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曙光在前头?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3

对老牌上市公司中集集团来说,2023年无疑是难堪的一年。

根据年报,当年实现营收1278.10亿元,同比下降9.70%,录得归母净利润4.21亿元(-86.91%),不只是近5年、也是20年来最少的一次。作为对比,2003年相同口径下,两项指标分别为138.00亿元、6.83亿元。

或许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年报在《董事长致辞》部分,未按惯例引用归母净利润的数据,而是含糊地表述为“净利润约人民币18.63亿元”。

一、业绩滑坡的AB面

对业绩下滑的原因,中集董事长麦伯良在财报说明会上,将其归咎于集装箱行业遭遇了周期低谷。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根据行业权威机构德路里(Drewry)的报告,2023年集装箱市场整体需求处于历史低位,全年市场产量约230万TEU,同比下降39.9%。而作为集装箱行业的霸主,中集虽仍保持全球第一,但也未能独善其身。

根据年报,2023年中集的干货集装箱、冷藏箱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0.03%、29.60%。受订单紧缩和毛利率下行双重影响,作为第一主业的集装箱在中集营收中所占比重及贡献度也同步下滑,成为拖累业绩的一大因素。

不过,集装箱业务虽拖了后腿,但好歹还实现了正收益。真正吞噬利润的,是中集的老大难—存量海工资产。

2019 年起,中集将这部分资产放入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板块,当年计提减值50.3亿元。除了2020年微盈3.12亿元外,在其余年份,这一堪称“无底洞”的板块增为负数。2023年亏损数为24.41亿元,同比增亏10.83亿元,增幅79.75%。财报的解释是“主要是由于美元利率上升导致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利息费用大幅增加以及去年同期包括中集租赁出表前利润贡献所致。”截至2023年末,海工资产运营管理业务共涉及资产16个,其中未租售的仍有4个。

二、关键先生

庆幸的是,2023年,开启第三次创业的中集车辆表现出色,起到了“关键先生”的作用。虽然主力产品半挂车销量下降,但均价、毛利率、业务收入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助力车辆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提至19.63%,位列第二,上升近3个百分点,净利润也增厚至24.48亿元,增长1倍多。

2023年,与中集车辆一样达到250亿元营收规模的,还有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其中主要经营企业中集安瑞科的营收占了94.40%,比上年增长20.53%。不过遗憾的是,这部分业务贡献的利润并未随营收同向增长,反而下降18.04%。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一直困扰中集发展的海工业务出现好转迹象。

2019-2022年,海工业务基本在40~50亿元的规模徘徊,而2023年则跃上100亿元台阶,增幅81.11%,在营收中的占比升至8.18%。当年新签订单虽比上年减少,但累计持有在手订单达54亿美元,比增35.00%。更可喜的是,毛利率也有了较大提高,净亏损则缩至0.31亿元,其中海工业务的经营主体海洋科技集团已实现盈利。

三、有舍才有得

观察这些年中集的发展,有一个感觉,就是光环不少、赚钱不多。这其中,既有其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原因,也跟其未能果断剥离低效资产有关。例如,除了前面述及的存量海工资产外,其实对中集来讲,物流服务也是一块“鸡肋”。

从近五年的数据看,物流服务虽占到第三、第四的比重,但产生的效益却与其分量极不相称,说明中集在此赛道并无明显优势。此种情况下,如果效仿2017年将旗下中集电商出售给丰巢科技,或者2020年将产城业务剥离的做法,既可以集中资源聚焦优势业务,又能为财务业绩带来正面效应。或许,5月16日发布的第一大股东深圳资本集团拟转让公司部分股份公开征集受让方的公告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麦伯良表示,预计2024年集装箱业务会有较大幅度复苏,全球市场有希望达到300TEU以上的需求量。对此,德路里(Drewry)也持类似观点。而关于海工业务,麦伯良说,未来7到8年可能处于较为景气的阶段。“今年海工业务预计将有比较可观的增长。”

今年一季度的报告也部分印证了上述判断。1-3月,公司实现营收324.43亿元,同比增长21.74%。其中,干货集装箱销量49.44万TEU,约为2023年的四分之三,同比上涨接近5倍,环比则增长1.6倍;海工业务新增生效订单1.5亿美元,虽比去年同期的10.84亿美元下降,但财报解释“主要是储备新订单生效时间较晚所致”。

尽管仅凭一个季度的数据,还不能对全年作出准确判断,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福中集能够乘势前进,在2024年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中集集团(SZ000039)$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05-27 00:06

补充:2021年度,共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约人民币53.93亿元,考虑转回减值准备人民币约4.48亿元后,对2021年度合并报表损益影响为减少集团利润总额人民币49.45亿元。2021年不计提,百亿利润了
2019的计提,没记错的话,是卖掉了前海部分整备土地,实现了计提后的正向收益。
综上:感觉是,无论箱子或其他版块赚多少,都要填到存量海工资产平台。(海工业务与钻井存量平台需要分开看)。如果没记错,蓝鲸一号大约要7亿美金,那二号呢?还有一大批砸手上平台呢?
入市17年,炒作中集很多年。那时候本钱小,小打小闹。近年来也满仓中集也好几年,7元也入过,14元也入过。总体收益还马马虎虎。
一直觉得市场没给中集正确估价,持有中集才是价值发现者。但市场真的没错,千亿市值只是我的一厢情愿。
继续跟踪中集,观察存量平台情况。反转脚步越来越近了,买些仓位,大不了就当存定期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