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连跌、机构资金占25%,“83号文”下嘉银金科的时间已不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 | 新财報
研究员 | 财報君

中小互金平台中少有的上市公司嘉银金科近期发布了三季报。财报显示,嘉银金科三季度营业收入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净利润0.82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

值得注意的是,嘉银金科今年三个季度净利润持续下跌,三季度更是在把金融科技子公司极融并入财报后同比扭亏为盈,这折射出中小互金平台的生存困境。

遗憾的是,“83号文”已明确要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网贷行业风险处置工作,留给嘉银金科等中小互金平台的时间已经不多。

业绩不佳,净利润跌跌不休

三季报显示,嘉银金科第三季度净营收为5.11亿元,同比增长0.5%,环比下降19.6%;净利润为0.82亿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0.4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下降51.5%。

在三季度净营收中,来自于贷款撮合服务费的营收为3.96亿元,同比增长6.6%,来自于贷后服务费的营收为0.59亿元,同比下降3.4%。

嘉银金科三季度贷款发起量为47.20亿元,同比增长12.6%,环比下降3.7%。三季度投资额为51.28亿元,同比增长11.3%,环比下降17.8%。三季度平均每名投资者投资额为74,592元,同比增长31.7%。三季度每名借款人的平均借款额为7,453元,同比增长10.4%。

截至第三季度末,嘉银金科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2.38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3.60亿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嘉银金科前三季度的净利润逐季下降。2019年前两个季度,嘉银金科的净利分别是2.54亿元和1.69亿元,其三季度净利润环比更是被“腰斩”。

金融科技赛道拥挤,极融前景并不看好

嘉银金科三季度的盈利其实还是在把金融科技子公司极融并入财报后扭亏为盈的。

企查查信息显示,第三季度并入财报报表的极融是嘉银金科旗下金融科技平台,定位为消费金融运营科技服务商,为嘉银金科提供扎实的技术平台支持。

目前,极融包括极融中国和极融海外两大业务线,其中极融中国业务主要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挖掘和推荐借款用户,并帮助其为借款用户提供全流程的互联网信贷解决方案,极融海外业务目前已经覆盖越南、印尼、菲律宾、印度、墨西哥等多个国家。

嘉银金科一直拒绝单独透露极融的业绩数据,目前无从得知极融的经营状况。不过目前金融科技领域赛道异常拥挤是不争事实,不仅有大量大型互金平台强力竞争,BAT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在布局。可以想象极融面对的竞争压力有多大。

今年三季度,嘉银金科可以把极融并入报表优化财报。但此后想要靠极融贡献业绩的期望恐怕不能太高。

转型缓慢,嘉银金科的时间已经不多

金融科技业务竞争巨大,但嘉银金科在网贷业务更是面临巨大监管压力。

上月底,P2P最新监管政策“83号文”已下发。这份文件可谓是P2P平台最后活命的指导性文件。监管态度非常明确:年底前完成P2P平台的分类处置,要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网贷行业风险处置工作。目前,已有甘肃、四川、湖南、山东、重庆、云南、河北等多个省市宣布省内没有一家网贷公司完全合规通过验收。上海、深圳等互金大市也在大力清退。

在这一背景之下,转型助贷几乎是互金平台的唯一出路。目前很多大型平台以及实现全部或者绝大部分直接来源于机构的转型。

但是根据嘉银金科三季报电话会议中透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机构资金占比已达10%,截至目前机构资金占比已达25%。这一比例明显偏低。

离2020年上半年完成网贷行业风险处置工作的“时间红线”只有半年时间了,嘉银金科面临着转型助贷、持续盈利的压力,还面临着降低逾期率等互金平台的共同问题,压力不小。

互金平台的合规压力倒计时已经开始,而监管层应当会优先保留大型平台,留给嘉银金科这样的中小平台的时间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