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发布于: iPhone转发:4回复:24喜欢:11

市场主导的力量带来需求的变化,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开始显现。

二十年多年前,人们外出就餐频次相对低,家里饭菜味型单一,所以康师傅的重口味方便面受欢迎。
二十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可以居家就餐的频次很低,或者在家每天吃着高油高辣的外卖,所以白象的清淡方便面口味受欢迎。

十三年前,东方树叶上市,八零后觉得极为难喝,土不土痒不痒怪怪的,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必死,到了今天零零后九五后觉得很适合他们口感成了百亿爆款。

二十多年前,80后一代在物质匮乏中成长起来的,外资品牌有仰视感。
二十多年后,零零后一代是越来越富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民族个性的品牌复苏,来自自信心。

八零后的成长被港台欧美文化充斥,
零零后的成长依附于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新品类,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

时代的变迁速度,决定了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满意度不同。

从衣食住行来看,八零后的青春和零零后的青春,需求完全不一样,核心是成长环境不同带来的需求不同。
二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让中国阶层分化更为严重。

而2000年之前,大多数城乡家庭消费观念相似。
如今,富豪,高净值,富裕中产,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观大相径庭。

时代已经彻底变化,如果还是在用一成不变的思维看待未来,你只能越来越不理解这个世界。

无论食品,饮品,礼品,汽车,手机电子产品,白酒,服饰,住房,化妆,传统节日饮食民俗习惯,都变了。

全部讨论

当我看到农夫山泉东方树叶茶这一块营收过百亿的数据,我明白这次事件的根源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理想汽车也一样。
要么是动了别人的蛋糕,要么是别人想动你的蛋糕。

所以直销行业比2000年前是很容易挣钱还是越来越难挣钱了呢

高速发展是好事,但也带来割裂,作为80后以前买东西几乎都选择外国品牌或者港台货,这五六年开始有意的去寻找国产替代,也许有点偏激,不过有些东西还是外国货做得好的话就选择外国货吧,例如日化产品,选来选去国产的还是没那么好那么多选择。前两年买的比亚迪,说实话换十年前我肯定买丰田之类的,买车前同学说国产车质量奇差,什么刹车老失灵都说出来,但我觉得人还是得以事论事往前看。

03-10 23:17

老布这篇写的真知灼见

03-10 23:06

03-10 22:46

1

03-11 10:22

估计今年农夫的业绩更好,洛阳地铁的所有站点,都摆上了自动售卖,只卖农夫家的

03-11 10:01

这对80后有点点偏见啊……,我到觉得是80后有选择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