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华侨城、携程、三湘印象这些显眼包,2023上半年都干了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编者按:随着财报季的到来,各大文旅上市公司纷纷披露2023年半年报。这是疫情过后的第一份半年报,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半年来旅游行业的复苏情况。那么,在旅游各条产品赛道上,复苏态势最强劲的是哪条呢?接下来,知酷文旅将通过《财报季》一系列财报解读,揭示上半年旅游各个细分领域的复苏情况。

9月5日,随着携程发布2023上半年财报,文旅上市公司的业绩均已公布。这半年旅游业强有力的复苏,使多数文旅上市公司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营收大幅攀升,净利润翻倍式增长。不过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答卷”不及格,亏损严重,甚至营收萎缩。当然,半年报中呈现的不仅有营收数字,还有企业各方面的布局调整、战略规划和经营变化。

本期,知酷文旅汇总了50家重点关注的文旅上市公司,从下面表格中可以得出一些整体印象。

第一,上半年文旅上市公司普遍增长迅猛。50家企业中有41家营收同比增长,9家负增长。其中营收额最高的三家企业中国中免携程华侨城A,营收分别为358.58亿元、204.45亿元、194.38亿元。

第二,上半年33家文旅上市公司实现盈利,27家仍然亏损。相比营收表,利润表的修复会更加困难,也需要更多时间。中国中免携程华住是净利润最高的企业,分别为40.95亿元、40.22亿元、20.36亿元。而亏损最多的分别为华侨城A、新华联和东方园林。

第三,不同赛道的企业,复苏速度显著不同。其中山岳景区、观光游目的地复苏速度最快,如长白山、张家界、陕西旅游宋城演艺等营收增长率都超过了500%,业绩也赶超了2019年同期。这类景区为何复苏如此之快、之充分,知酷文旅在财报季系列文章中已有分析【往期回顾】。一些为文旅景区、目的地提供服务的供应链企业,则复苏相对乏力,如主营演艺演出制作的锋尚文化、主营高科技文旅设备制造的云南旅游等都是负增长。

接下来,知酷文旅将从50家文旅上市企业的“答卷”中,挑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十大“显眼包”,以小见大,管窥上半年文旅市场的众生相。

最亮眼:携程

上榜理由:营收、利润大幅增长,净利润超过40亿元。

酷点评:虽然,中国中免是50家重点上市旅企营收榜、净利润榜的双料冠军,但携程才是上半年“答卷”最完美的那个“学霸”。携程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位居第二,而增长速度大幅领先中国中免,营收翻了1.5倍,净利润翻了5倍,显示出十分健康的复苏态势,相比之下中国中免营收仅增长29.6%,净利润甚至负增长。

携程多项经营指标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尤其国际化业务,二季度携程国际OTA平台的机票预订同比增长超120%,近两倍于2019年水平,国际平台的酒店预订量超两倍于2019年水平,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亮眼。

最令股民伤心:中国中免

上榜理由:2023年以来,股价下跌47%。

酷点评:上半年文旅企业营收榜、利润榜的双料冠军中国中免,今年以来股价居然下跌了47%?从年初的212元,跌到9月5日收盘114元,股价接近腰斩,让无数小散为之痛哭流涕、关灯吃面。

为何强力复苏的旅游业带不动中国中免的股价?主要原因是过去疫情三年中国中免吃尽了出境游停摆的红利,高端客群只有去三亚才能享受高端度假并且大肆采购免税商品。如今出境游放开,高端客群又可以奔赴世界各地买买买,中国中免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和海口国际免税城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陡增,其前景自然不再被股民们看好。

中国中免的上半年“答卷”又印证了股民的看法是正确的。上半年营收仅增长29.6%,需知中国中免的海口国际免税城是2022年10月开业的,这意味着去年上半年的业绩中不含这座全球最大的免税城,而今年上半年则包含在内。多了一座超大免税城的业绩,再加上旅游业强势复苏的背景下,同比才增长了29.6%,难怪股价直接腰斩。

最大亏损:华侨城A

上榜理由:亏损13.8亿元。

酷点评:作为一直以来的文旅优等生,华侨城A此前一直经营亮眼、增长稳健。然而自从房地产市场进入“冰河期”,华侨城A频频出现巨额亏损,2022年全年亏损110亿元,一度引来深交所的问询函。2023年上半年,华侨城A仍然亏损13.8亿元,在50家文旅公司中亏损最多。

不过,华侨城A的巨亏主要是地产业务造成的,和旅游业务关系不大。今年上半年,华侨城A旗下文旅企业合计接待游客超44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4%,这一增长基本追平了旅游业平均水平。

北京欢乐谷

但巨亏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过去华侨城A依托“地产+旅游”模式,以地产输血文旅,成功实现了全国扩张,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主题公园集团。如今,房地产寒冬之下,地产输血变成了地产放血,接下来该如何翻身,知酷文旅会继续关注。

最高增长:张家界

上榜理由:营收同比增长573.55%,位列第一。

酷点评:观光游景区的复苏速度是旅游赛道中最快的,张家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营收同比增长573.55%,位列第一。事实上,不止张家界,营收增速排名靠前的还有长白山、宋城演艺陕西旅游桂林旅游丽江股份等,均是主打观光游的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也基本超反超了2019年同期。这说明了,观光游这种最传统、最基础的旅游产品,其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反而是最牢靠的。

最大“小微”上市公司:锋尚文化

上榜理由:营收5400万元,净利润仅8万元。

酷点评:锋尚文化是上半年营收最低的文旅上市公司,仅5400万元,净利润也仅有8万元,且营收同比下滑了63.57%,是营收下滑最多的文旅上市企业。似乎,旅游业复苏的春风一点没有吹到锋尚文化的身上。

