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荟|“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会计变革”(完整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薛云奎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

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

全文8240字。因部分嘉宾发言内容不宜公开,本文收录并非沙龙全部发言。

2019年12月8日上午,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一场由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倡议、由长江商学院薛云奎教授召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会计变革”学术沙龙正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涵盖金融、证券、实业和学术界的会计精英人士约20人参加了讨论。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创办副院长薛云奎博士致欢迎辞。他说:非常感谢吴老师给我这个机会。什么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见仁见智。不过,就一般意义而言,前三次工业革命业已过去,大家认同度比较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没有争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云计算,有人说是大数据、区块链,我自己理解应该是以云计算为标志的万物互联,其所开创的就是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时代。

博士毕业这么多年,有幸能跟吴老师及门下弟子重聚,深有感触。虽然同门师兄弟姐妹中才俊众多,不乏高考状元。但我观察下来,绝大多数人的成就仍然源于各自的勤奋。‘唯有努力工作,才有美好生活’,此话一点不假。但努力得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不正确,越努力离这个世界就会越远、离我们社会的要求和所处的时代就会越远,这样的努力也就很难达成我们人生的目标。所以,今天沙龙讨论的这个话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指明我们未来努力工作的一个方向,吴老师倡导的这个沙龙题目,深深让我感动。虽然老师已经退休这么多年,我们也已经毕业这么久,但老师仍然时刻不忘来警醒我们未来人生努力的方向,十分难得。

就我自己的人生经验而言,大学时代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练珠算,学写会计阿拉伯数字,整理原始凭证,学编会计分录、记帐凭证,随着时代变迁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些技能在目前都完全被计算机取代了。所以,我的人生目标就开始失去方向。于是,我开始转向讲财报分析。我在讲财报分析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传统上讲财报分析,离不开杜邦分析体系,从上世纪初提出来一直沿用到现在。但在分析华为的案例时碰到很大的挑战,因为杜邦分析围绕的一个核心就是股东报酬率,然而,华为实际的情形是没有一个非员工股东。所以,单纯只是讨论华为的股东报酬率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华为的股东既是股东,也是员工,因此,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评判?能不能有更加客观、中立的一套方法体系?由此,我在过去几年建立了四维分析法,提练出一套将公司战略、经营、管理、财务和财报相融合的新的公司评价体系。最近两年出版的两本书--《穿透财报,发现企业背后的秘密》和《克服偏见,还原财报背后的真相》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所分析的案例。希望能够听到大家宝贵的批评意见。

在长江商学院,很多同学听完课跟我探讨能否把我的这套分析体系固化到人工智能系统,让机器来作替代分析。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够在将来建立这个系统时为机器学习提供足够多的案例样本。所以,在人工智能无所不能的时代,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被机器所取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吴老师提出会计变革这个命题,深具含义。我希望今天的会议能够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能够为我们下一步的人生指明行动的方向。成为我们这个行业领域的先行者,笨鸟先飞,从而赢得未来职业发展的制高点。以上,是我对今天沙龙主题的一知半解,权作抛砖引玉。下面,我们先请吴老师发言。

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吴水澎教授饱含深情的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还是时刻关心着会计科学的发展。我们看到,会计信息远远没有做到信息使用者所要求的可靠与相关的特性;会计信息距离及时、灵敏、准确的要求还比较远;实时会计信息和公允价值信息的提供,也困难重重;人力资本、环境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的计量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但我欣喜地看到,有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支撑、有会计界的共同努力,上述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从而使会计迈进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建议举办本次沙龙学术会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博士系统介绍了平安银行在新技术革命到来之际的应对与变革。他说:在新技术环境下,很多行业被技术颠覆的速度在加快。像我们现在看到的ATM机,它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发明,有一段时间每家银行都布了很多的ATM机,但以后恐怕就不需要这么多了。

技术的变革对于我们财务来说,需要人操作的东西会越来越少,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到“业财融合”,在一个单位里面如果只懂财务,那你在企业的价值就难以体现,肯定也难以得到重用,财务一定要能够对业务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业务人员还要了解业务。同时,还要做到“人机共生”。像我们现在的电话银行,80%以上回复都是机器人。但也确实有部分工作机器人还做不了,它会自动就转接到人工,这就是“人机共生”。对于财务工作来说,也需要建立一个“人机共生”系统,未来很多工作是由机器来干的,但人还得要跟它配合,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目前的财务系统要完全由机器来取代还不太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定是人机共生的。所以,关键就是人和机器怎么才能够配合得更好。

