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法规逐步完善,自主车企借东风发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政策有序加码:

2021年1月11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规范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管理依据。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4年6月5日,按上述通知的安排,经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组成联合体自愿申报、车辆拟运行城市人民政府同意、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四部门组织专家对首次集中申报的方案进行了初审和择优评审,研究确定了9个进入试点的联合体。

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前提是保障车乘的安全,完成责任划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法旺,在央视采访中提到:“目前这个准入试点实际上既包括产品准入的试点,也包括上路通行的试点,包括驾驶员的责任,包括将来的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都是这个准入试点里面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自动驾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上走在前列。这些城市不仅出台了众多自动驾驶相关的政策文件,还建设了多个自动驾驶示范区,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例如,北京市在《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提到要持续扩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扩大示范应用,并要完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3.0阶段任务,并将示范区扩区至600平方公里。

我国自动驾驶的立法和试点经历了从封闭测试到开放测试,再到商业化试点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监管的逐步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中,政策不断放宽,监管不断完善,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共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29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6800多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8800万公里。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积极进展。

车企持续发力:

自动驾驶的发展首先需要前装硬件,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4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L2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交付273.47万辆,同比增长38.28%,前装搭载率升至43.49%。在品牌分布上,自主品牌以53.93%的交付贡献占比领跑市场。在车型价位上,自主品牌标配L2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交付均价为23.99万元,相比外资品牌低近6万元。

在智能驾驶前装渗透率明显提升的同时,在软件方面,汽车主机厂也纷纷推出城市NOA的解决方案,目前处于逐渐开城的状态。

(资料来源:建约车评公众号、汽车之心公众号、极客公园公众号、电动邦公众号、盖世汽车智能网联公众号、IM智己汽车公众号、ARCFOX极狐公众号、高工智能汽车公众号、开源证券研究所)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主流趋势目前是重感知、轻高精地图,由BEV+Transformer+Occupancy的算法路线,逐渐向端到端算法过渡。

(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公众号、佐思汽研公众号、开源证券研究所)

理想与现实 - Infiniband和以太网的抉择

房地产:组合拳新政研析

简述英特尔为什么站台玻璃基板

全部讨论

06-07 22:43

都不是啥好鸟,,我国家的旮旯缝道都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谁比这车画的更具体仔细了。搞安全的不知道睡醒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