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规避过度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段时间,低迷已久的市场继续下挫,沪深300指数连跌三年、创出数年新低,恒生指数更是连跌四年。市场冰冻三尺,大家谈股色变、甚至闭口不谈,对风险极其厌恶。

• 最近亏得很惨的痛苦经历,让投资人对未来的一切都持负面态度,他们变得倍加谨慎小心。
• 因为投资人现在把投资和亏损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投资和盈利联系在一起,这让他们的投资过程更加强调规避更大损失,而不关注抓住投资机会。
• 投资人想要确保自己的假设足够保守,能够排除任何会带来失望的可能,他们现在开始运用极端的怀疑主义。
• 他们发现,要识别,甚至想象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因为他们觉得到处都有风险,所以即使对于现在已经是高得离谱的风险溢价,他们也还是觉得它不够高。
• 他们变得毫无安全感。过去的过度风险容忍,让他们成了在牛市高点以过高价格买入资产的冤大头。现在他们高喊着要风险规避,这让他们在市场底部割肉卖出。即使不卖,他们也绝对不会买入。

上面几段话摘自霍华德马克斯《周期》,用来描述现在的市场状况,是如此吻合。确实,近年来持续低迷的市场,投资人的风险态度发生了一个180度大转变,从风险规避不足(2020年底、2021年初大众疯狂拥抱赛道股、各种茅,历历在目),变成风险规避过度。这在我们近几个月路演过程中感受至深,无论面对的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

当然,我们认为这是市场客观存在的事实,能做的唯有接受、为未来的转变作适当的准备。市场牛熊周期,往往牵引着投资者群体在“风险规避不足”与“风险规避过度”之间周期性摆动。在这种反复过程中导致大众,在市场过度疯狂、明显高估、不该买的时候买,而市场极度低迷、明显低估、该买的时候反而袖手旁观;结果是长期的低回报、甚至亏损。

我们考虑的是,作为个体,如何摆脱这种命运呢?

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投资中“从众”,大众疯狂的时候跟着疯狂、大众绝望的时候跟着绝望,往往带来糟糕的结果。

其次,要有一颗资产的心,如此才能理性、客观去看待股票,克服“风险规避不足”与“风险规避过度”带来的问题。拥有一颗资产的心,在市场火爆、泡沫严重的时候,方能保持警惕、拒绝参与博傻;相反,在市场低迷、极具吸引力的时候,敢于出手、配置潜在回报可观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