目前,除了基础财务工作可基本由机器来替代以外,如采购、报销、税务等,我们过去讲的报表分析,也可以由机器来做。每个月报表出来以后,机器可以自动给出一个评价,简单分析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做的不好。当然,目前也有一部分是机器做不了的,需要人去帮忙。比如说在我们的年报中,对于整个经营情况的管理层分析,机器还做不了。因为其中包含了人的主观选择。再比如年报应该给市场披露什么信息,不披露什么信息,这里面也有一个主观选择的问题,机器替代不了。但对于大部分报表附注,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关于综合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机器目前还做不到百分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创新业务,机器是做不到的,需要人的介入。等到人工完成了对这些新业务的分析,建立了模板,就可以交给机器去复制、学习了。再有一点我个人觉得短期内机器做不了的,就是如何去整合各种资源。比如有关费用、存款利率、贷款规模、贷款利率等的决策,机器还没有办法判断,因为其间涉及很多业务规则之外的东西。

从智慧系统建设来说,一定是AI和BI的结合。如果没有商业智慧,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会不一样。所以我们从报表自动化、税务系统化方面去做。过去6、7年,我做的大部分是移动端的东西。比如说员工出差,机票和酒店的预定、报销都可以在APP上面完成,线下也不需要再贴发票。做这些系统建设,我的一个体会是中间不能有信息断点,要做到完全自动化。比如说从深圳到北京是高速公路,如果中间有很多收费站、需要很多的转换,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这些收费站和转换就是断点。一定要完全打通,这样的话,所有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都不会有减损,并且每经过一个环节,信息会越来越丰富,这个很重要。除此之外,就是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必须要打通。所有系统底层数据要尽量做到共享,尽量避免或减少手工信息录入。未来的银行财务组织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很多分析都可以由机器来替代,在线上就可以完成。很多业务都可以通过总行的系统集中去完成。

厦门大学会计系原副主任、MPAcc中心主任薛祖云教授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传统大学教育的冲击深有感触。他说:我现在快退休了,基本不做会计的学术研究,只潜心于会计教学。信息技术迭代发展,会计实务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已进入到“大智移云”的时代,而我们高校会计教学却仍然在延续传统,会计教学与会计实践严重背离。我经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专业人才?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样的会计知识?我们教师又能传授哪些知识给学生?会计学科体系要做哪些变革?去年写了一套《会计信息系统》教材,我选了一个副标题叫“基于业财融合的ERP系统环境”。当时用这个副标题时,虽然在会计实务中,“业财融合”、“业务财务一体化”和“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是一个很通俗的词汇,但将它应用于会计教学,并以此重构会计流程讲授会计的基本知识,在目前国内会计学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原本心里还有些忐忑不安。了解到各位代表的发言,中国平安银行会计变革和证券投行对新高新技术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之前参加数次教育部、财政部会计教育改革研讨会也得到同行的认可,心中就充满信心。

吴老师在30年前就提过:“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会计就会万古长青”。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会计带来冲击,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会计职业弥漫着“会计的悲观论”的情绪,在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会计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会计应该如何变革?会计要怎么做才能万古长青?这是我们每个会计工作者要深思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一个教育部的领导曾经针对会计教育说过一句话,说现在高校“一批水师,讲了一堆水课,培养了一批水军”,虽然无法考证这句话的真实来源,但确实也反映了现在高校会计教育的一个缩影。所以,教育部也正在做大量的教改工作,包括用“金课工程”建设,淘汰大学传统的大师“水课”。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原主任刘斌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重点讨论了新技术条件下会计的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他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会计仍然会有三个不变:

第一,会计的学科体系和教育层次不会变。比方说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7门核心课仍然不会变。

第二,会计的根本目的和作用机制不会变。会计有没有用?关键是看会计信息能不能帮助他们的投资决策?一个会计舞弊事件出来,股票就哗啦哗啦的往下跌,说明会计信息还是有用的。如果在此之前,股票市场通过非财务信息、非会计信息就能发现舞弊的话,那么,这一会计舞弊信息披露出来以后,股价就不应该往下跌。从这个股价的下跌就证明会计信息是有用的、是价值相关的。至于会计信息能否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理想的模式是会计计量出来的每股净资产是5块钱,公司就值5块钱,这是最理想的会计。现实不是这样,现实的会计是有偏的,它只是通过信息披露让你进一步判断,公司的业绩是好是坏?未来的现金流怎么样?未来的利润怎么样?是支撑你的一个改变,一个先验概率的改变,但并不是会计直接帮助你干投资决策的事,会计没有这个作用。除此之外,会计还有另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受托责任,所以我认为作用机制也不会变。

