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与隆基的双巨头格局是否稳固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回复:35喜欢:12

通威隆基的双巨头格局是否稳固

 $通威股份(SH600438)$   $隆基股份(SH601012)$  

备注:隆基在2020年年报第21页披露其费用化研发投入为25.91亿元,在其2020年财报营收表上,研发费用为4.99亿元,本文对隆基和通威均采用营收报表所列研发费用。

光伏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这个特殊性首先在于,光伏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制造性行业,并不是一个高科技行业,即使隆基在2020年的销售额达到545.8亿元,其研发费用只有5亿元,而通威在2020年的销售额为442亿元,其研发费用也只有10.35亿元,再考虑到通威的业务可能不止光伏行业,所以实际的数据会更少些。

传统的制造性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粹依赖固定资产投资,产能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因素,尽管各个厂家在微观成本上有差异,但是整体上讲,由于设备没有采购障碍,最后各个厂家之间一定会没有太大的差别。

传统的制造性行业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物料成本非常高,我们看下通威在过去三年的营收与物料成本数据:

                          2020      2019       2018

营收                   442        375.6     275.4

物料成本            366.5     305.4     223.3

即使隆基在我们传统的印象里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其实际的物料成本仍然非常高:

                          2020      2019       2018

营收                   545.8     329         219.9

物料成本            448.4     233.9     171

这个道理是比较简单的,制造性行业是最追求分工的,甚至是达到极致的分工,只有充分的分工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如果分工不充分,只会给企业来带来效率的浪费,从而浪费企业资源使得企业的利润达不到最高的实现。

但是,如果要实现分工,其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各个企业进行充分的投资与竞争,从而在实现最高的效率的同时,把毛利降到最低,最后只有毛利最低的企业能生存下去,而不是毛利最高的企业。

在衡量是毛利最低的企业能生存还是成本最低的企业能生存,有一个关键是,看这个行业是否有规模效应,以及产品是否有很大的差异性。

如果我们仅仅以单晶硅电池片来看,那实际上单晶硅因为只有一个微观结构,所以在晶体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整体尺寸,决定尺寸的因素有设备和时间,但实际上由于设备是可以采购的,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来,在单晶硅原料和电池片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固定资产的竞争,从产品的差异性上来讲,是没有足够的优势让一家企业胜出的。

隆基凭借单晶硅胜过多晶硅这是必然的,因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单纯以单晶硅来讨论,那么差异性就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别。

其次我们来看,这个行业是否存在规模效应,首先看通威的固定资产周转率:

                                       2020      2019       2018

固定资产                        298.3      245.3     167.5

固定资产周转率             1.48        1.53        1.64

再来看隆基的固定资产周转率:

                                       2020      2019       2018

固定资产                        245.1      154.7     132.6

固定资产周转率             2.23        2.13        1.66

有意思的是,隆基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是比通威高一些,而且隆基逐年递增,而通威逐年递减,所以我们会发现通威在2020年有298.3亿元的固定资产,而隆基有245.1亿元。

在目前的形势下,可以看出来隆基有相对通威的规模效应,而通威在规模效应上并没有那么明显,而且目前两家的营收和固定资产几乎相当,尽管通威的固定资产超过隆基,但隆基的营收超过通威。

所以目前来看,通威隆基是暂时平衡的,平衡的意思是也可以互相守住自己的边界,也可以互相进入对方的核心业务,两方进入彼此业务的难度也是相当的。

但是,未来几年,取决于谁能更快的打败竞争对手,如果隆基能更快的占到电池片绝大多数份额,那么隆基就需要大力拓展上游业务,反过来,如果通威能够尽快的打败竞争对手,那么通威会大力拓展下游业务。

但实际上,这条思路过于理想化,现实的困境是,两家企业不会等对方打败对方的竞争对手来侵蚀自己的领域,而是会通过和对方的竞争对手合作同时开拓对方业务来和对方竞争。

因此,各自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且上下游的竞争也会更激烈,我们来看两家企业的毛利变化:

                         2020      2019       2018

隆基毛利率       21.72%  40.66%  28.60%

通威毛利率       20.60%  22.99%  23.33%

尽管在2018年和2019年,隆基的毛利率都高于通威,但是在2020年已经非常接近,这也是非常合理的结局,两家企业目前都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所以各自的竞争对手依然强大,最后两家企业的毛利率会是非常接近的。

同时由于毕竟隆基是下游企业,所以通威如果任凭隆基维持高毛利,也是不现实的,所以两家企业在上下游目前的格局上是稳定的。

不过考虑到通威在研发上的投入是超过隆基的,所以研发是否会成为破局的力量还不得而知,同时各自的竞争对手如果主动退出市场也会导致这个格局被打破。

由于电站的投入巨大而且运营周期长,所以目前整个光伏行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硅料和电池片两个环节上,相信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电站建设的趋缓,两家企业占据利润大头的情况是不会维持的,最终会集中到一家企业上去,但是最后是谁胜出,还需要时间来考察。

精彩讨论

巴菲特的传人2021-07-05 20:58

你去问问隆基董事长这些年隆基工伤了多少人。去年隆基的硅棒还是用人力推和扛的,好几个人被压倒骨折了。只不过只要不死人就不会发出来罢了。210的硅棒重量更重,是人力扛不动的。
中环16年就开始了智能工厂建设,这也是为什么中环单GW的投资成本比隆基高的原因。但随着这些年逐步折旧完成,未来报表上将逐步反应业绩。
其实隆基也会走智能工厂的路,这是条必由之路,只是不会去承认罢了。死活不承认中环的先进,诋毁中环的210,给自己技术进步争取时间。

全部讨论

2021-07-05 19:02

就这你也后台推?@雪球

2021-07-05 19:00

我不是很明白通威作为上游需要什么研发成本,通威的研发成本是畜牧业的吗

2021-07-05 18:40

隆基是全产业链龙头。被你这么一说都整成二货了。建议多看看隆基的产品细分

2021-07-04 19:45

关于研发费用的情况,在2020年年报第21页,有隆基如下的解释:
4. 研发投入
(1).
研发 投入 情况表

适用 □ 不适用
单位:元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2,591,142,802.21
本期资本化研发投入363,280.98
研发投入合计2,591,506,083.19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4.7 5
公司研发人员的数量823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1.76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01
注:以上研发投入与财务报表中的研发费用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公司研发投入包括各类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研发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以及为满足相关技术产业化运用涉及的中试等成本费用;而财务报表中的研发费用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关于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的,包括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不满足资本化部分的支出。

2021-07-04 17:21

连隆基研发费用也大错,还写长文

2021-07-04 17:15

看到第五行就发现严重错误,隆基2020年研发费用才5亿元?这种低质的文章就别发出来贻笑大方了

2021-07-05 19:32

必须隆基必胜才没人喷你

2021-07-05 18:33

这些都是财务和老板商量好的结果,没有什么参考性,

2021-07-18 21:45

通威持有人员表示,通威不配,以前还三贱客,现在通威拉的底裤都没了

别忘记了还有中环,明年中环在硅片端将超过隆基。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大尺寸的210。硅片端逐步一家独大。另外组件端年底也将形成12GW的产能。
此外还有国内前三的半导体硅片产能和技术。未来空间觉得碾压通威和隆基。
中环在光伏智能工厂上花了近四年的时间进行探索。也是因为智能工厂的投资太高太贵,产生了超过行业平均的折旧成本。随着人工及各方面成本的不断增加,智能工厂将成为光伏行业标杆。这条路已经被中环走通了。
我的中环股份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