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与卖出及持有时间(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时间的朋友”的理论非常完美,但问题在于人不是完美的,人会出现判断的失误,并且很难独自发现这些错误。芒格在《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指出了25条经常误导人的⼼理倾向,其中的“避免怀疑倾向”“避免不⼀致性倾向”“避免痛苦的⼼理否认”“自视过高的倾向”“过度乐观倾向”“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都是妨碍我们纠正错误的心理倾向。

所以在投资实践中,如果完美的执行长期主义,你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卖出持仓,它很容易成为“逃避卖出决策”的借口,你的收益将完全取决于你买入最初那一刻的判断,没有任何纠错的可能,你很容易用长期主义来掩饰投资业绩的糟糕。

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有经营公司的实践,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仅仅来自于价值投资的一些理论,护城河、竞争格局、行业空间、战略布局,等等。偏偏大量投资者接受的都是同样的理论,最后很容易买到一起,导致股价上涨。一旦价值无法被公司业绩增长所证实,股价就会下跌,比如60年代末的“漂亮50”,比如21年的“X茅泡沫”。

公司价值判断的失败概率非常之高,大部分投资者可能就是50%,此时,决定业绩的就是卖出的时点——在其他投资者发现判断错误前,在亏损没有扩大前,及时止损。

巴菲特的文章,至少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讲“如何去寻找优秀的企业”,但霍华德•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相关的内容非常少,大部分篇幅都在分析风险、分析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析周期与逆向投资。

当然,有人认为《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侧重点就是投资理念而非公司分析,那么讲产业发展的《周期》一书,作者同样更关注外部因素而非公司质地。

结论不言自明,相对(注意这两个字)而言,巴菲特更关注好公司,霍华德•马克思更关注“好价格”。

这个小小的区别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如果你的投资收益更多来源于“好公司”,因为好公司是极少的,你不能轻易卖出,那么你必须要拉长持有时间,就必须要提高卖出估值的容忍度,这就是安德鲁•马克思的看法。

但如果你的投资收益更多关注“好价格”,由于股市的震荡幅度很大,“好价格”出现的机会要高得多,你就需要随时准备资金捕捉机会,经常做逆向投资,那你的很多持仓都会变短,必须要降低卖出估值的容忍度。


全部讨论

2023-10-01 00:13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