第三,会计的记账方法和报告体系应该不会变。就记账方法而言,第四次工业革命后,记账方法谁来用?可能原来是在编记账凭证时由前台的会计在用,以后发展到最高境界更可能是在事前处理信息化软件的人在用,复式记账的原理不会变,只是用的人可能变了。说不定还会从复式记账法变为多式记账法,但是复式记账不会变,报告体系也不会变。差不多十年前,IASB就致力于会计报表的格式变革,它只是区分一下“经营”和“金融”,报表的种类还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后,会计也有几个会变的。我预计将会:从人工变智能、从财务到业务、从后台到前台、从二维到多维、从无迹到有迹,这些变革都可能出现。

一是未来会计会从“后台”变到“前台”,即在办理业务时就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是复式记账从“二维”变到“多维”,包括净资产、净利润、净现金流以及各种非财务信息等; 三是会计凭据从“无迹”变到“有迹”,现在由于区块链的出现,多节点保存,分布式存储,交易的事后可验证性大幅提高,不仅会计舞弊会减少,审计也可能不必要了。像我们原来的审计,可验证性虽然很重要,但很难达到。因为经济业务发生以后,时过境迁了。现在由于区块链的出现,多节点保存,分布式存储,即使我的账上没有,交易对手的账上也会有的,这样可验证性就很好解决了,此时审计也可能不必要了,计算机直接扫描就行了,甚至在多节点保存、分布式存储条件下扫描也不需要了。总之,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后,会计这个方法会变,这个手段会变,但是精神不会变,会计本质还是不会变。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游相华博士指出:环境的变革,必然会带来会计的变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会计不仅要面对新经济发展对其决策相关性的重大挑战,还要面对智能化对会计方法、工具和手段,以及会计流程、会计组织的重大挑战。当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去深入探讨:一是如何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二是会计学科如何实现融合与重构;三是大学会计课程如何改革。游教授认为,会计首先要守住受托责任这个目标,在此基础上,增加披露影响企业价值的智力资本以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融合与重构现有会计学科体系的同时,适当增加跨学科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课程,努力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会计工程师”。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毕秀玲博士为这次沙龙分享做了精心的准备,她以国际四大在智能审计领域的投入和研究成果作为切入点,系统分享了审计职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影响下的变革方向和路径。她说:目前审计智能+建设面临很多障碍,包括认识沟通障碍、系统规划障碍、数据录入障碍、数据处理障碍、系统风险障碍等。但她对我国发展新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审计充满信心。她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集体力量办大事。依靠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以及华为、中兴格力小米、大疆、阿里云等提供的良好技术支持,通过分步实施、技术升级等措施,一定可以把我国的审计智能+建设推向国际新高度。

登记结算行业资深人士林志毅博士介绍了证券登记结算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便已实现计算机记账和业务凭证电子化的相关背景。随后指出,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创新创意引领发展,人才重要性凸显,正在逐步改变资本雇佣劳动的传统,已经出现高级劳动者主动雇佣资本和普通劳动者,例如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中,高级劳动者掌控大权,虽然只有5%的股权,但可拥有50%以上的投票权。传统会计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的基础上,简单套用于高级劳动者雇佣资本和劳动的模式就会有一个落差。传统会计作为受托责任会计仍可适用,我们依然需要较为可靠地确定收益和分红;但从服务投资决策的角度看,对诸多新经济产业、高科技行业来说,人才价值凸显,存有各种知识产权保护,门槛高,难以复制,基本不存在平均利润率;而传统会计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背景,未能彰显高级人才及知识产权的价值,资产计量保守,使其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难以满足需要,所以服务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体系必须应时而变。

澳门国际银行副总经理郭奕明博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到银行管理发展对会计变革的需求。他说,会计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逻辑体系,让我们在经营中能够准确地定位经营的目标。也就是通过管理我的资产负债表,去实现我的损益表; 或者是通过对这二者的管理,去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薛云奎博士认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我们目前应该做的不是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讨论变还是不变,而是应当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如何变这个话题上面。会计变革的动力有可能来自于行业内,也有可能来自于行业外。历史上的会计变革与其说是教育与科研推动,还不如说是商业推动更加确切。会计教授的研究与创新,几乎还处在个人的单打独斗阶段,是分散作战的个体户。商业推动因为背后巨大的利益驱动,往往是集团军作战,很快可以取得突破性效应。比方说会计电算化系统供应商—用友、金蝶等的出现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迅猛发展一样。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大概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做一家会计智能化系统提供商,为引领变革的企业提供具体的会计智能化解决方案。另一个方向就是去梳理和重构会计学科体系,发现当中真正可以沉淀下来传授给学生的理论与方法精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会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陈汉文博士最后总结发言。他说:何凡博士在今天的发言中一再提到会计之美,游相华博士16年以前的博士论文就已经在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变革;薛云奎教授最早在我国提出"会计频道"的概念,很早也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刘斌教授很早就研究信息系统了,可以说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之一。薛祖云博士更是一直在研究会计信息系统。今天几位实务界的师兄的分享,也非常到位。大家的发言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这是我总体上的一个感受。

