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鸦片”短视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阅读本文后,您可能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所思考:

如何看待如今的短视频平台?

如果可以,又该如何利用短视频这一工具?

短视频过后,信息传播的载体还会出现什么?


信息大轰炸,思考声量在递减,思维深度在搁浅,这显然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在弱化。而一个现象诞生的内在逻辑,也只有在时间的大尺度中方能窥见其真实外貌的一隅。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公布《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后得出一组数据:

1.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

2.在休闲时间里,有38.28%的人在刷手机;

3.排在手机娱乐前三位的是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

4.95后年轻人最爱网购,直播购物的中坚力量是26-59岁人群。

在此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短视频无疑成为了人们“杀时间”的第一利器。此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2020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短视频的人均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即时通讯。

因此,各大媒体纷纷转发官方数据,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电影桥段中传话添油加醋而失去信息的最终意思。网友评论短视频是“精神鸦片”,貌似智能手机的出现,也曾有人对比清朝时人们吸鸦片的场景。但智能手机却还是风生水起,为什么?

如今,信息一出,也变成部分人用来有意或者无意地去旁敲侧击快手和抖音(短视频+直播)、爱优腾和淘宝等互联网巨头的素材。但依然阻止不了短视频的高歌猛进,为什么?

原始人性从来都是让人去找出别人的问题,而尽可能地弱化人性弱点带来的问题。就像我6岁大的侄子拿着他姑姑给他买的AWM水弹枪,分享给隔壁邻居小孩一起玩时,被隔壁小孩的好奇心一枪打中眼皮后瞬间肿了。

听到惨哭声,他们家大人出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谁给他(我侄子)买的这破东西吗?

可笑吗?但这就是在低线城市部分未被文化“伪装”的人,呈现出的最纯粹的人性缺陷。“破东西”的思想并不能阻止《绝地求生》和《和平精英》火热下,IP周边商品的肆意扩张,又是为什么?

但今天想要分享的并非是人性问题,而是以传播载体的历史角度重新看待商业中的短视频。近38%的中国人多出24分钟用来刷手机,应该还有更深的思考可以挖掘,可以做出更有价值的正向舆论引导。

01

无可奈何的文明进化

“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

公元前490年前9月,希腊以少胜多战胜波斯入侵之后,士兵菲迪皮茨从马拉松战场跑回四十多公里外的雅典,站在中央广场的人群中喊出这句话后,倒地牺牲。这也成为了国外早期最有名的一次口头音讯传播。

但在几十万年产生音节语言之前,人类最主流的信息传播虽然也是口语传播,但大多是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交互信息,以此来应对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作。

人类大脑的发达、发音器官的逐渐完善、思维能力的逐渐拓展,让人类语言成为了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然,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这点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已有论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在进化。几十万年来,其最本源的社会纽带作用、经验的传承性,以及传播效率的提升却并未改变,变的只是符合某个历史节点所呈现出的不同形式而已。

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曾说,使用象征符号(语言)的能力为人们提供了应付环境的有力手段。

在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化中,历经了口语传播到文字传播。其中,口语传播包含了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而文字传播因书写工具的改进不断演化出了手写、机器写的新闻事业,并开启了人类传播的第二个里程碑。

例如,我们已经不再使用古今中外都曾用过的结绳标记来记事,也基本不会用《让子弹飞》里王麻子吹口哨来与同伴传达行动指令,更不会点烽火来发出警报,一切的历史进程都在说明一个问题:越高效的传播方式会替代原来不那么高效的传播手段,成为主流。

用这么多事例并不是借助历史教训企图说明,这是经验使然。而是,想传递一个思维逻辑,传播方式在随着社会环境而不断演化,而演化必然会导致一个问题——不可逆性。正如人不可能再以猿类的生存方式而聚居,同样,也不可能再从如今的短视频为载体传播信息,回归到最初断断续续的嚎叫。

毋庸置疑,信息大轰炸时代,短视频获取信息的效率,远远高于PC搜索时代。

曾在BAT互联网格局瓦解后,十几年前的百度和今天的百度没什么区别,没做错什么的百度还是被用户抛弃了。显然,如今的百度开始意识到并不是用户抛弃了,而是进化的时代在对安于现状的企业说再见,李彦宏也知道了AI和自动驾驶的必然趋势。

因此,基于这么一个大尺度的底层逻辑,人们是无法凭借一句“杀时间”就能“杀死”短视频平台的。因为短视频不仅带来的是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更有的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这里也暴露出一个文明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无可奈何的现状:科技提升带来自然环境恶化的矛盾、短视频的崛起带来人们时间管理紊乱的矛盾···人类获得进化带来的益处,同时也得面对它因此产生的弊端。

有哲学家曾说,人类的无可奈何就是文明进化的现状。面对这样不可逆的现状,人类的理性思考力应该站出来,如何在科技中获利远大于其弊端,我们听到了疫情对人类敲起的警钟,关注健康的作息和饮食渐渐成主流,看到了碳中和与碳达峰进入市场经济。