然而,事实可能和一些人想象的不太一样。锋尚文化作为文旅供应链企业,业绩传导有一定的滞后性,要看到它的业绩随行业复苏起舞,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

锋尚文化主营大型演出、文旅演艺的制作,曾参与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6年杭州G20峰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的开幕式、闭幕式演出,也为很多著名景区创作节庆演出、灯光秀等。这些项目制作周期长,从签约到入账结算往往需要6-24个月时间。因此,上半年锋尚文化的财报上还看不到新增项目结算,但锋尚文化的在手订单却呈现了“加速度”,今年1-6月,新签约天台始丰湖夜游项目、西安中亚峰会、曲阜尼山互联网大会光影秀等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锋尚文化在手订单总计8.83亿元,远超目前的营收额。

最危机:凯撒旅业

上榜理由:业务复苏乏力,持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被债权人申请破产。

酷点评:旅行社本是旅游复苏的主力军之一,然而凯撒旅业却错过了,上半年业绩增长仅19.7%,而它的老对手众信旅游上半年增长528%。凯撒旅业营收只有2.28亿元,而亏损却达到1.17亿元,截至6月30日,公司净资产为负10亿元。

面对资不抵债的凯撒旅业,各大债主也纷纷起诉,截至8月29日,凯撒旅业共收到的法院判决书涉诉金额多达6.16亿元,并且有债主已经开始申请让凯撒旅业破产重整。

曾经的旅行社巨头凯撒旅业沦落到这一步,疫情是最主要的原因。但众信旅游等在疫情后迎来春暖花开,而凯撒旅业却自救失败,来到破产边缘,不得不让人唏嘘。

最大转型:祥源文旅

上榜理由:2022年上半年是影视动漫企业,2023年上半年转身为文旅企业。

酷点评:2022年底,祥源文化正式更名祥源文旅,并注入一系列文旅资产,标志着A股又多了一家文旅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祥源文化还是一家标准的经营影视动漫的文化公司,主要有动漫IP、动漫制作基地、衍生品运营等业务,营收为1.14亿元。

张家界百龙观光天梯

今年上半年,祥源文旅成为一家旗下有张家界百龙观光天梯、湖南凤凰古城景区沱江游船、张家界黄龙洞游船、安徽齐云山景区交通等众多优质文旅资源的文旅目的地综合运营商,上半年营收飙升至2.77亿元。而且这还不是祥源文旅的全部,今年7月、8月,祥源文旅又陆续收购了东方碧峰峡、黄山云谷酒店、祥源茶叶公司等多个文旅项目,文旅“首位度”进一步提升。

最多招聘:同程旅行

上榜理由:新增员工1350人,同比增长25.5%。

酷点评:随着旅游业复苏,过去三年旅游人不断流失的情况终于被止住,不少旅游企业都开启了招聘模式。截至6月30日,同程旅行员工总数6634人,比去年同期加了1350人,增长了25.5%,是文旅上市企业中增幅最高的。

上半年同程旅行营收同比增长79%,净利润同比增长2046%,强劲的业务复苏带动了对人力的需求。尤其是今年同程旅行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商务旅行、休闲度假、旅行社业务等新业务板块上持续发力,对人力的需求持续增加。

最悬疑:大连圣亚

上榜理由:大连圣亚两名董事对上半年财报表示“不保真”。

酷点评:大连圣亚发了上半年财报,两名董事却表示,“无法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其半年报披露控股股东为星海湾,但星海湾此前却多次表明其不是大连圣亚控股股东。

那么问题来了,大连圣亚的控股股东到底是谁?这份财报到底真不真实?如此简单的问题,却成了大连圣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甚至引来了上交所的问询,要求大连圣亚说明控股股东到底是谁。对此,交易所要求大连圣亚结合董事会席位、历次股东大会表决情况等说明目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归属,并进一步向星海湾核实公司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认定意见及未来安排。

事实上,伴随着旅游市场回暖,大连圣亚2023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相当不错,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281.63%,净利润约1933万元,大幅扭亏。知酷文旅真心希望大连圣亚持续了几年的控制权之争能够尽快平息,全力投入公司经营中去。

最无奈:三湘印象

上榜理由:旗下文旅项目表现十分亮眼,营收却下滑18.7%。

酷点评:三湘印象是文旅演艺界的“版权大户”,手握《印象丽江》《印象普陀》《印象大红袍》《又见平遥》《又见敦煌》《又见五台山》等多部中国顶尖的文旅演艺的版权。通过收取版权费、内容维护费从老演艺项目中获取不菲的利润,同时也积极创造新演艺项目,赚制作费。

又见平遥

三湘印象旗下的项目都是国内最著名的演艺项目,在上半年的旅游复苏中表现十分亮眼。其财报披露,公司旗下各项目合计演出2140场,环比增长158%,观演人数243万人,环比增长736.9%,与2019年同期情况相比,旗下演出场次已恢复至114.4%,观演人数恢复至109.3%。

由此可见其文旅业务全面超过了2019年,但由于三湘印象还有少量房地产业务,受整个地产行情的拖累,其房地产业务下滑了41.18%,最终使整体营收下滑了18.7%,可谓十分“无奈”。

事实上,三湘印象从房地产向文旅转型是拼尽全力,近几年几乎把文旅当成唯一主业在推进,陆续开发了《印象太极》《最忆韶山冲》《最忆船政》等一批新的文旅演出。知酷文旅期待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复苏,三湘印象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受欢迎的文旅项目,尽快摆脱地产业务的不利影响。

作者 | 王薪宇

编辑 | 知酷君

设计 | Joe

数据及图源 | Choice数据、关联企业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