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24年一季度报分析——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8

让利润飞一会!
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整体营收和利润分析

(2)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3)利润表各指标分析

(4)资产质量分析

(5)员工薪酬问题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浦发银行近期发布了23年的年报和一季度报,其中一季度净利润更是增长了10%,属于遥遥领先的水平。我在前一篇文章已经分析过浦发银行23年年报了—结论就是卧龙凤雏争倒数第一的问题。那么今天分析一季度报,探讨浦发24年是否已经开启了“遥遥领先”的节奏

一、整体营收和利润分析

在上市的42家银行中,浦发银行以净利润10%,荣登第11名,从之前的倒数前几名,一跃成为班上的优等生。在营收同比下降5.7%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个收益率,确实要给管理层点个赞。净利润率在股份制银行中遥遥领先,那么是真是假,接下来一探究竟。

报告称,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453.28 亿元,同比减少 27.51 亿元,下降5.72%;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14.90 亿元,增长 3.40%。实现利润总额 203.51 亿元,同比增加 8.44 亿元,增长 4.3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4.21 亿元,同比增加15.90 亿元, 增长 10.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72.14 亿元,同比增加 40.30 亿元,增长 30.57%。

去年有售卖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的收入,今年没有。实际如果刨除这一因素,浦发集团的扣非营业收入应该是同比增长3.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57%。这个净利润妥妥的可以排到42名上市银行的第一名。不得了,小浦这一次24年春季考试,全级倒数第一,直接考到全级第一,牛!

第一部分总结,业绩很漂亮,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了,小浦考试这么牛,有没有作弊呢?

—————————————————————————————-

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净利差指标:因浦发一季度没有披露对应的数据,我在上一篇文章——浦发23年年报分析有做具体阐述,这里仅把上一篇的结论挪过来。24年一季度的净利差应该与23年变化不大,可以做个参考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扣非/加权):和23年同期的2.1%对比,有一定程度改善,为2.64%。因为23年一季度太差了,对比22年的3.26%还差一大截。

第二部分盈利能力指标总体来说,有改善,但是还是股份制垫底的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这部分具体的分析可以看我分析23年浦发年报的文章

—————————————————————————————-

三、利润表各指标分析:

把整个利润表转化为百分比报表,另外算出同比增幅和同比增加值,看颜色深的那几项就是变化最大的项目了

(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72%,减少27亿,去年有售卖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的收入,今年没有。实际如果刨除这一因素,浦发集团的扣非营业收入应该是同比增长3.40%,有一定幅度增长

(2)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6.36%,减少19.3亿,主要是利息收入减少导致,利息收入减少了14.68亿。

(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0.86%,减少8亿。主要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导致,同比下降9.67%,下降8.9亿。

(4)投资损益:同比增长37.69%,增加34.99亿,对于银行来说,主要投资的是债券和非标资产为主,但是具体科目没列出来,无法详细分析

(5)其中:主要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产生的损益,同比增长1593.53%,增加了22.15亿,增长了15倍!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贷款和应收款项、公司债券(一般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连接到基础资产的金融资产。——也就是大部分以债券为主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产生的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以摊余成本计量且不属于任何套期关系的一部分的金融资产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在终止确认、重分类、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或确认减值时,计入当期损益。——那就是通过债券类金融资产产生了资本利得

如何通过债券类金融资产产生资本利得?这个问题我询问了kimi,有如下答案:

其实本质就是两大类,一是通过售卖之前的购买的高收益债券,因23年利率下行幅度较大,这部分高收益的债券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得资本利得,或者是卖出高收益债券购买低收益债券,从中获利。二是通过主动运作的方式取得资本利得,例如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杠杆投资等操作。

找出浦发23年一季度报做对比,23年一季度该指标是1.39亿,22年该指标是9.27亿,24年该指标是23.54亿。那么可以判断,大部分的收益来源于方式一,也就是售卖高收益债券。

那么这里带来的问题就是,把高收益的债券卖了,充当一时间的收益,以后咋办——低收益的债券带来的是持续的低收益

(6)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增幅-852.80%,减少39.57亿,也是值得重点分析的指标

这个问题,借助kimi的回答:

主要是银行持有的公允价值变化的标的变动引起的,例如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衍生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我查看了附注,没有具体指明是哪类产品。

(7)营业支出:这个项目浦发同比节省了35.95亿的成本,增幅达到12.59%,也是影响比较大的项目,主要是信用减值损失方面,少计提了32亿元,同比增幅20%

浦发少计提的32亿,是因为资产质量的改善,不用计提那么多?还是因为资产质量改善不大,但是想做大净利润,从而减少计提?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故意为之的。这个问题留到资产质量分析章节解答

