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演“司马懿”,魏宗万和倪大红放在一起看,差别就出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他是娱乐圈的老演员了,今年61岁,在电影界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形象30多年。

早在1985年,倪大红就与唐国强合作了经典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1994年,在《我爱我家》中,他饰演的“智障”胡阿大,一角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他在《大明王朝1566》中饰演奸臣严嵩。在剧中,他完全老态龙钟,参演时看不出自己只有46岁,倪大红也在所有演员中脱颖而出。

2019年,他在风靡网络的《都挺好》中饰演苏大强一角,一举拿下白玉兰大帝。

今年,他在《悬崖之上》中成功饰演了一位特工科长,再一次以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评价倪大红“眼袋里全是戏”。

但这是一个老戏骨,却在10年前遭遇了一次滑铁卢

这次失败的表演使他受到了很多批评。在网上关于“最不配的老戏骨”的讨论帖子中,倪大红因为这次失败的表演被大家反复提及。

这部剧是2010年的《三国》,倪大红在剧中饰演司马懿

司马懿是大家都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机智隐忍,杀死了曹丕和诸葛亮,成为最后的赢家。

可以说,倪大红已经打了严嵩,他应该可以轻松地打司马懿。然而,这个版本的司马懿无法进入观众的内心。当大众批评时,他会顺便补充一句,“真的不如魏宗万".的老版司马懿。”

这场表演为什么会成为倪大红,的滑铁卢战役,他和魏宗万?有什么不同今天,皮哥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倪大红的表演

在新版的《三国》中,司马懿第一次出场已经有43集了。

首先,曹操面对谋士和战争领袖总结赤壁战败的教训,但司马懿在下面呼呼大睡,曹操什么也没说,直接囚禁了他。

在后来的场景中,他只是在脸上写了“我是内奸”几个字,整个过程充满了上帝的喋喋不休,上蹿下跳,乍一看一点也不像是老谋深算的政客,就像是被后来的苏大强,附身了一样,让人看着很好笑。

其实倪大红是无辜的,这种演技某种程度上是剧本要求的。

我们知道1994年的《三国演义》已经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经典。当高希希拍这种翻拍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另辟蹊径”。

比如今年翻拍的《大决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电影版《大决战》动用了全国的力量,使得它气势恢宏。然而,高希希翻拍时,却用以小见大的形式,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小人物的故事,虽然名声褒贬不一,但也产生了新的想法。豆瓣得了7.8分,这还不足以拉开裤裆。

在《三国》的新版本中,他也采用了这种“迂回”的方式。

《三国演义》旧版注重简洁性,书中很多行都是文言文的形式。高希希新版很现代,连演员的台词都用白话文说。

《三国演义》老版精致。

内敛,曹操、司马懿、诸葛亮这些形象都诠释得一板一眼,很正统。

高希希拍新版就拍得很“另类”,很多形象、思维表达就像现代人穿越过去的。

陈建斌饰演的曹操竟然发嗲卖腐,他出演完本剧也是饱受批评,直到之后《甄嬛传》热播,才缓过气来;

陆毅饰演的诸葛亮眉头紧锁,举止轻浮,相比唐国强少了一点大家风范,陆毅后来演《人民的名义》里的侯亮平依然摆脱不了这股轻浮的劲儿。

当然还有倪大红的司马懿,从阴谋家变成了异装癖,单拎出来有些不伦不类,可是放在整部剧中却也很和谐。

新版《三国》因为走接地气的路线,虽然被人诟病,但豆瓣评分也有7.9分,高希希就是有这样一种特别的能力,能把9分经典换用另一种自己擅长的风格进行表达,最后翻拍出来也有8分,倪大红为了适应全剧节奏,自己也做了不小的牺牲。

当然除了客观原因,倪大红自己对司马懿的理解也有偏差。

在新版《三国》播出期间,倪大红接受采访时详细讲述了自己扮演司马懿的心路历程。

他说历史上司马懿的相关资料不算太多,这给他很大的创作空间:“司马懿有个基本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我会疯狂地‘胡思乱想’。”

比如司马懿的戏服,倪大红和高希希连换了十几套都不太满意,最后选取了一件非常夸张的道士服,这也说明了两人在创作司马懿时是有很大热情的,但只做了加法,没有学会做减法,导致角色属性太过冗余了。

记者还提出了疑问:大家心中的司马懿是内敛隐忍的,这版司马懿为何如此外放和充满侵略性?倪大红回答这样的表演方式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他觉得司马懿拥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言行举止要比较夸张才行。

