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亚商旅冲刺IPO 北交所有望迎来首家旅游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约3500字,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6月27日,广东美亚旅游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亚科技”)向北交所递交了IPO申请。美亚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以航旅票务和商旅管理为主业的民营旅游公司,业内常称其为“美亚商旅”。

按照北交所目前实行的注册制上市流程,过会率高达93%,美亚商旅将有很大概率通过,有望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成为首家登录北交所的旅游公司。本期,知酷文旅简单介绍一下美亚商旅,结合数据剖析其商业模式。

首先,概括一下美亚商旅的业务。

美亚商旅主要有三大块业务,航旅票务、商旅管理和会奖旅游。2021年、2022年、2023年美亚商旅的营收分别为3.67亿元、4.53亿元、3.53亿元,营收呈现波动态势,并且疫情后的2023年营收反而不如2021年、2022年。为何会这样?知酷文旅将在后文揭晓。

2021年、2022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625万元、4110万元、7291万元,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三大块业务在主营业务中的占比如下图所示。

来源:美亚商旅招股说明书

第二,三块业务的具体运作模式。

航旅票务业务,就是业内熟知的“机票代理”,2023年该业务占美亚商旅营收额的30.4%。

机票代理行业过去曾在国内辉煌一时,有资质、没资质的票代据称有十万家之多。但在2016年前后,民航局大力规范了机票代理业务,禁止票代在第三方在线旅游平台销售标准化的机票产品,并取消按票价比例的佣金模式,改为5元、10元、15元等固定的国内机票销售佣金。自此,票代行业陨落,90%以上的票代公司转行,票代第一股“腾邦旅游”甚至因财务暴雷被强制退市。

如今,能在残酷的淘汰赛中存活下来的票代,要么有自有的机票销售渠道,不需要第三方在线旅游平台,要么是经营国际机票,国际机票不受佣金限额的限制,仍按比例提佣。而美亚商旅恰恰这两点都符合。

美亚商旅的“秘籍”是为大型公司开发商旅管理系统,其客户包括中石化中广核中国中车、南方电网、OPPO、美的比亚迪等大型企业集团。这些大企业的员工出差多,他们从美亚商旅的体系中订购机票和酒店,使美亚商旅有了自有销售渠道。同时这些大公司业务比较国际化,国际机票需求量大,奠定了美亚商旅国际机票出货量的优势。

会奖旅游业务,是航旅票务和商旅管理业务的延伸。美亚商旅手里有机票和酒店资源,还有许多大型企业客户,客户每年多少会有商务会奖旅游的需求,承接了这块儿业务,既能做大营收,又能服务客户,增加客户粘性。

美亚商旅各块业务的营收确认规则各不相同。会奖旅游业务,类似于跟团游,机票、酒店、小交通、会场、餐饮、景点等各项资源全价计入营收,因此营收额看似较高,但实际业绩贡献不大。

商旅管理业务的营收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客户定制开发的商旅管理系统,一次性收取的系统开发费,另一部分是客户使用过程中,每笔差旅预订中提取固定金额的手续费,这部分只有手续费计入营收,订单的交易额不计入营收。

航旅票务则根据和票源合作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规则,如果是代理销售模式,仅把佣金计入营收,如果是包机包舱位的合作模式,则把全部机票价格计入营收。因此,某种程度上,航旅票务营收额是可调节的,需要做大营收,就多包机包舱位,需要降低该业务在总营收的比重,就不包机包舱,都采取代理销售模式。

美亚商旅的航旅票务业务在2021年、2022年的包机包舱位较多,拉高了营收额。2023年大幅减少了包机包舱位,只把每张机票的佣金计入营收,因此疫情后的2023年营收反而比前两年要低。事实上,2023年美亚商旅整体的交易额超110亿元,比2021年、2022年翻了一倍不止。

为什么美亚商旅要在上市前压减包机包舱业务,使自身营收额降低呢?美亚商旅的解释是基于市场形势和自身业务的需要。但知酷文旅认为,不排除另一个可能性,机票代理是国家不鼓励的行业,该业务占比过高不利于上市,美亚商旅希望压减该业务的营收占比,使自身看起来更偏向于数字化技术驱动的商旅管理公司。2023年,美亚商旅成功将商旅管理业务营收占比从过去两年的26%左右,提升至46.8%,成为其第一大业务。

事实上,如果只看交易额,2023年美亚商旅的票代业务交易额70亿元,占比约63%,商旅管理交易额40亿元,占比36%,会奖业务交易额7900万元,占比不足1%。

第三,美亚商旅的核心盈利模式。

大体上,商旅管理的玩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携程、同程、阿里等巨头开辟的商旅业务板块;另一类是美亚商旅、腾轩旅游易飞国际等专注于商旅业务的中小玩家。

