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组合拳新政研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4月末以来,地产板块是股票市场最备受关注、涨幅惊人的板块,申万房地产指数自4月26日已上涨25%。驱动板块底部强烈反弹的核心因素是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及此后的517房地产政策大招所表达的地产政策大转向。

2024年开年以来,地产行业销售和投资下跌无疑超预期。1~4月份,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全国重点50城新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44.4%。14个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面积前四月下跌15%。根据统计局,全国70城二手房价格指数4月末较年初下跌2.7%,同比去年下跌6.8%。而实际观测到的二手房成交价下跌幅度比数据反映的可能更大。

弱销售带来弱投资。前四月房地产累计完成投资同比下滑9.6%,新开工面积则下滑24.6%。在销售不畅,现金回流不佳的情况下,房企主动收缩拿地,并暂缓了项目的开工。

地产价格一端连着居民消费,一端连着金融系统稳定。羸弱的地产销售和价格表现在持续拖累消费的同时,也逐步在金融系统积累不稳定因素。因此,稳销售、托房价势在必行。22年以来,地产政策不断放松,包括解除限购、降LPR、三大工程,但似乎效果都不明显。以三大工程为例,中央的出发点很好且支持力度不小,既解决了城市遗留问题,又增加了保障房供给。但地方上落地困难重重,核心原因是在疲软的销售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项目很难算过来经济账,且改造完成后进一步增加房屋供给,无助于改善供需关系。

430政治局表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是15年后第二次中央表态“地产去库存”。在长达两年的常规政策放松后,政府部门似乎意识到用超常规手段消化“天量”库存(根据易居数据:新房25个月的去化周期)是市场量价企稳的必经之路。

5月17日,房地产行业迎来一揽子支持性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协力打出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超出市场预期。与之相伴,北京、上海、深圳等热门城市纷纷出台楼市新政,一时间迅速点燃房地产市场热情。517地产政策组合拳核心:降购房门槛和成本,让居民再上一把杠杆;央行3000亿支持地方收储被置于保障房框架当中,顺道解决库存问题。

对于政策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一方面,历史证明,居民只有在顺周期,即收入预期改善、房价预期企稳向好的情况下才会加杠杆。因此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的下调刺激居民需求大规模入市的可能性较低。另一方面,央行3000亿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脱胎于今年1月份推行的1000亿租赁租房支持计划试点,截止3月,仅20亿被使用,收储规模小,可能地方政府层面对使用该贷款积极性一般,核心原因还是资金成本和租金回报率的不匹配。

政策转向后,如果现行政策组合效果平平,后续还会有更大力度的地产政策出台。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政策底“到”市场底”所需要的时间难以估量,因此在地产领域的投资,有待跟踪市场的量价表现和政策效果。

简述英特尔为什么站台玻璃基板

从“五一数据”看消费

从“新机制”看美国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