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酒历史转折中的汪俊林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狼王老矣,尚能饮否?

出品 | 财津

主笔| 陈秋实

“我们的狼性团队回来了。”

6月12日,2019年青花郎事业部销售工作会议西安分站现场,两位总经理分别带领销售团队上台宣誓并签订PK战书,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授予战旗后如是感慨。

企业掌门人的个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文化和腔调,汪俊林是位崇尚狼性的企业家,十多年前,那句“强我国防•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广告语,正是郎酒狼性文化的印证。

自2002年起,汪俊林掌舵郎酒已有17年。和早年得志、中年风波相比,当下已年近六旬的汪俊林仍壮心不已。今年年初,青花郎与海南航空合作,涂装了“青花郎号”主题航班,这架空客A350不久将迎来首航。对于正谋划上市的郎酒股份来说,这正是汪俊林的造势之举。

但外界不难发现,历经风波之后,那个喊着“我们的狼性团队回来了”的“狼王”汪俊林,自身的狼性已逐渐退去,稳健和从容在他的身上已烙下新的印记。

传奇人物

在川滇黔渝四省交界的酒城泸州,汪俊林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学医出身的他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却是行业里的“资本高手”。先后让泸州制药厂、四川长江机械集团和郎酒集团3个大型企业起死回生,这是谈到汪俊林不得不说的故事。

汪俊林1962年出生于四川仁寿,1983年毕业于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1992年初,30岁的汪俊林被泸州有关部门从成都恩威集团挖回,出任当时举步维艰的泸州国营制药厂厂长,他的传奇生涯就此展开。

◎ 汪俊林

“当时我去的时候,泸州制药厂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100多人的厂年销售额竟然只有200万。”汪俊林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仔细一调研才发现,销售部的工作人员竟然全是“坐商”,坐在办公室用电话销售。

汪俊林的狼性精神就此展现,他在泸州制药厂点燃的的第一把火就是变“坐商”为“行商”,把销售员赶出办公室外出跑业务。随着销售的主动出击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当年制药厂的销售额突破上千万元。

尝到甜头的汪俊林自此一发不可收拾。1993年,他趁热打铁,在企业内部推行转制让职工持股。两年后,泸州制药厂完全转制成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宝光集团。经过一系列改制,当时年收入仅200万的制药厂,一跃成为了年收入过4亿的明星企业。

由于能力出众,1999年,汪俊林又受命接管了年亏损上亿的国企四川长江机械集团。两年后,该集团扭亏为盈,盈利达数百万元。

“蛇吞象”

2001年,更大的机遇降临到了汪俊林的头上。这年的前五个月,同处泸州的郎酒销售额下降65%,全年亏损达1.5亿元,累计负债逾10亿元,几乎沦为川酒“六朵金花”末位。

2002年3月,郎酒集团因经营不善而债台高筑,被转让给汪俊林旗下的宝光药业集团,成为川酒“六朵金花”中第一家改制企业。

在外界看来,汪俊林的这次收购是典型的“蛇吞象”,他以4.9亿元价格买下郎酒集团76.56%的股权,自此将净资产6个多亿的郎酒揽入怀中。而通过掌控郎酒,宝光药业又间接控制了上市公司“成都华联”。

◎ 成都麓湖郎酒集团总部

据媒体报道,当年在收购郎酒的竞标名单中,出现了茅台集团、五粮液集团、中粮集团和新希望集团的身影。名不见经传的宝光药业能击败一众高手,汪俊林自有独到手段。他本人事后曾感叹道,改制期间面临的阻力和困难一言难尽。

被汪俊林收入麾下的郎酒,自此成为他身上最闪亮的标签。而收购郎酒时的闪转腾挪,也为汪俊林和郎酒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汪俊林押宝白酒的十年,正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

2003年后,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保持在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重回25%以上。在此利好背景下,白酒行业的增速不断攀高,汪俊林的个人财富也不断积累。2012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汪俊林以81.9亿元资产位列第67名。2016年的中国《新财富500富人榜》榜单,汪俊林仍以72亿元的资产登榜。

调查风波

掌舵郎酒后,汪俊林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12月6日,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落马,汪俊林被协助调查的消息随即在坊间流传开来。在汪俊林首次“现身”辟谣后没几天,关于其被调查的传言便再次传来。

两度被传接受调查的汪俊林,和李春城案到底有多大关系?据此前打通汪俊林手机的记者透露,汪俊林当时坦承同李春城关系不错,但是否认自己因为李春城的案子被调查。

从时间轴来看,1998年12月,李春城调任成都市副市长,2000年8月外放出任泸州市委书记,仅半年后又调任成都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坐落于泸州市古蔺县的郎酒集团,是泸州的利税大户,古蔺全县一度七成财政收入来自郎酒,李春城作为泸州市“一把手”,汪俊林自然免不了与之产生交集。

