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之一人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喜欢:1
定投开始的时间还是要进行估值的选择,否则长期没有收益很难坚持 ,并且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比如创业板ETF,如果在15年高点进行定投,会长达5-6年才能实现年化20%的收益,这个过程是对一般人来说都是痛苦的,感觉遥遥无期。 至少应该在估值PE到达平均值以下定投 ,超过平均值减少定投的数量,不管如何一种长期投资都应该以估值为锚,否则都很难坚持,长期陷入茫然和自我怀疑中。。。。。。

热门回复

2021-03-17 14:19

您说的观点我基本赞同。专业或者资深投资者完全可以这样做。我自己定投创业板基本上就是2018年初开始的。
我在探讨估值不便宜之下的定投方法,我现在也在实践,市场已连涨两年,今年我增量资金仍然坚持按月定投,核心是投资标的:股债接近均配。其实配置的债基就起到了“等待”低估的作用。非常高估的时间占比是极小的,大部分状态可能是“不便宜”(正常但不低估),非常低估的时间也极少,而且非常低估对应着恐慌,即便老手不敢也不应该一把梭重仓。所以普通投资者可以用股债配置的方式无脑定投,再通过每年股债动态再平衡进一步平滑成本。股四债六到股六债四的配置,将波动降低了一半,也有利于投资者坚持下来。代价是牺牲一定的收益率。最优的收益率、最好的方案,事后可得,事前是绝没有可能设计出来的。

低于平均估值?10年还是5年平均PE做参考?

感谢您的回复,但有两点可以探讨一下1.  “估值不便宜----将是今后的常态”  现在市场流行的说法,对此我不太认可。估值的回归是必然的,巴菲特用了几十年证明过的--总能买到价格低于估值的标的。即便是在A股,可以看一下,股王茅台也不是一直很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竟然有接近15年收盘PE是在均值(30倍)以下,所以我相信低于平均估值的机会是可以等来的。 2.  定投宽基指数如果以低于平均估值PE的时点开始,应该能够获得至少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这样的收益率已经非常优秀了。比如创业板ETF定投,在2017年4月跌破历史平均估值开始定投,到现在的收益是70--80%,这样一轮的定投收益已经可以到接近年化20%。 所以定投的开始时间和选择还是需要进行基本的估值选择,能够提高收益率,至少不要在明显高估的时候开始定投。

2021-03-16 17:37

1、我主张定投优秀主动基金为主。定投寛基指数基金年化收益率20%是办不到的,因为寛基指数长期年化收益率就是10%左右。我刚做了个测算,如果从2015年6月最高点每月10日定投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110026每月1000元,到今年3月9日,累计投入69000元,累计总金额92972元,年化收益率10.27%。
2、“估值不便宜”在今后A股可能会成为常态,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议题之一,就是探讨估值不便宜情况下的定投问题。我的方法是股债配置定投,即使一段时间买高了,也可以通过以后年度股债再平衡达到降低持仓成本的目的。
3、择时是很困难的,事后看得很清楚的东西,事前根本没法预判。就像当下的市场,“不便宜”这个结论可以下,但是上下皆有可能。我的应对方案就是股债配置,坚持定投,进可攻退可守。想躲过暴跌,暴涨也大概率跟你无关。时间拉长了,暴涨是陡峭的尖顶,暴跌是陡峭的尖底,我们投出来的就是一个市场平均成本。赚成长的钱就够了。

2021-12-01 03:32

说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