡荔枝,他的办法就是用蛮力,书中记载“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邮传者疲毙于道。有意思的是,李善德在《三辅黄图》里还看到了一个过往的失败案例,汉武帝往事:当时岭南还属于南越国,汉军南征将之灭掉之后。汉武帝为了吃到荔枝,索性移植了一批荔枝树种到长安的上林苑,还特意建了一座扶荔宫。结果毫不意外,那批荔枝树在当年秋天就死完了。

3.勇于创新,虽然所有的数据都表明,荔枝运输提速已达到瓶颈,五天三千里是极限,即使朝廷举倾国之力,不计人命与成本,转运速度突破或也有限。然而李善德仍然做了大量创新,而且还创建了一个可以随时追踪物流状态的“先进空地系统”——飞鸽传信结合荔枝格眼簿,就差没申请专利了。荔枝不离枝、分枝植瓮法、盐洗隔水之法,冰窖调冰、多管线水陆并用、交替驿站转运法... ...,为了让冰块及时更好与荔枝汇合,李善德在过河船只的运输上,还大胆砍掉了诸多包括船帆、多余桅杆,以及减少了很多人员,为了减重。

评价:多管齐下的运输线,多管齐下的分散式创新,持之以恒的研发策略,以及不断更新和升级的产品策略——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前瞻性布局。

5 运营 线上线下同步推动

灵感源源不断,毛笔勾画不断,李善德此时进人了种道家所谓“人虚静”的奇妙状态,过往的经验与见识融汇成一条大河, 汪洋恣肆,奔腾咆哮。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计算,陈子、刘徽、祖冲之、祖暅之在这一刻魂魄附体。李善德的眼睛满布血丝,却丝毫不觉疲倦,恨不得撬开自己脑壳,一磕到底,把脑浆直接涂抹在纸卷之上。当李善德写完最后一行数字时,已是夜半子时。烛花剪了又剪,纸上密密麻麻,满是令人头晕目眩的蝇头小楷,他吹了吹淋漓墨汁,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忍不住心潮澎湃... ...

在整个运送荔枝创业项目中,运营是最具挑战的一件事,这也是李善德之前并不擅长的,但是他的学习能力非常之强。线上(飞鸽传信)线下(人马飞奔)同步推动,以及来回长安岭南的实地项目管理与培训(更多相关人员,不断丰富与细化SOP)。当然,在运营这事上,也有很多不确定的意外会发生,具体地比如:双面瓮(苏谅断货后只能临时用牛皮重新设计临时的进口替代产品)和掇树纷争(影响环境生态等),对荔枝保鲜质量都产生了微妙的影响。又比如黄草驿的逃驿事件和其他一些驿站的失误,对速度也有耽搁,也就是供应及运输链管理出现问题。

启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大小小的意外凑在一起,产生的推迟效应十分惊人。迭代和更新很重要,运营需要有成熟的团队也很重要,公关、后勤、司机、保安,等等啥啥都要考虑到,沿途运输中其他的突发事件也还有很多,创业者到底应该是个执行者还是个管理者?这个问题留给读者,但是李善德得提前把驿路走一遍,清查所有的隐患,李善德既是CEO,也是COO,还是CTO,同时还是各种CXO。当然,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创始人确实需要什么都做,但随着创业深入,还是更应该吸引更多的中高管核心团队的加入。至于如何吸引这些人的加入,如何做好利益安排和长远机制,今天不展开,但非常重要,给个提示:动态!

6 投资、风险与可持续性 

李善德刚要回答,脑子里突然闪过韩承下午教诲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一霎时福至心灵,悟性大亮,连忙躬身答道: “下官德薄力微,何敢觍颜承此重任。愿献与卫国公,乐见族亲和睦,足慰圣心。” 这一刻,古来谄媚之臣浮现在李善德背后,齐齐鼓掌... ...

对于老胡商苏谅,他的嗅觉一直比狐狸还灵敏,从一开始盯上通行符牒而给予李善德天使投资,再到看到试验进展不断提升给予再次投资,到pre-IPO的再次一博,真是完整的全产业链投资了,或者说从孵化到上市全都能做。李善德道:“这法子成与不成,尚无定论,苏老这么有信心么?”苏谅回复:“做生意,赌得便是个先机。若等试验成了再来报效,哪里还有小老的机会?”