◎ 汪俊林

“李春城同汪俊林的交叉点从泸州到成都都有,汪俊林正式收购郎酒之前,李春城就已经在泸州任职,当正式收购时,李春城已经被调回成都任职。”知情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年汪俊林收购郎酒属于“蛇吞象”,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肯定不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白酒上市公司高管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汪俊林有“事”,一个是房地产的事情,另一个就是郎酒改制,涉案都比较深。

身陷调查风波后,汪俊林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长达两年。直到2015年8月,才有迹象表明汪俊林已回到郎酒公司,之后他的公开亮相渐渐多了起来,但却难见其之前的狼性和霸气。这场风波也成为汪俊林和郎酒集团挥之不去的阴影。

回归百亿阵营

早在2006年,汪俊林就给销量刚过十亿大关的郎酒定下目标——2015年销售突破百亿!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然而事实是,郎酒2011年跻身“百亿阵容”,提前4年完成目标。当然,五年间高达50%以上的年均增速也一度引发坊间热议。

公开报道显示,2011和2012年,郎酒集团销售收入连续保持在百亿之上,其中2012年达到110亿元,市场规模和企业声誉都达到历史峰值。

但到了2013年,由于行业调整及企业内部原因,郎酒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加上汪俊林的淡出,郎酒业绩大幅下滑,全年营收陡降30%跌至80亿元,并相继爆出市场库存高企和员工薪酬等问题。郎酒不仅背上了沉重包袱,上市计划也宣告落空。

郎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蒋先玉当时曾表态说:“2013年上半年白酒行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形势严峻。但是我们相信,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没有永远的高收益。”

2014、2015和2016年,郎酒连续三年的营收甚至没有媒体公开报道,营收疲软可见一斑。

沉寂三年后,2017年郎酒的经营情况发生好转。公开报道显示,2017年、2018年,郎酒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10亿、100亿元。2017年初,汪俊林再次将郎酒上市提上议程。

郎酒并非上市企业,无需公示销售收入,2017年销售收入达110亿的信息实则来自四川省经信委官网并被多家媒体报道。但汪俊林在多个公开场合均指出,郎酒集团2018年回归百亿阵营,而2017年的销售数据他并未透露。

另有媒体报道显示,郎酒2017年销售同比减少30亿元,如若2017年达110亿元,则2016年必定也已突破百亿,但郎酒官方毫无宣传,这种数据错乱的情形颇为吊诡。

今年2月24日,郎酒股份青花郎事业部经销商大会在泸州举行,1500名经销商前往参会。

汪俊林在经销商大会上表示,郎酒当下业绩大好,2018年增速近100%。

酱香白酒是市场上最主流且增长最快的酒类市场,有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该品类的酒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郎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青花郎这个单独的品牌销售额要达到100亿,即占到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13年前冲击百亿的情形颇有几分相似。

三度冲击资本市场

2019年对于郎酒来说极为关键,按照之前推出的2020年上市计划,这将成为郎酒的冲刺年。

其实,这并非郎酒首次提出上市计划。据中国新闻网此前报道,郎酒早在2007年就被曝出拟上市的消息,并股改成立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计划首次搁浅后,郎酒又于两年后的2009年再启上市规划,但此举再度搁浅。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则已是十年之后。

本次上市规划提出的背后,郎酒的底气比以往稍足。销售业绩重回百亿、泸州市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扶持,这些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叠加,共同构成了郎酒冲刺资本市场的动力。

今年1月26日,春节结束仅仅两周,泸州市委书记刘强率队赴郎酒现场办公,郎酒股份上市成为会上关注的焦点。

刘强表示,如今郎酒股份上市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泸州千亿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他要求政府各级各部门为郎酒2020年如期顺利上市创造条件。刘强还在会上透露,根据新的工作分工,他本人已亲自联系郎酒,协调督促各方力量,确保郎酒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 汪俊林

汪俊林在汇报郎酒2019年工作计划时则表态,郎酒股份上市工作顺利推进,力争2020年在主板上市。他还提出两项目标:2020年形成新增年产1万吨酱酒,未来5年郎酒产能和庄园建设总投资计划投入100亿元。

虽有政策加持、销售重回百亿,但对于郎酒上市业内仍不乏质疑。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酒类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市场增幅十分缓慢,新市场开发还有很大困难,郎酒还需转换销售思路,寻找其他解决途径。

而谈及青花郎的发展前景,白酒行业分析专家蔡学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郎酒之前“群狼战术”导致渠道库存量过大,市场动销不好,对品牌产生了伤害。郎酒的营销能力和产品的硬实力还有待提升,青花郎的前景有待市场检验。

面对狼性回归的团队,如何带领他们走向新的胜利,仍考验着“老狼王”汪俊林的智慧。

审校 | 林子秋

责编 | 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