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中国AI搜索,天工凭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俊俊

人类的创作不会没有瓶颈,但AI的热度可不会消停。

大模型之战依旧精彩,OpenAI选择在Google前一天举行发布会,两家AI企业之间的拉扯赚足了热度。

反观国内,百模大战激发了大家对于科技变革的热切期盼,而如今行业已逐渐进入风口的冷静期,稍显波澜不惊。

真正愿意长久深耕大模型的行业玩家或许都已意识到:只有真正的产品力,才能获取更稳健的商业化可能。

天工AI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已经悄悄迈入天工3.0时代。

天工AI,始于搜索

AI大战,本质是搜索引擎之争。

OpenAI被曝出的搜索产品SearchGPT,将在未来某个时间推出;Google更是一直在尝试将AI进一步集成到搜索中;黄仁勋一直在用的Perplexity,外界称其为「AI搜索」,它更喜欢自称「答案引擎」;You.com已将自己定位为下一代搜索产品……

大模型之争,未来逐渐演变为AI搜索引擎之战,用户搜索行为的改变将从根本上影响互联网搜索领域的行业格局,距离AI「杀死」搜索引擎,只是时间问题。

大众也苦传统搜索引擎久矣:翻几页都找不到想要的答案,莆田系医院宣传,看挂羊皮卖狗肉式广告……

假如搜索引擎没有广告,直达结果,那会是什么样?假如搜索结果不仅保障时效性,还能输出文本、图片、音频、脑图等多形态答案于一体?假如搜索引擎会拆解问题,比你更懂你,可能吗?

天工AI已经做到了!

天工AI率先打响国产AI搜索引擎之战,2023年8月昆仑万维「天工AI搜索」发布后,百度搜索、阿里旗下夸克搜索、360AI搜索也纷纷加入战局。

只是当下当我们谈起搜索引擎,最大的问题恐怕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产品。

天工 AI 革了搜索引擎的命

算力算法在产品面前不值一提,大模型如果想「接替」搜索引擎,就必须能够针对用户的问题找到实时且正确的来源,并给出准确的回答。

当下AI搜索引擎所面临的问题有两个:

对于用户的问题,能否找到相关、可信的来源,从而给出准确的答复。

用户提出的有时效性的问题,能否找到最新的来源。

我们搜索时会出现的,不仅仅再是简单的链接罗列,而是一个开门见山的准确答案。

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 方汉认为,在天工3.0大模型的多轮搜索功能中,天工特别注重提升用户体验,让搜索过程更像是在与大模型进行对话。

现在的天工AI像一本看不见的百科全书,又或者是一个全能型的助手,为你归纳整理好任何问题的答案。

天工AI网页版界面设计得简洁明了,注册登录后超容易上手。

答案可选择简洁、增强或研究模式。

简洁模式的答案比较简洁。

增强模式的结果,甚至「哪些成员是从其他公司转来的?」「有多少成员来自印度?」都能总结出来,Amazing!

时效性要求比较高,更本地化的一些资讯类也能给出不错的结果。

搜索有些内容,如旅行攻略时,多模态图文并茂交织的搜索体验,天工是中国第一份,也是独一份。

几秒钟就可以轻快、便捷、高效获取到搜索结果,完全不存在传统搜索引擎的冗余,赘述的情况,可见天工AI的总结归纳能力有够强大。

其实昆仑万维的天工AI搜索的设计之初,就在数据收集与索引环节引入了大模型技术,对互联网上海量内容进行识别和筛选,屏蔽虚假广告内容,再引入网站权威性、可靠性等其他影响因子,初步清洗出较为纯净、高质量的搜索结果。

目前,昆仑万维的天工AI搜索团队已经累计索引了上百亿优质数据资源,用户使用天工AI搜索时,将会显著地体会到搜索结果质量更高,冗余信息更少。

比较可圈可点的是,天工AI除了提供文本回答之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附带图片、思维导图甚至是视频,使搜索结果更直观丰富

至于一些涉及对比的问题,天工AI会自动生成对比表格,令人一目了然,直接上图。

天工AI搜索右侧还会直接附带参考链接,方便溯源。

此外,自带本土属性的天工AI,相比较国外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更本土化,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其他人性化搜索体验,大家可以自行探索。

也可以直接搜索「天工」,体验小程序和APP。

为何这么强?MoE+ RAG

天工AI的不俗实力,首先归功于MoE加持,MoE全称Mixture of Experts,混合专家模型,就是内置了数个专家模型的大模型。

各类MoE大模型已是层出不穷,OpenAI推出GPT-4、谷歌推出Gemini、Mistral AI推出Mistral、连马斯克xAI的大模型Grok-1用的也是MoE架构。

MoE作为大模型架构的一种,它将多个专家(Experts)模型组合起来,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家都是一个小型的神经网络,它们各自擅长处理任务的某一方面。当MoE模型接到一个任务时,它会将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专家,最后通过一个门控网络汇总专家的输出,给出最终答案。

