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保驾护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今年5月28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四周年纪念日。今年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针对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入开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助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经营主体而言,从权利的平等保护到交易的安全便捷,从人格尊严的维护到创新成果的运用,民法典都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法治既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营商环境领域的一些痛点难点,我们需要从民法典中“抓药开方”,进一步加强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落实民法典的权利保护至关重要。比如,平等是民法典的“性格”,民法典在总则编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宣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在物权编更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民法典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意味着对经营主体合法权利的充分保障,也意味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

实施好民法典,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要通过普法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厉行法治、正能量充沛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对违背民法典精神的一些错误言论和做法,要及时回应关切、打消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