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汽车品牌中远期潜在机会的一点思考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作为一个关注研究汽车行业已经十二年的人,我觉得应该还是比绝大多数投资者要了解关于汽车的很多东西,所以今天借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的异军突起谈一谈他们未来发展的潜力。特别注意的是近期资本市场套用一般性行业渗透率发展规律趋势,认为电动车已经过了最快发展阶段,从而从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空这一行业,这种角度有对的成分,但也太过于粗糙,缺少足够详尽的底层分析。

首先声明一下,在这里要说的仅仅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未来,并不构成大的确定性结论,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所以不要来拿其他问题来抬杠,没有意义。

首先我们看三年至五年左右前的国内汽车市场(或者看上汽集团股价的高点之后),那个时候的市场格局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因为只有明白过去为什么是那个样子才能推导未来。

国内汽车那时候的基本格局可以简化为大众,两田,BBA等豪华,然后是中低端自主。美系和韩系也吃得开,但即便从当时看也已经是日薄西山。在燃油时代,大众凭借不次于BBA的动力总成,出色的底盘调教,以及吃老本的口碑,最牛逼的时候占据了超过15%的市场份额(加上奥迪斯柯达的话接近20%),对于接近3000万辆的市场这是个非常恐怖的销量。不可否认的是大众的动力总成在动力性和经济性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别看好多年基本没怎么变的三代EA888+双离合,现在的自主品牌的燃油车不论从实际提速还是节油性依然还是比不过。另一方面是大众经典车型频出,例如第一代标轴速腾,B6迈腾,五代和六代高尔夫,上代Polo,标轴途观等等,这些车型不管是设计还是体验在那个年代绝对就是无出其右的标杆。所以别说自主品牌了,就是美系 韩系也很难胜出。日系因为产品力的方向不同,追求的体验方向不同也获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认可,实际上这种方向到如今也很受欢迎,这也是为啥虽然日系电气化也缓慢但市场份额丢失的少的原因。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30万-50万的B BA市场,他们既有大众的技术能力更有品牌的绝对统治力,受益于中产和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积累(远快于社会平均),这三家绝对是蛋糕的最大受益者,虽然电气化进程不如预期的快(宝马还算好一些)但品牌、燃油里顶流的动力总成和设计挽救了他们,这几年的销量增速也是非常高。重点来了,未小李这几年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富裕阶层。你可以仔细看一下他们的爆款车型one P7 ES6 ET5 ET7等等,是不是价格区间都是和BBA重叠的,其实他们的策略的核心(并非唯一)就是那些已经开腻了BBA的人需要一种新的体验。我觉得这对他们只是一个开始,就像特斯拉的S和X。

大众那边呢?你再看看这几年推出的车型,不断拉长的帕萨特迈腾,逐渐失去特点的高尔夫7和8,庸俗且落俗套的速腾和宝来,奇丑无比,毫无新意的途昂,拦境…你已经很少看到大众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了。毕竟信仰还是会被消费耗尽,大众的销量滑坡在我看来不光是市场不景气造成的,核心问题还是在自己的产品力已经不行了,美系的别克也是差不多的问题。这部分市场逐渐被以一开始是吉利(为代表)而后是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吞食。

大众的电动化起步晚,进步也不快,ID系列产品在国内卖的差强人意的核心原因还是产品力不行,手握20-30万,去仔细看看他们的车,毫无购买欲望。但比亚迪、埃安、领克、广汽的混动等则进步飞速,产品力不仅不错还打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认为中国市场至少还有每年300万辆20万左右车型的市场等待自主品牌去吃,而且这口肉吃下去的难度真没那么大,因为这些燃油对手怎么看都不像还能追上的。

至于BBA的豪华领域也很难守得住,看看奔驰在电动车市场的产品吧,还能更烂吗?宝马可能还有机会,产品还是挺不错的,虽然也没有燃油车优势那么大了,至于奥迪…估计还能吃几年4代EA888的红利。随着46系列等更强电池的出现,天平会不断往电车这边倾斜。

最后说一点,那就是特斯拉,我觉得这一切马斯克也都看穿了,中期来看,特斯拉必然要大开杀戒,不仅在中高端占据上风,中端20万级别的市场他也一定不会放过。自主品牌想要和特斯拉一决高下说实话得靠从原材料到零部件等整个产业上努力才有胜率,毕竟现在看特斯拉确实技术和效率都是一骑绝尘。

我对国内电车行业还是很看好的,今天说的主要是从存量市场还未吃完的角度,其实还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全新增量角度,以后再慢慢说。$吉利汽车(00175)$ $比亚迪(SZ002594)$ $宁德时代(SZ3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