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持续了9年的全球牛市,类似2007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2回复:119喜欢:170

个人目前已经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全球股市类似于2007年,一轮全球放水导致的全球大牛市,目前这轮牛市已经持续了9年时间。看了几家恒生指数的股票,利润这几年没进展,但股价却一直昂头向上。

比如$电能实业(00006)$ ,现在利润还没2010年多,但股价已经是2010年的2.6倍。

再比如$港铁公司(00066)$ 

这是它的股价月线图。

这是它的利润图。

这轮牛市在最开始时走的战战兢兢,在2010年,2011年分别都发生了恐慌,特别2011年,一个小小的希腊债务危机,搞的全球大恐慌,但从2011年后,恐慌逐渐退去,去年虽然英国脱欧,但对股市冲击才持续了几天。川普上台,才冲击了一天,就马上反转。川普可能弹劾,就冲击了美股一天,全球其它地方都没反应。

市场越来越对利空不敏感。开始漠视各种利空。恐慌指数已经持续很长时间处于历史最低点,我个人感觉这是牛市走到下半场的标志。港股没有明显的趋势性,但美股的趋势性已经很明显了。我看到的新闻是今年开始美股的散户大举入市。

现在美股的PE已经高于2007年崩盘前,也已经和1929年崩盘前差不多了。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牛市下半场,既是利润最丰厚的阶段,但也是风险最大的阶段。

深入参与其中,但心中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转身就走,再不回头。

再加上我上次分析的目前A股,港股,美股同时出现大票大幅跑赢小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2007年6月后也是三地同时出现。

最后再次恳请老司机指教,为什么2007年6月后,A股,港股,美股同时出现大票大幅跑赢小票的现象?这里面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我琢磨了一个星期了,还没想明白,到底是偶然,还是有内在逻辑?

精彩讨论

博凡投资2017-05-21 07:59

市场的趋势转变需要一个触发机制,而且要出现一个能被持续做空的板块,但目前美国股市完全看不出这两个迹象。2001年的科技股泡沫是如此巨大,不要说那些网络股,微软,cisco等的估值都要10年后才能修复。2008年的危机触发因素是房地产次贷,05,06年美国的房价就开始被质疑了,07年年初次贷机构出事。
但现在美国股市的中坚力量还很健康。回调可以,但要大资金做空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几乎没可能。
宏观经济并不具备刺破泡沫的能力,每天喊加息,但现在所谓的加息在以前就是个笑话,过去所谓的高利率是要回两位数的,05年开始的加息也是开始了就不再讨论,每个季度加0.25,直接从接近0加到4个点,这已经是历史最弱了。现在每天打嘴跑,最后一年加两三次。现在全球债务的主体是政府和个人,不是企业,对企业,有钱赚,20%以下的利息都不是问题,没钱赚,0利率也没意义。所以过去的利率周期可以大起大落。但政府和个人,降息可以,加息就得破产。所以,低利率的经济环境根本不可能改变。
美国股市正处于自我强化的过程中,过去虽然收益也高,无风险利率高,企业破产概率不小。2001年,安然和世通都是排名前几名的企业,财务造价破产。而且过去的领军行业是石油,制造等周期性行业,动不动回调50%。但过去的十几年,新的财务法案使得没有一家大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造价丑闻,科技股对周期不敏感,极大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的波动性,无风险利率又低。就像不少朋友指出的,现在只是投资者被迫向股市长期收益妥协的第一个阶段。巴菲特刚刚才第一次尝试买入当红科技股。恐怕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都看不到传统的熊市了,只有震荡调整。

