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华强北同样神奇的地方,工薪族和飙车党最爱,如今要在淘宝上重建秩序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 金斌

编辑 / 斯问

广东有两个颇为传奇的市场,一个是华强北,一个是陈田。

“5.20”对于梁俊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正式离开了打拼20年的广州陈田汽配市场。

这个年近50的湖南中年人,眼看着巨大的挖掘机将一间间的商铺夷为废墟,自己的下一站会在哪里,他还说不清。但他坚信,拆掉陈田村,“他们一定会后悔的”。

这几天,分散在全国各地汽配城的老客户们,陆续来询问他的近况,一位远在成都合作多年的汽车修理厂老板让老梁自己开价,“下半辈子我养你”。

在十字路口,每一个陈田人都在寻找出路,一小部分人去了30公里以外的北村,迎接他们的是崭新的铺面和税费减免,但是过于热情的招商人员让他们心里没底,大部分人依然还在等待,等待下一个陈田村的出现。“大家去哪里,就跟着去哪里”是这个群体普遍的共识。

也有人金盆洗手。正规的二手零配件生意并不赚钱,改装车的灰色地带才是暴利。安分守己了十几年,一朝拆迁,顺势下个台阶,正好给了自己罢手的机会,老话说得好,卖什么不比卖二手件来钱,何必。

“怕是最终还是要散了。”梁俊发感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陈田村的二手拆车件生意不断集聚,拆迁之前已经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二手汽配市场,全国近80%的二手配件来自这里,绝大多数车子的最终归宿也在这里。

20年后,拆迁四散的二手汽配商家们,又将去哪里继续这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呢?

◆◆

老陈田人的二手江湖

◆◆

梁俊发是1997年来到广州的,在陈田算是老资历。他是湖南衡阳人,在他之前,同村有两个做汽修的老乡已经在陈田扎根,老家有什么难找的汽配件,都由两人在陈田找,从没失手过。

他记得,当时衡阳有一台“虎头奔”,凸轮轴裂了,新件要从德国进口,起码一个半月到货。二手的,整个衡阳翻遍了也没遇到一根合适的,“往陈田打个电话,下午就找到了。”

这里是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刮到的地方,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把国外的事故车或报废车以切割车的方式运入广州,随后进行拼装销售,那些废旧车辆的落脚点,便是陈田村。

陈田就像汽车二手配件界的华强北,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配件,都能再这里找到。

这里的人总是把一个案例挂在嘴上。美国漂移车手Ross的Nissan S15在中国比赛时损坏,当时最快的解决方法是从美国下单空运配件。后来有人向他推荐了陈田村,居然真的找到了配件。

关于陈田的段子有很多,像梁俊发这样在陈田混了半辈子的老炮儿,其实已经不屑于去聊这些,“真真假假,无非就是制造神秘感,把人弄过来,卖你个好价钱”。

当地朋友们管梁俊发叫阿发、发仔,也有年轻人偶尔给他个面子,喊他一声发哥,他笑着应一声,欣然接受。

他的店不过20平方米大小,主要卖的是外观件。在陈田,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卖丰田3S-GTE高性能涡轮引擎整机,是那些卖1JZ、4G63、EJ207等牛逼发动机的商家,外观件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生意,但却是最来钱的,“谁一天到晚换传动轴或者发动机啊?但是磕磕碰碰的都得换外观件,谁都得用。”

在陈田,来货渠道牛逼与否,是判断你身份与地位的参考。身为老炮儿,梁俊发总能拆到一些好货,他有自己的渠道。

前不久,他刚刚拆到一个劳斯莱斯的前脸,有个客户跟他要,定金也给了,结果对方觉得车撞了不吉利,索性把车卖了,“有钱人都一个尿性,头天说的话隔天就扔。”

他平时喜欢坐在一张奥迪R8的运动座椅上,这也是被人放了鸽子的,都快一年多了,一直没卖出去,被他当成了工作椅,谁来都能坐上一坐,有个懂行的看了,还夸发哥太奢侈,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这大几千的货又砸手里了。

在这个老陈田人的眼里,这个破败不堪的批发市场正逐渐显现疲态,生意和四五年前最鼎盛的时期比,差了很多。

◆◆

年轻人的淘宝生意

◆◆

梁俊发的两个徒弟如今都混得很不错。

刘永(化名)是怀化人,2012年来到汽配城。初入行的刘永最初在阿发的汽配店帮忙,湘潭人浩子(化名)比刘永晚来几个月,最初是帮阿发来面包车运货的。

如今,两个年轻人在阿发师傅隔壁开了一家配件店,专营德系车配件。除了线下的汽修店之外,他们的客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互联网:社交软件,车友会,还有淘宝店。

在搬离陈田的最后一天,刘永把一个本田的车头发往泉州的修理厂与一辆事故车进行拼接。那天晚上,他们忙到了十点多,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的外壳需要拆解并打包,发往滇藏线上的一个维修厂,“听说上个月被落石砸了,人还在,庆幸”。

这都是长期的合作客户,分布在任何一个汽车可以触达的角落里,对方只要在网上留言需求,刘永都能帮忙搞定,如果自己店里弄不到的货,他会去市场找,他从不赚差价,“这是这儿的规矩”。

不过,相对于实体的汽车城、修理厂、二手配件店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维修店,淘宝上的买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实并不受陈田二手商贩们的待见。

毕竟这是一个需要聊的生意,看货交钱是老陈田人最喜欢的交易方式,往下则是电话咨询,不过前提你问了之后得下订单,不然保不准在挂电话前会被怼两句,至于为什么不乐意在淘宝上一句话一句话地交流,刘永的解释是“手上黏着机油呢,你让我怎么去打字?”

