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17喜欢:42

$微创医疗(00853)$ 删除了敏感部分,如有侵权请告之立即删除。问答环节:

Q支架在欧洲出厂价是终端价的几折?

A:在欧洲要看具体是哪一个国家,有一些国家像法国,医保差不多600多欧,在所有欧洲的国家是稍微高一点,其他的国家也有低的价格,比如德国的价格是100欧左右。在我们CRM欧洲的销售团队中,最强的是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三个国家,我们在2018年收购了CRM公司,这个公司本来就是一个欧洲的公司,已经在欧洲市场销售 60多年,他们的医生关系都有所保持,我们相信在今年、明年、后年都会有好机会。我们现在在欧洲已经在3个市场卖了好几年,前三年也是做了很大的临床,临床数据是关于Firehawk,是跟美国雅培公司的头对头,也达到equivalenty。这些前几年投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临床数据,继续推我们产品。我们也是做了一些bounded strategy。包括我们firehawk和firehawk liberty都拿到CE mark,将来TAVR业务也是,以后也会帮我们在欧洲去做直销。

我们海外支架的盈利能力跟国内集采之前的盈利能力是差不多的,在同一个水平。目前来看我们的定价策略也是跟雅培一样。不同的欧洲国家价格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是基本上跟雅培的定价是差不多,包括这次集采报价大家也可以看到。火鹰的海外的盈利能力是不需要有任何疑问。

Q: 冠脉在国内集采情况下,对于渠道和新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其他的外资厂商都已经开始削减队伍,听说微创也在建立直营团队这块公司是怎么样一个想法?

A:支架集采后各家的策略都不太一样,外资首先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不大,它的队伍的裁减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微创至少在中国乃至全球我们都是想做大做强的,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目前还是非常牢固的。为了服务整个中国的冠脉患者以及服务医生,我们的团队目前没有考虑过有任何裁员计划等等。为了适应集采的要求,可能未来我们更多的是学术性的支持服务。所以我们团队不仅不会裁,而且相对会在这方面更多的去服务好医生和患者,毕竟中国冠脉市场还是很大的,80%是标内,还有20%标外,我们都要做好。我们微创现在产品体系越来越丰富,超过300多个产品拿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内、大心脏领域的,团队之间的leverage也很多,这方面的投入不会减少。

经销商环节:这次集采后,他们会比较艰难。经销环节的空间几乎就没有了,我们价格和集采价格之间可能会有少部分的(配送的费用),除此之外基本没有。

Q:药球、可吸收支架会不会加速推出?FFR、IVUS未来会不会加速渗透到PCI手术当中,会不会考虑布局冠脉影像学市场,未来成为全球冠脉第一的规划是否有变化?

A:旋磨、药物球囊我们都在做,尤其旋磨推进非常好,药球我们在两大涂药方面有所突破,很快进临床,和国内已经获证的我们相对会慢,但药球也是一个补充,后续可能也会集采。总的来说微创不认为单一产品会决定什么,未来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提供心内、PCI的解决方案为主。

影像布局:影像方面我们也都在进行,包括OCT、IVUS、FFR等。公司今年和西门子做了一个战略性合作,成立了一个JV公司,负责把西门子技术嫁接到国产血管造影等方面上。未来在影像学方面也会有一个好的表现和前景。

整体规划:毫无疑问是中国支架NO.1,未来同时也希望火鹰在全球市场覆盖的份额越来越大,希望公司未来若干年整体位于全球前3或者第1。

Q:有无布局血管内超声和血管内功能学检查领域

A:血管影像我们都在布局。我们的特点是,如果没有进入临床阶段,我们没有给投资人更多信息,以免误导。

Q:支架集采后,公司预计对整个行业的PCI手术量的影响,医生动力中短期之内会不会下降

A:短期来看,比如明年上半年,但是目前都是猜测,我们预计医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后期不存在这样的担忧。整体的冠脉病人的量还在持续增长,需求还在。医院也有考核,不仅是支架的量和集采,还有医院生存的考虑,比如PCI手术也带动了大量耗材的使用以及手术后抗凝药物的市场也比较大。PCI手术量不会因为医生积极性打击而大幅度萎缩。

Q:高端产品会针对非标市场,未来自费市场的价格是否会和医保市场的价格挂钩

A:未来大部分手术会使用被医保目录覆盖的产品,但是确实会存在一定数量(有可能数量不少的)高端自费的群体。毕竟是永久性的心脏支架植入。支架价格在10000元的时候,医保覆盖60%-70%,患者自费3000-4000元的情况下,支架的需求大幅增多。一定价格的自费病人是会接受临床表现更好的支架,我们是比较乐观。但是会不会立刻反映出来,大家都会有些犹豫,尤其是有一些国产的支架价格被压的很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有利于我们这些拥有市场领导地位的支架厂家,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提供更多产品。未来公司在竞争市场上是非常有利的。

