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微24年一季报解读兼谈小盘股的未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5

前两天刚分析了力合微23年的年报,本来一季报不打算继续分析的,因为一方面一季报透露的信息比较少,另一方面一季报往往收入占比较低、波动大,没多大解读的意义。但没想到今天力合微的一季报出来,股价居然跌超10个点达到-11.15%。这还是在前面已经从高点下来腰斩、滚动PE和静态PE都只有24倍的背景下啊。

当然,不仅仅是力合微,还有一大批小盘股都大幅杀跌了,妥妥的又一轮股灾啊!

婶可忍叔不可忍,必须要说道说道了。

一、力合微的一季报好不好?

1、增速下滑了?

营收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4%,现金流下降近93%。看起来不是很好啊,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逐个来分析一下。

营收同增17%,差强人意,之前说过很多次了,一、三季度往往也都是收入确认的谷底,没多大参考意义。

2、利润表里面藏着的秘密

净利润的两项增幅大幅低于营收,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去利润表里面去找找看。

第一块变动比较大的,在营收同比增长17%的情况下,营业成本下降4.66%。也就意味着毛利率有不小的提升。果然,毛利率从42%提升到了52%,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有提升的。威武!

不过因为单季度的数据波动比较大,未必代表长期能保持毛利率提高的趋势,但至少说明公司没有变差。

第二块变动比较大的是财务费用及其中的利息费用、利息收入。这三项的大幅增加非常好理解,是今年增加了可转债而产生的,跟公司的业务运营关系不大。但对于单季度净利润的影响确实挺大的,202-(-78)=280万元。

第三块是信用减值损失,去年是有515万元的正贡献,今年却是344万元的负贡献。这个差异来自哪里呢?——应收账款等可能出现坏账的资产。需要注意的事,这部分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而是一个财务计提。去年一季度因为现金流回收的比较好(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88亿,比营收的1.11亿高出7700万,主要是四季度疫情的影响,原本四季度的收入在一季度收回了),很多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被转回,所以出现了信用减值损失贡献515万营业利润的情况,拉高了去年的基数。但今年一季度现金流恢复正常,加上账龄的影响,信用减值损失对营业利润造成-344万的影响,这一来一去就是859万元的差距。

第四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块应该是公司用可转债的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贡献的,比去年多贡献了144万。

除了以上四块以外,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收益也变动比较大,但公告没有具体说明,我们不好分析对营业利润的具体影响。姑且都算是正常的经营活动体现吧。

在以上的几块中,营业成本的降低对于公司业务能力的正常体现。而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以看做是非业务方面的影响。这部分今年一季度相比去年一季度对营业利润造成了280+859-144=995万的负贡献。如果把这部分影响加回去,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为56%,扣非归母净利润增幅为55%。

也就是说,剔除可转债造成的财务费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现金流回收“不利”(一季度普遍比较差,主要是去年疫情后造成的高基数影响,具体数据参看上图)造成的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公司业务相关的利润增长实际超过50%。

可以说,非常靓丽了。

3、持续的分红

再来看看公司实际带给股东的回报——分红。

就这个估值的情况下,这个成长性,这个分红,够香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最后还是说明一下,因为公司规模比较小,一个季度的数据反应的信息其实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一季度。我们最关注的成长性,并没有证实或证伪,我们需要继续跟踪。

二、小盘股还有没有未来?

通过对力合微一季报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力合微一季度的经营情况其实相当不错了。但这也没有影响它跌超11%。而力合微只是小盘股的一个代表。看同花顺的微盘股指数,昨天跌近9%,今天跌超10%。这酸爽程度比年前的股灾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周末国务院发布了“国九条”。

1、国九条变成“割九条”

怎么都感觉这个国九条挺好的,一个核心的转变是从原来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融资市场向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投资市场转变。

这里面对二级市场直接影响的是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的出清力度。

作为一个偏成长风格的价值投资者,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对于那些非理性的炒作,虽不至于敌视,但也不以为然。但很快,回旋镖就杀过来了。

迎接我们的不是烂公司大幅杀跌、好公司价值回归。而是小盘股整体泥沙俱下的股灾了,包括我们钟爱的很多优质小盘股。

2、小盘股还有没有未来?

杀跌之后,小盘股还有没有未来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看有业绩支撑的好公司,比如前面提到的力合微。很明显,这类公司是被误杀的。在这波情绪消化过后,该回到他合理估值还是回到合理估值。所以,这类公司只要不因为杠杠或者清盘问题导致爆仓,早晚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股价,甚至再创新高。牺牲的只是时间成本。

再来看看那些炒小、炒烂、炒壳的垃圾公司,这类公司还有没有未来呢?

作为一个被资本市场蹂躏了多年的老韭菜也没有那么悲观。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我们市场真的成熟起来,像港股、美股一样,这些公司成为仙股,无人问津。很多人会觉得现在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转变的开始,但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很遥远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这种错觉不是一次两次了。每隔几年就来那么一次。开始每次我都是信的,但骗我可以,请注意次数。下图是信达证券做的一个大小盘风格切换的分析。

为什么小盘股会持续这么有吸引力,因为对于那些不怎么看基本面的纯交易者(游资、量化、散户)而言大盘股是很难撬动的,小盘股赚钱快。只要这种交易的群体不消灭,小盘股的机会就永远会存在。监管严的时候就消停一阵子,过段时间手痒了还是会觉得小盘股过瘾。还会杀回来玩。只是这阵子风声比较紧,先出去躲躲吧。

这次会不会不一样呢?

虽然我不愿意看到,但是我觉得还是会差不多。因为市场还是这个市场,人还是这波人。

力合微:智慧电网平原阔,电力物联天地宽(1)

力合微:智慧电网平原阔,电力物联天地宽(2)

力合微23年一季报解读】洞察就里日月明,斗转星移乾坤定

【力合微23年半年报解读】看似不及预期,实则暗藏玄机

【力合微23年三季报解读】利好不好,利空不空

网页链接{【力合微23年报解读】春风送暖见嫩芽 静待佳期满树花}

全部讨论

04-17 10:37

树还是那颗在逐渐长大的树,只因风或大或小或东或西,导致了人心大动、军心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