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2喜欢:0
$国联股份(SH603613)$ 最简单的逻辑,盛景作为国联的伯乐,同时也是最懂产业链的,他一向的做法是公司上市后就退出股东行列从而去投资帮助更多的产业创新型公司,然后对待国联,舆情后他的持股变了吗?这不侧面反应了两点:1 国联即使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发展早期阶段 (只是涉及B端市场不好理解)2 国联发展前景还是很辽阔 3 国联业务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无保留既也说明这点了),要不第一个要跑路的肯定是盛景,毕竟对他来说投资回报已经非常丰厚。 我还想强调一点,舆情后各机构私募个人对上下游的调查已经非常严苛,包括两次承托行对GDR的发行尽职调查(去年GDR认购资金有6、7亿美金,这其中大资金的对国联的调查也不可能不完备),包括保荐机构,年报审计, 均说明国联业务的真实性。所以请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质疑别人的专业。

全部讨论

是的,那些砸盘夺路而逃的鸡狗都是睁眼瞎,马上就会哭爹喊娘的回来给广发和郭连芬抬轿子,你说我这逻辑对不?

2023-05-05 22:57

国联的本质也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看表述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工业品贸易”。它靠的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合适的商业模式去解这个难题。
有了国联这样的采购平台,从买方老板的角度,不一定把国联做为唯一或第一采购渠道,但对比之下,纳入做为第二渠道是非常自然的,至少会作为比价渠道,当发现它价格和各方面有综合优势时,必然纳入作为基本供应商。生产企业一般都至少有两家供应商,而线上采购具有高效透明的优势,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民营企业,老板绝对不会视而不见。因此从买方看,只要国联有综合优势,就不用担心没有客户。
从卖方老板角度,如果其产品不是供不应求的短缺产品,老板自然也要担心和设法确保销售,让工厂均衡生产和开足产能。当他知道有国联这样有价值的销售渠道(平台),他也必然关注和试探,当可行时,必然会纳入公司销售体系。因此,只有国联所选的品类不是长期供不应求的紧缺产品,吸引卖方参与也不存在什么难度。
只要有一部分买方卖方积极使用,国联的体量就可以做得很大。它通过自己的模式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强客户粘性,这就是它的优势(护城河)。别人做不到或一般人认为做不到的事,它做到了,别人认为高风险的事,它转化为低风险,这就是它的能耐。就像传统银行,如果没有抵押贷款给个人,绝对做不到,但蚂蚁金融、腾讯微银行等,借助大数据就可以做到,这就是能力体系的不同。同样,你用传统贸易商的思维去理解国联股份,你也了解不了,这是认知的误区。

2023-05-05 22:33

公募基金管理模式,使得机构有机构的平庸和难处,他们很多只能做投机者。不然就不会有当初茅台的地板价,也不会有当初腾讯、比亚迪的无人问津。
国联股份作为未来TOB工业品龙头,体量不容小视,对降本和流通具有非凡的积极作用,国资迟早必参与。其促进化肥粮油等重要基础物资的流通、反向订单模式可能带来的对农业效率的提升等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及国资绝不会视而不见。

2023-05-01 03:11

“所以请不要用自己的业余去质疑别人的专业。”
认同国联的朋友们专业?不认同国联的朋友们专业?可能都专业。

2023-04-30 16:41

国联业务上唯一有竞争的(玻璃原片),相同的生意模式,聚玻网还亏损,前年一级市场就估值几百亿,国联就是上市早了,不然现在国联在一级市场只少也值500~600亿。

数据到上个月底,一个月了,也许人家就在这次大跌中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