Q:腔镜和骨科机器人,专利方面我们是如何绕过的

A:我们布局了多个机器人赛道,腔镜和骨科机器人是最快进入临床的。这两个产品我们没有任何专利问题影响。不是绕过专利的问题。微创在介入手术耕耘了很多年,我们有一些自己独创的想法,主要还是感谢医生的指导。

中国无论是内窥镜和关节,手术例数一点都不比国外少,甚至医生动手的更多。在医生帮助下,我们有很多专利,包括手术术式和海外都是不同的。

以关节机器人举例,我们目前同时在中国、美国报注册临床,美国FDA已经通过好几轮,我们也有信心直接在美国进行销售。如果专利上我们没有很强的信心的话是不会做这个的。我们也请了专利上的美国律师都看过,是没有问题的。

Q:手术机器人做临床需要多少案例,腹腔镜和骨科机器人临床终点主要是什么?

A:案例数量:国内和NMPA做了沟通和设计,注册临床需要100多例。 早期FIM我们都已经做完了,效果非常棒。

临床终点:腔镜机器人是和达芬奇头对头比较的。关节机器人国内还没有上市的,微创是最早的,就是单组的试验,临床终点:术后来看手术的情况。

植入物的话有1年的观察期。机器人一般是替代外科手术,外科手术观察期比较短,约在1周多,观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痊愈程度等。目前我们的每例手术都是非常成功的。

Q:临床主要关注的是手术的过程,植入物后续的情况是不在考察范围内吗?

A:有这个点,也希望精准。关节手术成功不是仅仅完成手术,对病人假体植入成功与否核心判断指标是力线是否在一定范围内,偏差有多少。目前医生手工做偏差在1-5°,都认为手术是比较成功的。力线越精准日后的痊愈程度越好、假体的舒适度更高。偏差在5度可以接受,但是已经明显有感觉。机器人可以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在0.1-0.5°之间。现在手术力线是比较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

我们机器人骨科手术做完后,病人满意度很高。

机器人同医师比较:市场上看,目前机器人的手术除已经成熟的腔镜手术外都较医生慢。比如做一例前列腺手术,平常需要4-5小时,但是微创的图迈机器人或是国外的达芬奇只需要1个多小时,而且出血量少。行业中骨科机器人一般比医生要慢,但微创的骨科机器人耗时能和医生相当,也是让临床的骨科医生非常满意的地方。完成手术的时间也是评价指标之一。

Q:心通上市股权会降低到50%,之后是否还会并表

A:现在融资的子公司都是会并表的,除非是划定的非核心业务。并表不完全以50%为标准。科创板上市的心脉医疗我们持股46%,也是并表的。

Q:支架之后,公司在骨科业务方面对国家政策的看法?

A:骨科未来可能会在集采范围内,总体看骨科比支架的产品线等会更复杂,但有些省份也做了一些集采工作,骨科集采也是可以推进的。我们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的在于,骨科业务既有进口也有国产,国产的膝、髋关节证也都拿到了,目前正在推广。我们也乐意看到骨科方面有集采,进入集采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上量。同时我们也会留一部分高端产品放在集采外,做一个双市场的考虑。

Q:心通的主动脉瓣膜进入了上海的医保,管理层可否介绍一下在进入上海市医保的过程中,都需要准备什么申请资料?接下来有可能会以类似的方式进入哪些地区的医保?介入瓣膜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条件下有可能进入国家医保?

A:我们的TAVR还没有进入上海医保局。我们在上海和医保局沟通过很多次了,得到的反馈是医保局还在观察,还需要时间,目前没有进入医保。但是有报销的代码不奇怪,有一些省份也有,但是不是进入了医保。

Q:瓣膜市场份额预期?

A:未来市场份额的目标我们是很明确的,希望年底单月植入量超过目前的竞争对手,并希望用明年全年的数据来证明我们的份额是第一,这是短期目标。未来我们希望在整个结构性心脏病产品线和市场覆盖上都成为领导者。

Q:进入集采后,支架业务的毛利率情况预测?

A:目前没有准确的毛利率预测和指引,不是公司不愿意给,我们也在做各种各样的模型。最大的不确定性:(1)、不清楚火鸟支架在集采标内剩余量(近35万根)中能获得多大的份额;(2)不清楚火鹰在非标市场上能到底能拿到多少的量。这些会直接影响毛利率情况。另外一个我们也在看国际上量的情况。目前很难在财务数据上给投资人一个较好的指引。

Q:全可降解支架的研发进展?金属支架价格大幅下降之后,是否对于未来可降解支架的定价也会有一定影响?