相较于上面的矛盾,短视频体现出的矛盾可控性还能更好地解决,核心在于十几亿网民对人性的自我约束,如何更好地利用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这一新工具。

02

无限游戏的下一个无可奈何

短视频,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被吐槽的传播载体。

詹姆斯·卡斯在他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提到,世间有且仅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另一种是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参与者是以到达某个终点为目标,有时空的界限,就像牛顿说的刚性,是被公平分配的;而无限游戏的参与者并不消费时间,而是产生时间,他是以让游戏不那么快结束,将游戏的终点无限延长为目标。

所以,当人们之前吐槽智能手机是“精神鸦片”时,短视频潜在地成为了下一个“受骂者”。

但奇怪的是,大众之前并不能预知短视频也将成为人们的下一个“精神鸦片”,而疯狂陶醉在短视频中完美的“身材之魅”和罕见的“绝世容颜”,当意识到红颜在“毒害”自己的时候,却破口大骂“妲己误国啊”!

朋友,劝你善良!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始发点,一定是基于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在《厂话短说》看来,通过数据调查来说明短视频带来的社会影响,来引导大众应该规划合理的时间分配,并逐步调理好快节奏社会压力下导致的亚健康身体状态,以便能更好地提升应对自然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抗风险身体素质,这或许才是具备党性原则的媒体传播的真实意图。

而不是刻意去打压某个企业平台或行业。

但有一点想表达的是,新闻事业在互联网土壤中疯狂生长,已经进入成熟的“人人皆为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载体和低门槛的入局资格,让“无冕之王”的皇冠逐渐褪色。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的自由开放,让很多人也因此过上了美好生活。

有一些人曾比大众早嗅到短视频中的商机而月入十万,罗永浩也曾在一年多前进驻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还债。如今的短视频承载的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多的是来自于商业营销的传播。

《世界新闻传播史》作者陈力丹写到,新闻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启示: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现代新闻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现代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现代新闻业是不可想象的。

无论是出现现代新闻业的萌芽,还是从欧洲封建社会末期的王权报刊转变到政党报刊,从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政党报刊转变到大众化的商业报刊,以及通讯社的建立、广播电视业的普及、因特网传播的推进,其基本的动力始终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顽强地为现代新闻业的发展开辟着道路。

只是,他曾在20多年前并不知道短视频平台会是开辟出的新道路。如今,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中能看到中国的“外交天团”,让他们更直接地能触达并快速感知到中国基层——老百姓。此外,短视频的无边界性,让无限游戏成为可能。

但是,要诞生一个新的信息传播载体,绝不是在短视频原有的赛道中产生。就像蒸汽机车对马车的革命,绝不是马车由原来的3匹马加到7匹马那样简单,也绝不会是像蒸汽机车完全代替马车运输而存在。

新传播载体与旧传播载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定是共生共存的。这里《厂话短说》大胆猜想一下,也仅限于猜想:人体内置芯片。(对此有兴趣可以评论区召唤一同探讨)

尾声

上文用大量的史料信息来说明如今的短视频,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随着人类信息大轰炸和对信息处理技术能力的提升,应对社会环境和市场经济而演化而来。就像活跃在淘宝、京东拼多多和美团平台上的商家,面对已成定局的商业现状,大多数人根本没得选择!

为了追求更快速、更高效、更多元和更系统地接收海量信息,人们一方面懒于阅读过长的文章,一方面又会吐槽现在的短视频内容质量太差。但实际上,大多数热爱阅读的人,在家中仍尘封着多年前买的还未撕开包装的纸质书。

夸张点说,“懒”让科技变得更“普世”。

微信张小龙在微信十周年上介绍视频号时,特意强调了视频号内容的长尾效应。这也是《厂话短说》想表达的,现在人的搜索习惯,已经开始“逃离度娘”,大多人会选择在不懂的知识点和想了解的新闻源上前往短视频平台搜索。

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通道大体来源于五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在便捷的驱动下,相比自己去海量文字中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不如听别人介绍后自己判断思考来的省时省事多(有复制粘贴需求的人除外)。正如,长文章在阅读方面,可能给屏幕前的你不能带来最佳的阅读体验,但是能真正传播思考的价值。

然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最后的最后,传播载体的演化,在一定的时间阶段,更多是共生,而不是直接替代。因此,你可以不用像商家那样纠结与苦恼,也不必极端化地对待,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知识接收通道/工具,然后合理利用工具才是最好的。

而不是躺在思维的浅海滩上思考,这TM是个什么破东西!

参考资料:

 [1] 《外国新闻传播史》 郑超然 程曼丽 王泰玄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詹姆斯·卡斯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微信十年,张小龙十年10次演讲的100条金句》  腾讯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