可以看到,倪大红表演司马懿也是下了一番苦心的,他觉得观众不认可这种“外化”的司马懿也是情有可原的,他也会将这些逆耳忠言作为日后创作的动力。

尽管塑造了一个“另类”的司马懿,但倪大红还是用自己丰富的表演经验将司马懿诠释在了水准之上,不过和魏宗万版的司马懿一比,差距就有些大了。

二、魏宗万的表演

魏宗万老师今年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来他的演艺之路并不顺当。

从上戏毕业后在剧场跑了10年龙套,直到出演《一个和八个》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演艺之路,并很快成为了“奸臣专业户”。

比如《水浒传》中的高俅,《包公生死劫》中的吴太师,《大宋提刑官》里的卢知州,《隋唐英雄》里的宇文化及都是大奸臣,而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角色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

1992年《三国演义》筹拍阶段,剧组在选择司马懿的扮演者时,前前后后考量了4个人,都因为年龄不太合适放弃了,这时导演王扶林想到了和自己合作过的上海人艺演员魏宗万,就让剧组摄影张纪中立刻联系了他。

魏宗万一听自己要演司马懿,第一反应是拒绝的,原因有三点。

魏宗万从6岁就开始看京剧,剧中的司马懿都是白脸长胡子,性格胆小如鼠,这和自己的反差太大。

当时古装戏的风潮刚起,魏宗万对这类剧颇有微词,觉得里面的台词古不古、今不今的,演员走路的姿势也不对,像穿着旅游鞋和皮鞋在走路,他很排斥古装戏。

拍战争戏要骑马,而魏宗万不会。

张纪中听罢,立刻逐一打消了魏宗万的顾虑。

首先,电视剧和京剧不一样,讲究写实,司马懿不一定是白脸长胡子。

其次,魏宗万对古装剧有些难以接受,那不如自己演一演,大不了让别人笑话一下。

最后,剧组专门给魏宗万找了骑马的替身。

于是乎,魏宗万就跟着张纪中来到了北京,在旅馆一待就是两个礼拜,期间魏宗万又把《三国演义》精读了一遍,甚至还总结出司马懿和诸葛亮对决,司马懿的胜率是52%,诸葛亮的胜率是38%,剩下10%双方打成平手。

从准备工作就能看出魏宗万表演的态度有多么认真。

开拍后的第一场戏就是空城计。

需要骑马,剧组本来找了替身,可是五十多岁的魏宗万却主动请缨亲自上阵,为了和马儿搞好关系,他每天把两个肉包子藏在铠甲里偷偷喂给马吃,甚至还和马儿说起了悄悄话:“哥们儿,我来自上海不会骑马,您担待着点儿。”

于是那场空城计,54岁的魏宗万骑着马完成了拍摄,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之后他逐渐适应了骑马的节奏,导演王扶林笑称他是“草原雄鹰”,而老魏摸摸自己光溜溜的头自嘲自己是“草原秃鹫”。

魏宗万在最火的时候曾和赵本山齐名,业内有“北赵南魏”的说法,可是他名气并没有想象的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为人做事很低调,而他演的这些奸臣也大都是城府极深、极其内敛的存在。

倪大红在创作司马懿时,从一开始就给他戴上了“阴谋家”和“叛逆者”的标签,因而一出场就与众不同,让人无法接受。

而魏宗万觉得,从司马懿的视角来看,他和诸葛亮之间的战争是保家卫国之战,司马懿坚守了8年,至少在最开始是怀着赤诚之心的,不会一出场就想着谋反,他对曹操也是忠心的。

两种创作思路让两版的司马懿在呈现上截然不同。

倪大红版的司马懿像开了天眼一样,多智且疯癫;而魏宗万版的司马懿则更加写实,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当然魏宗万演司马懿绝不是固步自封,他也有自己的理解。

比如有一场戏是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女人的衣服,司马懿乐呵呵地穿上展示,还对来使说回去好好谢谢你家丞相。

这场戏原书只有“司马懿受之,心中大怒”地描述,魏宗万提出这里能不能加上穿女装的具体动作,他觉得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司马懿的气定神闲。

可副导演觉得不妥,魏宗万坚持要保留,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还回忆了自己当初放出的一句“狠话”:“咱们去找导演王扶林理论,如果通过了那是你们的功劳,如果不通过,剧组一天一两万的拍摄成本我来承担!”

最终这场戏顺利通过,魏宗万“过火”的处理反而使司马懿这个角色更加丰满,后来倪大红的版本也保留了穿女装的这场戏。

说是过火,魏宗万始终是带着镣铐跳舞,他没有丢掉司马懿的魂。

反观倪大红,在创作时没把握好尺度和表演方式,让司马懿走向疯癫了。

魏宗万老师当然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倪大红老师也是当之无愧的老戏骨,一个演员在职业生涯中是要历经各种波折、尝试各种表演方法的,即使走了弯路,但从长远来看,或许这段弯路其实是他们不断上升的阶梯。

我想如果让现在的倪大红再演一遍司马懿,他应该能交出一份更令人满意的答卷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