A:全可降解支架目前正在进行三期临床,现在国家对全可降解支架临床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在现有全可降解支架代际上面做了延伸(新一代可降解支架),大致还需要1年半至2年时间拿证。

全可降解支架是一个新的品种,国家目前主要针对传统的金属支架集采,目前没有看到全可降解支架会集采,这款产品比火鹰更加小众。个人认为这个影响非常有限。

Q:PCI手术机器人的引进进度?预期什么时候可在国内上市?单台定价大概多少?做一台手术的开机费用大概是在什么区间?

A: 我们和法国一起合作的,目前法国已经拿证了,他们在法国正在做拿证之后的销售和推广。国内引进的JV已经落地,希望年底到明年初我们做一些型检工作,然后开展注册性临床。考虑到现在国家注册时间的情况,我们现在还没有考虑定价和开机费用,通常这样的设备是要过千万的,开机费也是最后参照市场需求考虑。

QVitaFlow2 会在2021年提交欧洲CE申请,管理层对二代瓣膜欧洲市场的展望,销售渠道、商业化策略和目前欧洲的CRM业务有无协同作用

A:协同效应是肯定的:TAVR产品未来如果在欧洲销售,和我们欧洲心律管理、支架、电生理会有bonding效用。对于欧洲的这些医院leverage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展望:微创一直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在包括欧洲和南美甚至是日本都有我们自己的团队在那里,TAVR未来是公司支柱性的产品之一。我们的瓣膜在国际市场上还是跟随者,国际上面是爱德华和美敦力为主,但是会有我们一定的份额。

公司在欧洲的团队有专门销售冠脉(火鹰)支架的,TAVR产品是对欧洲直销团队有leverage。TAVR正在做欧洲的临床,还有一段时间拿证,拿证之后才能看到市场份额能达到什么程度。从临床数据看,公司和爱德华、美敦力、波科的产品至少是equivilent。将来我们在南美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有很好的机会,去年做了调整,从代理模式变成直销模式。南美市场对于我们海外规模是有帮助的。之后计划进入美国市场,火鹰2020年底计划开始做IDE的临床,需要3年-4年才能拿到证。

Q:2021各部分业务的研发投入规划

A:微创在未来对技术和创新投入不会受到集采影响。但公司会进行一些战略性考虑,比如下一代支架是怎么样的,我们根据目前集采的分类情况会做一些规格调整。但是大的品类,旋磨、非PCI类的产品,如TAVR、机器人等的研发投入还是一如既往,整体和往年的投入水平不会有大幅下降。

Q:TAVR代产品上市后和一代产品的定价策略?

A:TAVR二代目前还没拿证,内部有一些讨论,没有确定。

Q:对于整个TAVR行业未来三年手术量的预估?

A:TAVR未来还是会高速的放量,需求在。随着医生培训的加大(拿证的企业投入)、临床的增加、海外巨头进入中国之后的培训,能够帮助医生完成更复杂的TAVR手术,以及让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够进行手术。未来是一个高的两位数的增长。希望我们手术量能够占据第一的位置。

全部讨论

2020-11-11 11:29

1.集采后主要看火鸟能拿到剩余的多少量,火鹰能拿到落标的多少量
2.CRM团队在欧洲有一定的实力,借此可以将CRM、支架、TAVR、电生理往欧洲市场扩展
3.机器人腹腔和关节机器人进展最快
4.PCI后续还可以走旋磨、球囊、影像学方面
5.心脉和心通虽然分拆上市,但是都会并表。
6.TAVR市场今年年底单月做到超过对手,明年全年市场份额第一。增速是高双位数增长

2020-11-11 06:10

摩根斯坦利组织的这个电话会本人也参加了,这些内容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挺多诸如分析师追问管理层国采后产品利润率,骨科产品面临国采的情况之类偏负面的东西没有暴出来啊。管理层在回答的时候明显感觉是偏悲观的看法不给明确利润指引,电话会最后一个提问的分析师甚至明确到把国采后单件产品毛利净利算出来管理层都不敢明确给出意见,明显的自己也很悲观。以国采的价格这部分产品净利基本接近为0的判断比较接近事实,另外骨科国采管理层认为明年实行概率比较大,但是降幅不会像支架这么大,因为骨科市场集中度更高。昨天的电话会总体上公司强调海外市场比较多,国内真的挺悲观的,实打实的占比20%的收入要没了

2020-11-11 20:11

微创是支架第一?不是乐普吗?

2020-11-11 08:19

关注,分享

2020-11-11 07:58

微创如果德国可以卖100多欧还是不错的

2020-11-10 23:03

这份记录转述的更好,继续耐心持有$微创医疗(00853)$

2020-11-10 22:26

谢谢分享

2020-11-10 22:22

感谢分享

2020-11-10 22:11

转需$微创医疗(00853)$

2020-11-10 21:39

问答为啥不能公布出来?内幕交易?还是肮脏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