这就像一家公司有多个部门,在做决策的时候,公司的CEO可以听从市场部、生产部、策划部甚至财务部相关专业领导的建议,最终产生最优的决策。

按照以往经验,较大的模型通常有更好的性能,但代价是更大的计算需求。MoE偏偏不认这个邪,它通过计算量大大减少的模型预训练来挑战这一规则。

MoE模型提升了模型规模,但是却没有因此成倍地增加推理成本,MoE技术上的可持续性,被认为是下阶段大模型发展破局的突破口。

昆仑万维正式推出的新版MoE大语言模型「天工3.0」,更是拥有4000亿参数,超越了3140亿参数的Grok-1,是全球最大的开源MoE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尽管具有所有语言能力,但缺乏掌握「现在」的能力。在快节奏的世界里,「现在」就是一切。

RAG的出现无疑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幻觉问题,提高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并增强了内容生成的可追溯性,使得大型语言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变得更加实用和可信,让大模型较好地掌握「现在」。

RAG技术,通过检索+文字生成,来负责把控大模型的知识库。

RAG将信息检索与答案生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了一起,其技术路径可以简化理解为:用户提问——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答案——系统将用户的提问及检索出的相关答案一起合成Prompt——将Prompt提交给大模型——大模型返回提问结果。

引入了检索环节,RAG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搜索答案质量,还能为答案输出提供可解释性,一定程度避免了大模型「胡说八道」的倾向。

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需要深度理解的知识检索场景时,RAG技术的效果非常优秀,在准确率、召回率等关键指标上都超越了不少传统检索方法

不止AI搜索,强大的多元产品线

除了AI搜索,天工3.0AI对话助手外,天工网页端更有精彩的AI音乐,AI图片甚至是AI文档分析等端口开放。

作为中国首个音乐大模型SOTA,天工表现不俗,在歌词演绎的完整性以及人声咬字等方面,已经超越Suno,为中美AI差距扳回一局。

天工AI音乐可以完全免费使用,并支持自由下载

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大家可以自己填充文案,也可以请AI帮写文案,150字左右字数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生成三首试听音乐,生成速度很快,不满意还可以重新生成,效果太惊艳了,直接上试听。

音乐风格多元,人声情绪饱满,情感转折明显,句末歌词的处理也很细节,令人耳目一新,质量甚至已经不输一般流行作品。

但对于生僻字的识别仍有瑕疵,例如前面两个版本中的畏葸[xǐ]的「葸」字居然不能识别,但并无大碍,再创作用同声词代替一下就好,后续修复一下词库就好。

人声合成,是AI音乐生成中最重要、最能体现生成效果和品质的维度,清晰逼真的人声也是天工AI音乐的最大亮点之一。天工AI音乐产生的中文水平极高,歌声发音清晰,音色质量十分卓越,具有逼真的演唱效果,已是业内SOTA水平

在设置中,天工贴心地加入了「请选择参考音频」,以便创作者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风格。

我尝试着选择了Scarborough Fair,然后出来的三首都完全是Scarborough Fair类似的旋律,此功能利弊明显,上传参考音乐可以生成能相对稳定,得到想要的音乐风格,但缺乏属于AI创作的新鲜创造感。如果更想要一些突破性,还是忽略此选项为好。

原创曲目-Scarborough Fair风格,

更是可以把喜欢的经典歌曲,用天工AI回炉再造,百变风格,真还挺好听。「遇见」颇有张学友《好久不见》的味儿,但就是天工音乐AI随机生成。

遇见风格轻快,与原唱比较有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轻松感,整体耐听。

抒情版《奢香夫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嗨到半夜不睡觉了!

时下热度歌曲《我有一个帽衫》再创作,高潮部分的处理加入了炸裂感,你给几分?

天工的AI音乐真的太好用了,大大降低了音乐创作门槛,也方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原创音乐人」。正如方汉所说:

在内容生产行业,有这么一条规律:如果内容制作门槛降低1倍,那么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数量将会增加10倍。

也可以直接搜索「天工」,体验小程序和APP。

天工AI图片生成可以快速生成画质清晰的图片,颇具美感。

但是暂时貌似还不支持对图片清晰度的设置,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上图。

AI文档分析功能十分强大,支持主流的pdf、txt、doc、docx文件。

100万字,100M的内容1分钟内就可以快速解析,一键生成AI摘要和要点提炼,还贴心标注提炼内容的总计字数及阅读时间,让你决定是否要继续花时间阅读细节,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生成思维导图输出。

更可以随时通过「聊天」功能向AI助手发起多轮对话提问,不要太好用。

除此之外,天工AI已经开放了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如AI写作、AI PPT、英文口语练习,旅行规划师,二次元漫画等等等等有趣内容,大家可以登录官网体验。

也可以直接搜索「天工」,体验小程序和APP。

写在最后

搜索引擎的下半场,注定要进入高效的 AI 时代。以天工 AI 为代表的生成式搜索模式,已后来居上。

位列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第一梯队的昆仑万维,秉持「All in AGI与AIGC」战略,在基于AI搜索引擎之上布局的更广泛产品线,这些投入,是为未来商业变现提供了更有力保障还是更大成本覆没?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未来三十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表达自我,人类社会的自我表达则要翻1000倍。而昆仑万维在做的,正好是「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塑造和表达自我」

至于昆仑万维将如何塑造未来,一切还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获取最新的科技趋势分析、行业内部的独家见解、定期的互动讨论和知识分享、与行业专家的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