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Q2财报扭亏背后:年活跃商户数创新高,本地供给织就基本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上周五,美团发布二季报,财报显示多个数据有所“回暖”。今年第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509亿元,同比增长16.4%,经调整盈利20.6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2亿元。

作为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老玩家,美团仍在坚守零售这门重资产低毛利的“苦生意”,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尝试,开掘实体零售的新增量——即时零售。

从财报中可以注意到,即时零售成为高频词。财报电话会上,美团高管表示,作为外卖业务的延伸,美团闪购的长期单位经济效益潜力与外卖相似,相信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

即时零售能否成为拉动美团的下一个飞轮?关键不在于配送端的竞速比赛,而在于扎根本地实体,守好即时零售的货品基本盘。

过去,传统电商零售平台在“快与更快”的赛场上比拼,努力将次日达升级成当日达,甚至继续翻越“小时达”的山巅。但对外卖这种业态来说,“半小时送达”其实是一个起跑线的位置。

当前即时零售的比拼,已经不只在于“快”,况且美团通过餐饮外卖业务的磨炼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一块的难题。二季度,美团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3%,未来还将借助无人车、无人机、智能调度系统等继续优化运力,并探索更多新领域和新场景。

对即时零售而言,更大和更迫近的挑战在于“本地供给”。

用户消费习惯的迭代总是跑得比商品供给的扩充要快。今年上半年,因多地疫情反复,传统电商陷入发不了货、收不到货的物流困境,越来越多人开始把外卖当作快递使用,“最快30分钟达”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履约确定性的追求。

与此同时,外卖平台上商品供给的品类丰富度、可选空间都还不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需求,比如,去公园前临时想外卖买张野餐垫,要么是没货,要么是只有少量花色单一的产品。

可以说,即时零售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价格由供给端主导,先进入的供给者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对本地供给商户来说,这段时间也正是一个红利期。今年1至7月,美团平台上的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同比增长54%,其中夫妻小店增幅达110%。此前央视报道的案例也是一个典型——90后老板杂货店上线外卖,实现月销100万的“逆袭”。

今年二季度,美团平台年活跃商户数增长至920万,创下历史新高。从小米、无印良品、丝芙兰等连锁品牌,到街头巷尾的夫妻杂货店,越来越多本地实体加速涌入美团,开启“万物到家”模式。

如果上述本地商户持续增长,供给端就会逐渐丰富起来,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又会变成需求主导型,此时,整体的价格会降低,消费者会获得更大的实惠。最终,市场会进入一个供需两端都相对稳定的出清价格上,即时零售进入成熟状态。

从结果来看,二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至41亿笔,其中美团闪购订单数量3.9亿单,同比增长42%,日均单量达430万。

尽管交易用户数据环比有所下跌,在上季度6.93亿的基础上减少了0.09亿用户,但平台用户人均交易频次同比增长16.2%至38.1笔,美团走入了一个用户活跃粘性及生态系统更强的阶段,消费者“外卖点万物”的习惯也在逐渐固定下来。

当互联网高速增长时代已成为过去式,美团今天的成绩可以总结为在“谨慎”的战略下守增长。对未来的美团而言,还需持续深耕本地供给,与线下实体零售商一起,让即时零售的飞轮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