然而,苏谅具有非常好的风控意识,一觉察到风声不对,立刻壮士断腕,扬帆出海——他知道,李善德的软肋是这双面瓮,没它,荔枝转运便不成,所以在撤离时果断带走了所有的存货。

对于李善德,虽然最终把荔枝成功按时送到了长安,也完成了一个小创业,但并未完全想清楚未来何去何从。杨国忠放下月杆,用汗巾子擦擦额头,“以后这鲜荔枝怕是要办为每年的常例了,你得多用心。”

启示: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各有有其优势,均有积累的长期经验与资源,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投资人创业有一定优势,相对来说资源广泛;创业者方面,有技术导向型、有管理导向型,也都可以转型。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是众多投资中的一个项目;对于(大部分)创业者而言,可能就是整个身家性命;然而无论对于谁而言,都需要考虑各自的投资(投入)和风险,以及可持续性。综合来看,运送荔枝这个创业计划是不可持续的,风险非常明显。此事起于贵妃的一句无心感叹,终于贵妃的一声轻笑。自始至终,大家都在围着贵妃极力兜转,眼中不及其余。至于朝廷法度,就像是个蹩脚的龟兹乐班,远远地隔着一层薄纱,为这盛大的胡旋舞做着伴奏。

7 资本化 退出&其他

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

成功完成这一次职场创业,李善德思考了太多。作为项目本身呢,是成功的,但于社会于明,又影响了什么呢?由于李善德的性格使然,他还怒怼了权臣杨国忠,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介入,李善德被流放岭南。如非盛唐转衰,如非民众疾苦,如非如太多非,或许项目也可以成为一个壮举,加快唐朝基础设施建设,带动GDP呢?但是无论如何,从第一性原理也好,还是从王阳明的心学尊重内心角度而言,当时之下的运输荔枝肯定是不靠谱的一件事。最终,项目还是没能实现资本化,投资人的钱也打了水漂,只能算成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

某一天,李善德遇到了赵书记。赵欣宁手执缰绳,面色凝重:“去年年底,安禄山突然在范阳起兵叛变,一路东进,朝廷兵马溃不成军。半年之内,洛阳、潼关相继失陷。经略府刚刚接到消息,如今就连长安也沦陷了!”“你若不作那一回死,怕是如今还在长安做荔枝使——真是走了狗屎运呢。”

启示: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诸葛亮怎么死的?还不是因为他主动下沉,把“杖二十以上皆亲决”的刻碎庶务全揽过去自己做,生生被累薨。所以,什么事情是不是量子纠缠,又从何说起呢?

8 李善德的创业特质

写今天的关于李善德之前我曾写过一篇《 怎样当好一个投资人》(链接在这一部分下方),里面曾提到了九大特质,今天想来,作为一个中年职场经理人的李善德在不得不接受这次创业任务之下能完成也是具有其命中注定的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和内在的企业家精神,总结如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永不放弃;如对今天各行各业的创业者来说,也需要类似的:极强的抗挫折能力,持之以恒的战斗力和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借用张磊在《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做的序中的部分观点以及我的一些更新,用于李善德或对于其他创业者和投资人都相对通用的一些特质:投资人需守正用奇,创业者需工匠精神;无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需要:品格高尚、坚持原则、勇于创新、实践检验。“若水三千,只取一瓢”——愿各位投资人成功,创业者成功!

恰巧,我最近正发起一个1年时间360万字的投资经典读书会,有兴趣的可以私信联系。【读书招募】读经典,学投资:一年12本书,360万字,挑战自我!<——点击链接

最后,有一点不知看过全书的读者有没发现,马亲王在书中还藏了个彩蛋,就是那个鱼朝恩。在《古董局中局》中有一个老朝奉,是书中的反派人物,与许愿是敌对关系,并且许愿的爸爸与爷爷死亡都与老朝奉有关系。按书中的说法,一千多年前,鱼朝奉和许愿的先祖一同在朝廷当官,当时正好遇到日本遣唐使盗窃佛头的案件,鱼朝奉和许愿的先祖被指派负责这个案件,找回丢失的佛头,而这个老朝奉就是鱼朝奉的后裔... ...

那鱼朝奉和鱼朝恩又是什么关系呢?(鱼朝恩是历史上记载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