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看A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美林时钟理论就是美国美林证券根据美国1973年至2004年间的30年历史数据总结出来的。就是为了弄明白“经济在某种情况下应该买什么类型的资产”的问题。

美林时钟主要涉及两个指标,GDP(国民生产总值)和CPI(消费者价格指数)。GDP的增长速度就是经济增长率,就可以直接理解为经济增长速度。CPI的增速就是物价上涨的速度,可以直接理解为通货膨胀程度。

GDP和CPI增速都有高和低两种情况,两两组合就是一共四种情况,代表四种经济状态。

1. 衰退期:GDP增速低,CPI增速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企业利润降,人民收入低。利润不好企业股票肯定也好不了,因为货不好卖企业也不愿意扩大生产,所以大宗商品需求也不足,价格当然也涨不了。然后因为物价不高,央行可以放心降息刺激经济,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固定收益的债券价格会上涨。所以衰退时投资品种选择顺序应该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

2. 复苏期:GDP增速高,CPI增速低。因为衰退时央妈的降息刺激,企业生产成本变低,利润增长,企业利润增加,带动人民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进一步刺激企业扩大生产,经济良性循环。企业业绩变好或者对企业业绩会变好的预期自然会支撑着股票迅猛上涨。因为利率仍然低所以债券也还不错。所以复苏时投资品种选择顺序应该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

3. 过热期:GDP增速高,CPI增速高。复苏继续发展,经济越来越好,人民收入越来越高。大家都觉得未来肯定节节高。企业加大采购生产,商品价格上涨,CPI升高。这时先知先觉的人预期央行会进行加息,所以债券会变得不受欢迎,股票估值因为对后市分歧也开始波动。所以过热时投资品种选择顺序应该是: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4. 滞胀期:GDP增速低,CPI增速高。因为过热期投资的盲目扩大,各产品供大于求,库存积压,降价销售。压缩了企业赚钱空间甚至企业开始亏钱了。企业开始收缩,经济开始变差,GDP也下来了。股票开始了戴维斯双杀。但是被推高的商品价格还没降下来。形成了滞涨的局面。所以滞胀时投资品种选择顺序应该是:现金>商品/债券>股票。

当然随着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大宗商品价格迟早会降下来。然后就再次回到了GDP增速低,CPI增速低的衰退期,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见下面网络盗图:

但说实话这个理论在中国并不完全适用。哈哈哈~~。2008年开始的四万亿计划,经济直接从衰退期干进了过热。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一年半的时间里,中国股票、债券、商品分别以半年为周期各自疯长,所以有人说美林时钟在中国玩成了电风扇。

其实所有理论都有预设前提,美联储引导经济为主的政策环境下创造了这么个规律,拿来用的时候当然得特定情况特定分析。咱们这货币政策时不时的强力干预造就了美林电风扇,但是在大经济增速L型下降的躺平阶段美林时钟其实是有了实用价值。

目前咱们这经济增速肯定是下来了,GDP到六望五。但猪肉领军的CPI力争上游,屡创新高。大家对于目前处于衰退期还是滞胀期其实是有争议的。我倾向于认为是衰退。毕竟CPI上涨主力猪肉是因为供给的非正常减少导致的价格飚涨。剔除猪肉及其关联品种后其实CPI真不高。同时央妈一直强调我们要执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就是通过MLF、OMO啥的各种工具小额降息,缓慢刺激。然后我们可以期盼一下我们可能会缓步进入复苏期。到了复苏期你懂得,那股票就美了。

撇开它这个周期轮动不说,它说的这个每个时期投资品种选择顺序其实也是挺有价值的。目前这个我们翘首以盼的复苏期投资顺序应该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回购一下今年上半年的小牛,也是源于经济的复苏观点。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社融的一波放水让每个月披露的经济数据开始变得好看了,市场对于复苏的预期带来了一波不小的涨幅,后边政策收紧以及经济并没有按预期变得更好导致行情其实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必然无数双眼睛都盯着,等着经济复苏的那一点苗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