(8)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了6.66亿的费用开支

第三部分总结,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这些指标都无改善,更多的靠投资收益中的部分,这部分收益又不稳定,一方面卖了挺多高收益债券赚了点钱,一方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里又亏回去了

———————————————————————————————————————

四、资产质量分析

(1)资产总额:24年一季度是90534亿,23年12月末是90072亿,同比增长0.51%,基本不增长了,主要还是受到核心资本充足率低的影响,被限制了,无法扩张规模,或者是采用休克疗法,暂停规模扩张,先修复内在盈利指标。浦发应该是二者兼具吧

(2)不良贷款率:最新是1.45%,23年末是1.48%,下降0.03%,略有改善

(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3年末8.51%,最新是8.41%。还在继续降低中,这个指标严重限制浦发的规模增长,都要触及监管红线了。

(4)拨备覆盖率:23年末170.19%,最新是170.01,没怎么变化。但是这个值对比起其他股份制银行,是真低啊,做为调节利润的蓄水池,水池见底很多年了。

(5)新生成不良率:该指标是原生指标,即今年有多少贷款由正常贷款变成了不良贷款,因为浦发没有披露这一指标,可以结合公式计算:新生成不良率=新生成不良贷款/贷款总额。因为不良余额增量=新生成不良—核销—其他手段处理的不良。因此新生成不良的下限=不良余额增量+核销

因为报表没有披露核销数据,因此该重要指标无法生成数据,无法进行分析

(6)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衡量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24年一季度是172.84,23年是173.51,下降 0.67 个百分点,降幅不多,影响不大。

第四部分资产质量分析总结,依靠低增速的总资产规模增长,浦发在内部逐步修复之前的不良贷款,资产质量情况有逐步的改善
——————————————————————————————————-

五、员工薪酬分析

先学习下这个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通常在会计学中被视为一种负债,而不是费用。这是因为应付职工薪酬代表了企业对员工未来服务的承诺,即企业欠员工的工资或福利,但这些服务尚未提供。一旦员工提供了服务,这些应付款项就会转化为费用,体现在利润表中。

具体来说:

负债:在会计上,负债是指企业未来需要支付的款项,无论这些款项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付职工薪酬是一种流动负债,因为它通常在一年内支付。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了产生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当员工为企业提供了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即工资和福利)就会被确认为费用。

因此,应付职工薪酬在支付之前是负债,在支付或确认服务提供后则转变为费用。在会计报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通常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部分,而相关的费用则体现在利润表中。

(1)应付职工薪酬的变动:(负债表)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为138.79亿元。

2024年3月31日应付职工薪酬为105.6亿元。

应付职工薪酬在支付之前是一年期以内的流动负债,代表在3月31日这一天,还没支付的员工薪酬是105.6亿元。

(2)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的现金:(现金流量表)

2023年1-3月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是130亿元。

2024年1-3月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是97亿元。

这里显示,2024年1-3月支付给职工的现金比2023年同期减少了33亿元,

(3)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利润表)

2023年1-3月的业务及管理费是116.5亿元。

2024年1-3月的业务及管理费是112.6亿元。

这里显示,24年对比23年的业务和管理费只有不到4亿元的变化。从应付职工薪酬的定义中,24年1-3月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员工为企业提供了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即工资和福利)就会被确认为费用。

此情况的本质就是:当费用没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时候,而支付给职工现金有较大幅度降低。我比较认可谷子地文章分析的,就是已经计提了费用,但是克扣下来了这33亿元,没有发给员工。而这并不会影响一季度的利润(因为已经计提了),但是有可能二季度利润不足的时候,因为还没发放到员工手上,可以反向计提,用于增补利润,是一个33亿的蓄水池。
——————————————————————————————————

全文总结:总体来说,浦发一季度的增长并不是靠什么五大赛道发力,主要就是下面几个原因:

(1)投资损益同比增加了收益34.99亿元,其中通过变卖高息债券,同比增加资本利得获利22.15亿,那么剩余的12多亿元的投资损益是如何获利的,报表并无列出,是不是也是变卖非标资产获得的呢?——现在卖了高收益资产,以后吃什么呢?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多亏损了39.57亿,此类产品主要是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衍生金融资产等,具体哪项亏了,不可查。

(3)信用减值损失少计提了32亿,也就是多出了32亿的利润,经过23年的年报和24年一季度报的分析,资产质量应该是在改善中,少计提也是比较合理的。

(4)员工薪酬方面,对企业来说已经计提了和去年基本同等水平的员工薪酬,只是从中克扣了33亿元,没发给员工。为何这么做?——最坏的情况也许是打算二季度万一不景气的时候,再反向计提,增补净利润?——最好的情况也许是二季度利润增速火箭起飞,给员工发个丰厚的二季度奖,当做惊喜?#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SH600000)$

全部讨论

对于克扣薪酬来说,最坏的情况感觉已经发生

05-10 08:46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