海跃凌空无天际2017-05-20 12:15

后知后觉的资金,相对比较保守,从估值和价值角度讲选择大股票会安心些,加上大股票的涨幅小于小股票,就成为这些资金不二选择。

Rocksavessoul2017-05-20 12:33

原来癌股大妈都抢到汇丰定价权了 伦敦金融城大鳄看了都沉默了 眼角有翔滑过。

nfgc2017-11-21 11:55

实话说楼主水平肯定不差,但我最怕看到别人说这一次类似2007年这种话,尤其这几年来多少人把美股的走势图跟XXXX年的走势对比,得出各种结论但没一个靠谱的,更有人因为判断2016年初没有见底。我承认历史是相似的会不断重复的,但一般不能这么简单类比。

全部讨论

2017-05-21 07:59

市场的趋势转变需要一个触发机制,而且要出现一个能被持续做空的板块,但目前美国股市完全看不出这两个迹象。2001年的科技股泡沫是如此巨大,不要说那些网络股,微软,cisco等的估值都要10年后才能修复。2008年的危机触发因素是房地产次贷,05,06年美国的房价就开始被质疑了,07年年初次贷机构出事。
但现在美国股市的中坚力量还很健康。回调可以,但要大资金做空苹果,谷歌,亚马逊,微软,几乎没可能。
宏观经济并不具备刺破泡沫的能力,每天喊加息,但现在所谓的加息在以前就是个笑话,过去所谓的高利率是要回两位数的,05年开始的加息也是开始了就不再讨论,每个季度加0.25,直接从接近0加到4个点,这已经是历史最弱了。现在每天打嘴跑,最后一年加两三次。现在全球债务的主体是政府和个人,不是企业,对企业,有钱赚,20%以下的利息都不是问题,没钱赚,0利率也没意义。所以过去的利率周期可以大起大落。但政府和个人,降息可以,加息就得破产。所以,低利率的经济环境根本不可能改变。
美国股市正处于自我强化的过程中,过去虽然收益也高,无风险利率高,企业破产概率不小。2001年,安然和世通都是排名前几名的企业,财务造价破产。而且过去的领军行业是石油,制造等周期性行业,动不动回调50%。但过去的十几年,新的财务法案使得没有一家大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造价丑闻,科技股对周期不敏感,极大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的波动性,无风险利率又低。就像不少朋友指出的,现在只是投资者被迫向股市长期收益妥协的第一个阶段。巴菲特刚刚才第一次尝试买入当红科技股。恐怕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都看不到传统的熊市了,只有震荡调整。

2017-05-20 12:15

后知后觉的资金,相对比较保守,从估值和价值角度讲选择大股票会安心些,加上大股票的涨幅小于小股票,就成为这些资金不二选择。

2017-05-20 12:10

其实06,07年上半年有点像15年上半年,开始都是小票先涨疯了。估值到天上。后面大票追落后。所以好多老司机在15年下半年才埋伏大票,以为还有那个行情。没舍得离开市场。
我倒觉得,现在的蓝筹牛市,就是把15年后面被股灾打断的行情在补上。

2017-05-20 12:15

想想为什么一线楼市疯狂,逻辑相通。

2017-05-20 12:30

看完第一句就不忍往下看…

2017-05-21 07:42

原因之一是牛市后期高估值的市场环境下不少机构资金趋向于加大组合里低贝塔的标的比重。一般而言,大型股贝塔值较小,市场上涨时涨幅相对高贝塔值的小型股涨幅较小,但是相对而言下跌世道里下跌幅度也较小型股小。在高估值的市场环境里,预期未来下行风险较高,机构资金出于控制未来可能回撤幅度的考虑肯定是趋向于增持低贝塔值的大型股票,这种情况一般也侧面反应机构资金对后市较谨慎的预期和较保守的持仓取向。我自己较了解的一些机构大抵都如此。

流动性的考虑在香港这种小三市场也较重要,港股的配置在较多外资机构的全球配置组合里均非核心配置部分,一般遇到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趋势转向的情况下他们对港股都要求能快速降低仓位,小型股在下跌世道流动性下降的情况远较大型股严重,不利于在可能的下跌世道里调整配置。这也是他们在后市预期不佳时较不愿意持有小型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