作为吴水澎教授的学生,我的会计学原理就是从吴老师那里学的。从借贷记账法开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如果说这个记账方法没有突破,会计一定会永远存在。按照吴老师教导我们的辩证法,总结今天大家发言的三种观点:第一,会计没有了。这种观点吴老师在十几年以前就跟我们讲过“会计消亡论”,要我们时刻保持警醒。第二,会计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会计在新的时代会比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重要。因为我们是研究数据的,从最古老的数据科学到新的大数据时代,会计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可能既要兼顾过去,又要适应新的发展。这可许就是吴老师提炼的今后的会计发展思路。

最后,吴水澎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说: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第一,现代会计与管理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会计会产生新的里程碑。

以前我讲过会计的三大里程碑。(1)复式记账;(2)1845年苏格兰成立全世界第一个会计师协会;(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我相信现在和不远的将来,是出现第四个里程碑的时候了。我希望出现在年轻人当中,我特别希望出现在你们大家身上。

会计在变,但如何变,问题要找一个比较好的认识方法。方法不一样,认识不一样。我来之前至少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这个问题卡住想不出来。后来我想出一个道理,我们能不能把会计当作一棵大树?我们看问题,要抓树根、抓树干,这就是会计的对象、职能与方法。

会计的根在哪里?会计根扎在什么地方?正、反面的历史告诉我们,会计的根就在商品经济这一片沃土之上。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会计没有扎根在商品经济上,永远就不会有发展。

其次,会计的树干就是会计的对象,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提下,会计的对象仍然没有变,仍然是商品经济当中价值运动的数量方面。这个理论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它表现了会计的高明之处,把价格运动的数量方面反应出来。

会计科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土壤,有自己的对象,有自己的职能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与其他学科相区分。新工业革命只会带来会计的枝繁叶茂,不会改变会计的根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

吴水澎教授最后说:虽然今天的沙龙是喜获硕果,但更应该看到,我们沙龙学术会议的时间比较短,有些问题还未充分展开讨论,仅仅是破题而已。但无论如何,这个交流的平台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衷心期待参加明年的沙龙会,和大家一起播种新工业革命时代会计的新希望。

(本文由薛云奎主笔整理,吴水澎、陈汉文教授审阅,刘雪莹编辑,感恩各位嘉宾奉献精彩观点)

喜马拉雅FM 课程预告

1. 免费公开课(视频):薛云奎|中国制药行业竞争生态分析

本次公开课源自2019年12月1日,“穿透大健康财报,把脉产业‘健康’指标”长江商学院EMBA公开课,薛云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制药行业竞争生态分析”的主题演讲。

薛教授透过国内128家医药企业近10年的财报数据,运用哈佛大学Micheal E. Porter的“五力分析法”,从行业规模增长、行业集中度、行业差异性等角度对医药行业做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同时,对比全球头部药企与中国头部药企,通过财报研究把脉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视频公开课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够走进长江课堂,对公司财报分析有更加深入直观的理解。

视频公开课一共五集,总时长90分钟,2019年12月30日起在喜马拉雅APP每日更新一集,连续更新五天。

2. 音频课程:《穿透财报,薛云奎带你发现好公司》

薛云奎教授喜马拉雅FM第三季课程将于2020年1月6日正式上线。第三季课程将为听众朋友分享三组耳熟能详的好公司:华为、美的腾讯,将中国最顶级的公司与世界最顶级的公司作对比,以此来发现中国距离世界究竟有多远。

第三季课程将采用升级后的四维分析法,除案例公司之外,薛教授还将系统比较行业内可比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和业绩,以及对这些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成功之道的分析与讨论,让听众朋友们更充分、深刻地了解案例公司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本质。

课程预售即将开始,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入群,有机会获得“惊喜大礼包”哦!

——薛云奎教授原创出品——

欢迎分享,谢绝侵权

扫码关注我们

薛云奎

微信号 :薛云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