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硬科技,拥抱未来新质生产力 —— 深圳站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丨Congerry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硬科技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4月19日至21日,由禾沐商研主办,水木梧桐创投、山西碳中和研究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松湖育成中心、清控科创、头部科技等机构大力支持的“走近硬科技”研访活动在深圳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行业顶尖专家、投资人、企业创始人,共同探讨传统企业如何向新质生产力转型,以及面临的发展痛点、未来机遇和投资机会等议题。

参访团成员先后走访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腾讯深圳总部、深圳科创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孵化平台。

禾沐商研院创始人王志刚在欢迎致辞中强调了科技对未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过程中的供应链优势。

他提出,技术如AI的发展正在引领新的产业变革,禾沐商研未来将致力于帮助传统企业家发现技术升级方向,为家族企业开辟新增长点,提供前沿技术参与机会,搭建与科技领域权威专家的交流平台。

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成科技创新热点


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是本次活动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次活动中,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研究员及其负责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向传统企业家们展示了科研成果和产业化进程。

黄学杰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电动汽车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电池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会副理事长。

他带领的团队正在推进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相比二代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第三代高压镍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50%,达到600瓦时/升,而每千瓦时电池的成本反而能降低30%。

黄学杰深入分享了中国电池产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他强调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了电池材料研究进展,以及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性。

之后的圆桌会议以“科技创业落地之路”为题,讨论了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路径,以及技术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的过程。

圆桌由水木梧桐创投合伙人毕大鹏博士主持,黄学杰主任、紫光教育集团总裁李凌己、红石科技总经理马晓威高级工程师、嘉锂科技总经理闫勇博士和课题组硅锡负极项目负责人金周博士参与讨论。

本次活动,大家还参观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展厅,了解到松山湖实验室是如何探索形成“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探秘深圳硬科技创新高地


除了热点话题探讨外,参访团成员还去到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国之重器”、“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散裂中子源作为一种“超级显微镜”,通过粒子的高速撞击“散裂”出大量中子,再利用中子作为“探针”研究物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结构,为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最先进的研究手段,直面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

周末,参访团抵达光明科学城,一同参观了国内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的实验室和企业。深圳湾实验室坐拥强大的生物医药研究实力,深圳湾实验室转化部部长赵柯禹介绍了实验室布局和研究方向。

何桂卫和陈宇综两位专家进行了生动讲解。何桂卫博士2018获得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最高荣誉博士学位(Summa cum laude)。随后加入荷兰皇家科学院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Hans Clevers教授实验室,开始专注于开发新一代人成体干细胞来源的类器官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疾病研究。

何桂卫博士介绍了类器官技术在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类器官能够模拟真实器官微环境,用于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个性化医疗,在肿瘤治疗和精准医疗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陈宇综探讨了AI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对生物医药发展的影响。

在赛桥生物的参观中,赛桥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细胞药物生产设备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展示了其在推动细胞基因治疗行业发展的努力。

赛桥生物创始人兼CEO陈启祥博士则分享了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快速开发新冠疫苗的创新实践。凭借在蛋白质与抗体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优势,赛桥生物仅用4个月就成功研发出新型重组纳米颗粒冠状病毒疫苗,并在海外三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高效保护力,现正积极推进产业化落地。

在生命科学投资领域,水木梧桐的董事总经理杨博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并分享了AI影像识别、互联网医疗平台、生物制药等投资案例,突出了投资逻辑的重要性,包括政策敏感性、市场需求、技术实力和资本市场条件的考量。他指出,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机会将受到技术创新、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资本市场的多重驱动。

水木梧桐创投管理合伙人王钊则分享了时代背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强调了科技进步在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并鼓励投资者拥抱时代洪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硬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圈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经逐渐走进大家的生活,但是智能化的关键是数字化。在腾讯参访的行程中,腾讯专家展示了公司通过深入企业内部,实现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多点嵌套,从生产、管理、服务到传播的全价值链数字化融合。从平台层到服务层再到应用层,腾讯为多个行业提供了多维度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

本次大家还参观了光明科学城的光明实验室。光明实验室则聚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建设全链条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转化孵化平台。实验室重点关注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智能传感与精准医疗、机器学习与智能系统、泛在感知与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

技术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新制造品牌培育的重视。在新的经济社会需求下,李泽湘教授携二十多年科创教育以及140多家硬科技企业培育与孵化的经验,集合旗下所有优质科创资源,创办了深圳科创学院。

深圳科创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致力于汇聚潜力人才、提供体系化科创赋能;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中国新制造品牌;探索新工科教育路径、构建科创新生态。教授张涛涛强调了青年创业者在推动科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举例说明年轻人对新技术的热爱、创新思维等优势,分享了科创学院如何通过改革课程、增加实践、科创训练营等方式选拔并培养有潜力的创业者。张涛涛鼓励家长和教育者支持年轻人追求兴趣,这是他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当下爆火的智能机器人,长曜创新创始人胡岳分享了他在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多个环节的创业经验。

他强调要基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入理解来定义产品,通过亲身体验等方式准确把握痛点。在技术层面,胡岳分享了公司如何利用视觉技术提升割草机器人性能。市场推广方面,他们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注重品牌建设和与用户互动沟通,建立信任关系。胡岳还总结了出海企业需重视的三点:深入了解海外用户习惯、建立完整供应链和服务体系、与用户持续交流沟通。

通过本次活动,来自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的创始人、专家学者等深度解析了中国硬科技发展的热点领域和趋势,既有理论探讨,更有实践经验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历诠释了中国硬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也为广大企业家提供了有益启示,共同助力中国科技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