携程、同程、阿里(飞猪)由于有票务和酒店资源优势,有品牌优势,因此在商旅领域份额领先。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商旅管理行业份额前三名分别为携程商旅、阿里商旅、同程商旅。美亚商旅排名第五名。

携程、同程、阿里是以平台思维做商旅,开发一个商旅管理平台,整合多种功能,去服务千千万的企业,企业管理人员在该商旅管理平台上注册账号,集中管理企业员工的商旅活动,提高企业的差旅管理效率。携程、同程、阿里的商旅主要服务中小企业。

而美亚商旅是面向大企业做一对一、定制化的服务。大企业都有自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OA系统,他们不愿意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商旅管理系统,这样的商旅管理系统无法和自身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很好的融合,加之有些重点企业有自己的信息安全规范和保密要求。因此大型企业不愿意使用携程商旅这类平台模式,而是倾向于找技术服务商,为自己定制一套全面贴合自身需求的商旅管理系统。

携程、同程、阿里不愿意做一对一的服务和开发,这业务既费时费力,又不赚钱,还缺乏成长性,是平台公司最不喜欢的商业模式。美亚商旅则刚好填补了这个市场生态位的空白,即使费时费力,即使不赚钱,它也愿意做。

美亚商旅不从商旅管理系统上赚钱,为大企业开发的商旅系统基本上是成本价。美亚商旅也不赚商旅资源的供货差价,为大企业供应的酒店资源,全部直连各大酒店集团的预订系统,提供的机票资源,来自美亚自身的票代体系。大企业的员工在其商旅系统内订购酒店、机票产品,美亚商旅只收一笔固定的技术服务费,基本上只是覆盖系统搭建和日常维护的成本。

面向大企业提供商业服务,是个很卷的赛道,美亚商旅不赚客户一分钱,才能保持自身的价格优势,客户才会稳定的和美亚商旅合作。

美亚商旅真正赚的是航司的返佣,这是经典的票代玩法。

2016年民航局规范票代行业后,销售国内机票成为一件无利可图的生意。但国际机票还是按比例的销售提成,前返4%左右,达到不同阶梯的机票销售量后,航司再给与票代1%-10%的后反佣金(不同航司、不同航线的前后返佣比例不同,此处仅举例说明一般情况)。因此,票代可以冲机票销量去拿大比例的后返佣,以此降低自身的出票成本。

美亚商旅基本上把前返佣都以折扣的形式补贴给客户,保持自身机票价格的竞争力,甚至预先把一部分后返佣也补贴给客户,使低价优势更加明显,这样能吸引了旅行社、票代等旅游同业从美亚商旅采购国际机票。事实上,包括携程去哪儿网等各种旅游同业都向美亚商旅采购国际机票,因为某些航线上,其确实最具价格优势。同业带来的采购量,比商旅客户的更大,美亚商旅因此拿到更丰厚的后返佣金额。

2023年,美亚商旅净利润7291万元,而各大航司给予的后返佣额就高达1.03亿元,可以说,如果没有后返佣金,其整体就是亏损的,后返佣金占到其2023年营收比重的28%,也是其全部利润的来源。

所以,美亚商旅的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一方面通过“免费”的商旅管理业务,和国内大公司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打下了国际机票出货量的基底,另一方面,借助同业采购,进一步做大国际机票的出货量。两者结合,为其带来了高比例的航司返佣,高比例的返佣是其利润来源,也是其具备低价优势的原因。

能贯彻这套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技术优势,将航旅票务业务全面的数字化,并根据大企业的需求,一对一的进行定制化开发。为此,美亚商旅配备了超过200人的IT技术团队,开发各种数字化工具、系统平台和定制化服务能力。这个技术能力,是许多其他票代公司不具备的,肯贴身为大企业提供近乎免费的一对一定制化服务,是携程商旅等平台型商旅公司不愿意做的。

还需要资金优势和服务优势。大企业商旅服务的一个核心卖点,就是为大企业垫款,给予其较长的结算账期,截至2023年底,美亚商旅应收账款5.4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8%,垫款比全年3.53亿元的营业收入还高。此外其还有数百人的客服团队,及时解决客户预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么庞大的客服团队和垫款能力,也是许多票代公司和小型商旅公司无力承担的。

美亚商旅还有机票、酒店资源优势,其在20多年的经营中,和全球200多家航司达成代理合作,与66万家酒店达成预订系统直连和托管协议。

以上种种,都是美亚商旅经营了二十多年,方有的资源积累,帮助其从票代行业残酷的淘汰赛中脱颖而出,有望成为唯一一家以票代和商旅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

预祝美亚商旅成功登陆北交所。

作者 | 吴莫言

编辑 | 萃萃

设计 | Joe

图片来源|美亚商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