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晚和几位好友吃饭,聊起投资。确实,资本市场遍布各种坑,总有一些为你量身订造,等着你踩。

当你看到市场火爆,身边朋友、同事都赚钱了,抱着我也要分一杯羹的心态冲进去的时候,往往市场已到高位,爽不了多久,市场急转直下就面临漫长的套牢……

当你承认自己大意了,仅凭一个“勇”字在市场上是行不通的。于是,你勤奋好学,学习各种跟庄、打板秘笈,精通无数指标,甚至花了不少钱配上号称能精准提示买卖点的“黑科技”。但是,仍逃不过被反复收割的命运,各路游资、量化等大型联合收割机一直等着你。

当你在市场上被虐的遍体鳞伤、亏损累累,没有信心继续自己下场,觉得应该“专业人做专业事”。于是,你跟着大伙买了一些热销的明星公募或私募基金产品,结果数年下来,多数不赚反亏,没想到很多所谓的“专业人士”吃相难看,甚至连“散户”都不如。

当你大幅降低预期,不再要求超额收益,只求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于是跟踪各种指数的基金似乎成了最佳选择。沪深300中证500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日本、印度等各种市场指数基金,数不胜数,任君选择。然而,那些热销的指数基金——特别是近几个月热销的美、日市场指数基金,你真的那么有信心会一直涨下去?基金公司看什么受追捧发什么产品好理解,这是大多数一贯的作风,毕竟很难会和规模、管理费过不去。另外,指数基金可以很好的跟踪各类指数不假,但问题出在指数本身的编制上。讲个冷笑话,我2007年初上证指数3000多点入市,今天仍是3000点……啊?为什么会这样!你看看2007年上证指数冲6000点前几个月狂发了什么股票就一目了然:一批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大块头!近一些的如恒生科技指数,一推出就是科技赛道股登峰造极之际,看看巴巴、快手等成分股纳入指数之后的表现!再看看恒生指数近几年的骚操作,成分股从50只逐步扩容到80余只,一批“新兴股”高位纳入(有些暴跌之后被剔除),一些阶段性表现低迷的“没落股”(如神华)低位剔除(后面涨了一倍又被纳入)。当跟踪的指数有如此明显的缺陷,那么作为被动配置的指数基金能好到哪去?买指数基金有时候就是送人头。

踩遍各种坑、被割了无数次之后,你可能已经对资本市场投资心灰意冷,心想找点生意做结果会不会好些。但是,不少人由于轻率创业,最后往往血本无归、渣都没得剩(资本市场投资好歹还能剩一些渣)。因此,还是要仔细掂量,三思而后行。

那选择“躺平”呢?把钱存银行、买国债。恭喜你!很可能“躺平”的结果远胜于很多瞎折腾做投资、搞创业的人。只不过,现在的定存、国债回报率实在低,并且未来可能还会更低。低利率环境下,一方面获得可观被动收入的门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资产面临变相缩水压力(想想Tony老师服务价格的变化)。

最后,发自灵魂的拷问——资本市场还值得投资吗?答案是:如果你毫无准备、盲目进入的话,真的是各种陷阱等着你,还不如不投,至少不会亏钱。如果你足够理性、明智,独立思考、深思熟虑,完全可以在看似残酷的资本市场上找到充足的投资机会,甚至如鱼得水,收获乐趣与利润。

当然了,多数人可能都达不到这些要求,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只能通过公募或私募基金间接参与。虽然上面讲了投资基金也是各种坑,但总的来说可能还是比普通投资者自己下场结果要好些;况且,还是有不少公募、私募基金管理人表现相当出色,长期下来为投资者创造相当不错的收益。只是从数以万计的基金产品中找到合适的,也是颇具挑战性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优秀的上市公司还是优秀的基金产品……比例肯定不会太高、甚至是稀缺的。不是吗?除非你对优秀的定义存在某些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