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梳理下手头持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很喜欢查理芒格的一句话:如果你和一只猩猩坐在一起,向它仔细解释你所珍视的一个想法,你可能会留下一只迷惑不解的灵长类动物,但你自己的思维会更清晰。其实,我是多么渴望有机会做他的那只猩猩,哈哈。既然没机会做这只幸运的猩猩,我还是做做“你”吧。简要梳理下手头持股,半年过去了。目前手头主要持有茅台,$美诺华(SH603538)$ ,$牧原股份(SZ002714)$ ,海吉亚医疗。其他还有三个,占比不到9%。

先说牧原。猪肉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农业部相关信息,能繁去化从高点下来8.5%,稍显不足。结合业内几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会议纪要来看,公司认为价格低点盘整时间不足,对养殖者的杀伤力不够。这些信息结合起来看似乎都验证了去繁不够,猪价尚未到底。另一方面他们又声明了这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判断未必准确。有些公司又认为猪价下半年会比上半年好,明年会比今年好。看看,业内人士之间的分歧有多大啊?!翻开14-15年的白酒行业的年报,对15年及以后行业的演变罕见地集体悲观,集体判断反了。古人有句话怎么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业内者有时也很难看得清自己,不在此山中的业外人士能识得了这个“庐山真面目”了?诚然,周期的时点是不容易精准判断的,特别是拐点。这就像我们不能判断某个股票的K线走向,哪怕是茅台这种确定性很大的。话又要说回来,拉长时间看,我相信有时还是大致能得出个模糊正确的预测,比如我相信茅台长期看还在往上走,猪肉股应该还在上升周期的底部阶段或者下降周期临近尾声。特别是有几个公司比如唐人神在纪要里说猪饲料上半年是下降的,饲料协会给出的数据也是下降的,这就从侧面有力佐证了育肥猪是减少的——猪总要吃的。无论是统计局还是农村部的统计数据都不见得是准确的,有些可能是骗补,有些可能是样本代表性不够等等。外加占50%总数的小规模和散养户的更加难以统计,他们机制灵活,想要育肥猪转繁也很便捷,只要他们判断生猪价中长期向好,它们才不管三元二元,分分钟想把育肥母猪变能繁母猪,人性使然。因此,基于如此数据推延出的能繁数据我觉得不要过度解读。而这些能繁母猪的后代要变为出栏育肥猪也得等到10-11月之后了。我个人判断是缺猪,而非压栏导致肉价上涨,并将继续支持猪价走上升通道。缺猪将是下半年的主旋律,在这个情况下,发改委想要压制猪价几乎不可能,它顶多是从精神和心理层面能对养殖者起到一定的、暂时的支持或压制作用,说到底只是个心理按摩,它召集会议的出发点更多是不希望CPI走得太快。国有经济占主体的煤炭、发电业发改委控制住了吗?更不要说民营和个体占据绝大多数的养猪业。猪这个市场经济还是主要靠市场这只手的。最近又有不少地方爆出新闻,环保趋严,很多地方小规模养殖场和个体户都被拆除赶离。

海吉亚。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拟新购医院也在洽谈中,运营方面没问题。说回估值,按6亿左右的业绩指引,现价43倍左右的市盈率并不便宜,但也没卖的打算,继续持有。

茅台。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茅台集团已经公告划转习酒给省国资委,彻底断了股东们想要股份公司将之收归麾下的念想了,系列酒从此将少了一个茅台集团大家庭下的同门兄弟,多了一个外姓对手。对手将有可能借壳贵绳股份$贵广网络(SH600996)$ 。前几天当我看到这个划转信息时,如果有自由现金,我是会弄点玩玩的,但目前都是股票,不想腾出资金来参与这种游戏。

美诺华。业绩预告很不错,虽然可能低于很多因为炒作新冠中间体进来的股东。新冠占比仅12%,我觉得估值时不去考虑这个收益也无所谓。按业绩指引即使扣除这12%,还有2.6-3.5亿净利,估值仅18-26。如果按分部PE计算,给予原料药15PE,CDMO和制剂(制剂对于公司来说是产业线向下延伸的一体化业务,不同于其他仿制药企,给予30倍合理)30PE,合理市值在66-90。对于这样高速增长的转型股,目前市值65亿,我非常愿意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