其实这不过是托辞罢了,之前有个杭州汽车城的买家,没聊两句就跟他要了一堆轮毂和翼子板,他不也是用油腻的手指左一个亲右一个老板聊得火热。

横亘在淘宝面前的,不是油腻的手指,而是二手零配件的特殊性。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车主来说,除了最基本的外观件能叫的上名字之外,关于汽车零配件的知识几乎为零,“有很多人确实想在淘宝上找一些维修的替代零件,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怎么跟你描述需要的东西。”

有一个JEEP大切诺基的车主在淘宝上给他留言,说自己的轴承坏了,想找个更新零件。

“聊了半天,他根本讲不清楚到底要什么地方的轴承,让他拍照,一会儿拍个差速锁的,一会儿拍个刹车泵,一会儿又是前桥,最后我都让他搞懵了,还是建议他先去当地找懂行的问清楚要什么具体配件,我再帮他找。”

类似的情况其实遇到过很多,“包括很多发动机撞坏的要换,问他啥型号,只告诉你是什么牌的车,其他一问三不知。”

对于这些做惯了传统线下批发生意的商家而言,淘宝散客的生意性价比并不高,他们以前都不太愿意接,但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又看到,这是一块正在飞速增长的市场。

◆◆

工薪族与飙车党

◆◆

在刘永的淘宝店里,增长最快的散客主要有两类,普通的工薪一族和飙车党。前者因为性价比,后者只考虑性能,两者间的共同点不多,上网下单算一个。

普通工薪阶层够买的主要是外观件,几乎不涉及机械类配件,前后保险杠,翼子板甚至是玻璃,轮毂,都是消费频率非常高的二手配件,“这些东西不太涉及专业性,对上版就行,他们买回去有的自己动手,有的随便找个维修店,付点工时费就好,这比全新件价格便宜多了。”

4S店卖两千多的保险杠,在陈田,最便宜的,花两百就能搞定,“一分钱一分货,品相决定价格,但肯定亲民价,多出个物流费而已。”梁俊发说。

飙车党,或者改装车的群体,虽然没有工薪阶层这么大,但他们的消费频次更高,愿意为此花的钱也更多。

不是谁都愿意赚这些人的钱。这些人除了外观件以外,还会做一些提升性能的改造,广州很多改装车很多都不合规,遇到这个群体,愿意接单的,费用都是往高了喊,“倒不是为了敲上一笔,我们鄙视在街道上飙车的,真有本是,就去赛道上。”

刘永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在网上给他留言,要找一个涡轮套件,对方发过来一张事故车的图片,他当即就拒绝了。那是一台日产GTR,因为尾翼特别夸张,整个广州都认识,车主是一个纨绔,飙车撞过人,“在陈田没人会接他的活。”

◆◆

下一个江湖

◆◆

陈田村的拆迁像一剂猛药,不仅瞬间打消了年轻人的疑虑,还让梁俊发这样的老陈田人被迫做出转变。

梁俊发的铺面已经被拆掉,他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适合落脚的地方,他身后有一个500平方米的仓库,和刘永、浩子一起共用。曾经的下游客户虽然还保持着联系,但未来的不确定性,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陈田已经分崩离析,曾经的江湖走进了历史,新的秩序在哪里,老炮儿梁俊发听到了两种说法:要么去新规划的汽配城,继续坐等生意,要么和年轻人一块儿,主动拥抱互联网。

刘永告诉他,很多下游的专业二手汽配商都在淘宝上找货源,年轻人有什么需求也会上淘宝,刘永认为自己看到了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他们以前买坐垫,买香水,买遮阳板,后来买车蜡买轮胎买机油DIY,接下来就是配件。”

让梁俊发下决心的是一位杭州的合作伙伴,那个从4S店辞职自主创业的修理厂老板告诉他,除了全新配件,他已经两年没有去实体的配件店拿货了。

“两月份,他还在淘宝上帮人找了一个丰田末代Mark II下摆臂球头。”梁俊发说,那东西广东话土名叫做“和尚头”,“相当罕见了,结果一问,店主也是陈田的,一直在做淘宝。”

梁俊发和两个徒弟再一次走到了一起,浩子甚至转让了已经预定的一个店铺,他们要把二手件搬上网,通过社交软件、车友群锁定目标客户,把生意引导到淘宝上成交,“既不需要依附传统线下市场,也不再需要仓储”。

梁俊发坦言,年轻人的互联网思维一时还跟不上,但“感觉方向是对的”。

20多年来,梁俊发和老婆靠着曾经的小小档口,养大了两个小孩,并且都学有所成。“大女儿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店铺生意刚起步,那是时候给她生活费才几百块,小儿子上大学的时候,生意才好了起来,生活费一个月也涨到了两千元。”

一个亟待发展的城市,注定容不下一个以二手拆车件闻名的配件市场,陈田汽配城的“消失”,是可以被预料到的。消失的陈田让很多二手商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中的求变者,此刻正在赶赴下一片互联网的江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