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波动与“厌恶损失”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2

    股票市场是由无数的投资人组成,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持有成本、资金属性等数不清的影响因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交易风格,而不同的交易风格互相影响,则会形成股价的波动。

    这种价格的波动又反过来影响无数投资人的交易行为,形成典型的“羊群效应”。

    股市的波动是常态,当一个有价值的股票价格出现波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复盘这支股票的下跌是市场因素的影响还是公司内含价值出现的减少。

    很多投资人在股价不理性下跌的时候恐慌性地抛售手中的股票,理由是规避风险。然而Kevin认为优秀公司的下跌并非风险累积,反而是一个风险释放的过程。对于下跌的优秀公司,在其价格低于内含价值的情况下,反而应该逆势买入,而非放弃掉手中的筹码。

    然而相反的是,大部分投资人在面临市场调整的时候,就会迅速放弃掉手中的股票,换为现金。这种频繁的交易会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会错过股票的后续反弹。第二个结果是徒增交易的手续费,这也是券商所希望看到的,毕竟他们一部分收入来源就是依靠交易的费用。

    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的《影响力》一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会觉得珍贵,而可能失去的心理,会让人更加珍惜。与希望获得一样东西的渴望相比,害怕失去同样价值的恐惧更加能够成为人们的行动力。”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损失厌恶”,即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损失带给投资人的痛苦远大于同样的收益带来的快乐。

    举个例子: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商家经常会发一些限时优惠券,这些优惠券可以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进行抵扣,随着优惠券截止日的临近,消费的冲动也会愈发明显,仿佛不把这些优惠券给用掉就等同于亏钱了似的。

    然而实际上商家利用了消费者的“损失厌恶”的心理,表面上看给提前给予消费者一定的折扣,实际上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这句话运用到股票市场同样适用,因为害怕损失本金,所以忘记当初买入这支股票的初衷。可能理智告诉我们,股价已经远低于公司内含价值,现在反而是买入的持有的好时机,但是对于投资短暂损失的恐惧战胜了这份理智。最终错过了后续股价的上涨。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对投资的影响呢?像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所提到的“像商人一样思考”。

    对于股票,要抱着一门生意的思维去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如何?竞争格局如何?竞争优势如何?财务情况如何?并基于以上逻辑对公司的内含价值进行判断,用以指导买入或者卖出。这种理念摆脱了对市场涨跌的猜测,减少情绪对我们投资的影响,使得决策真正回归到价值的理性中来。

    最后以巴菲特和芒格在股东大会的一段话作为收尾:“波动性不能衡量风险,风险来自于商业本身的性质,根据拟投资企业的行业内的经济状况来判断,风险也来自于你根本不理解这个行业,如果你能理解的话,并且你知道你付出的价格是合理的,你就不会有真正的风险。伯克希尔在收购Dexter Shoe时犯了错误并造成了损失,这是因为在商业判断上出现了错误,与市场波动没有任何关系。”

    大师已经告诉我们了,投资的风险不在于股价短期波动,而是对其商业模式判断发生了根本性失误。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

    就如在春天播种,等待在秋天收获。

 $比亚迪(SZ002594)$ $贵州茅台(SH600519)$ $宁德时代(SZ300750)$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