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草木皆兵!放大镜效应下的“苏宁公寓门”,究竟真相如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房子总是能牵动中国舆论最敏感的神经,哪怕只是正常的商业操作,也会因“房子”等关键字自带舆论流量。

这不,“苏宁公寓门”近期大热,各种说法满天飞,一众网友“吃瓜”吃得津津有味,连真相似乎都不重要了。那么苏宁究竟咋了?咱一起来看看。

图片上传中......


正常操作,接着奏乐接着舞

据了解,本次舆论涉及的楼盘——紫金嘉悦,原本就是苏宁方面建设的对外出售的精装商品房。项目于2018年开盘,超过三分之二的房源均已出售,仅有800套左右留存,未售出前作为福利打折价租给了内部员工。

如今这些房源中优质户型被客户看中交易,于情于理讲:内部员工腾房,给对外销售让路,似乎无可厚非吧?至于员工住宿,苏宁方面表示,总部有可供近3000人居住的员工宿舍、培训公寓,提供给各类员工居住,且都运营稳定。

网传的所谓“腾房出售,导致员工流落街头”的桥段,更是无中生有,甚至有些喜感,你以为BBC拍纪录片呢?

图片上传中......


当然,如今的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原因无他,谁让去年实体经济遭到冲击后,大家的神经变得敏感了许多。

但话又说回来,哪家没遭冲击呢?谁个又不缺钱呢?看趋势,比看眼前要准。今年一季度,苏宁易购成功扭亏为盈。虽然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净利润依然亏损,但较之1月30日业绩预告中Q3才盈利的预期,着实乐观很多。

张近东2020年末讲:“聚焦零售主业”“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该砍的砍,该转的转”。这给今年苏宁的动作定了基调:有张有弛,舒缓资金链,保主营增业绩。既然发展节奏已定,正常的商业操作就无需顾忌谣言,接着奏乐,接着舞。

图片上传中......


放大镜效应,舆论的双刃剑

越是知名企业、知名人物,发生的小事也会在舆论场中被无限放大,虫鸣鸟叫也成惊雷。这样的“放大镜效应”,在传播学中并不罕见。

尤其是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云亦云跟风联动,“博眼球”和“爱吃瓜”已经成为固定CP。一个苏宁房产对外销售、员工住宿稍作调整的正常家务事,很快就发酵成了什么“卖房求生”的惊悚故事。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要内部有活力,遇到什么样的商业困难都可以克服。但众口一词的谣言,却往往重如泰山,一不小心就能压弯一个企业的腰。而企业的眼泪,仅仅换来吃瓜者一乐,这个代价未免太大了些。

中国零售用40年走过国外150年的历程,其中,苏宁的努力在中国零售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所以,给中国零售一点时间,给苏宁一点时间,少点吃瓜,多点支持,中国商业的未来会让你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