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尔芯上市招股书造假,公司及董事长黄学良等被罚款1650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中国证监会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2C,曾用名:上海国微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思尔芯)进行了处罚,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2020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合计1536.72万元,占当年度营业收入的11.55%,虚增利润总额合计1246.17万元,当年度利润总额的118.48%。

据思尔芯招股书,该公司2018年到2020年的总营收为2119.44万元、7176.01万元和1.33亿元,净利润为-621.79万元、-985.34万元和1010.72万元。

扣除虚增的营收和利润,2020年实际营收为1.176亿元,净利润为-235.45万元,并不符合上市条件。

思尔芯S2C的产品是集成电路EDA软件,即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自动化设计软件,是用于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设计、仿真、验证用工业软件。

在芯片制造中除了光刻机外,EDA软件也是明显的一个卡脖子工程,长期以来被美国等西方公司垄断。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华为团队联合国内EDA企业,联合打造了14nm以上芯片EDA软件,目前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而思尔芯就是要蹭这个风口,但它并不是为了真正做EDA软件,而是以这个为幌子,骗取国家补贴,骗取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的投资,进而上市再收割股民和基民。

根据行政处罚书披露:

2020年思尔芯通过虚构销售交易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812.17万元,对应虚增利润总额782.78万元。

2020年2月,思尔芯向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销售EDA软件产品。2020年7月,思尔芯确认销售收入为632.08万元,利润总额为632.08万元。

但这笔销售交易是虚假的。相关EDA软件产品及许可证的实际交付时间为2021年12月,为证监会选中思尔芯作为科创板IPO核查公司并开展进场检查后,思尔芯和紫光同创后补的交付手续。紫光同创在软件并未交付就签署了验收单并支付全了部款项,与合同载明的在软件交付日支付货款的约定不符;紫光同创购买思尔芯软件并非出于真实的业务需要,实际使用数量少、使用频率低,且并不在意实际交付的许可证数量的多寡。

2020年11月,思尔芯与成都焱之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思尔芯向焱之阳销售设备及软件产品。思尔芯于2020年12月确认销售收入180.09万元,利润150.70万元。

这笔销售交易也是虚假的。第一,思尔芯2020年并未交付设备,相关硬件设备的实际生产时间为2021年,而相关软件产品需要搭配硬件设备才能使用。第二,焱之阳对思尔芯的采购与国微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国微集团为思尔芯实控人、董事长黄学良实际控制,为思尔芯的兄弟企业)对深圳开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焱之阳的母公司)的采购互为前提。第三,焱之阳采购思尔芯产品的目的系申请政府补贴,并非出于真实业务需求,且在相关软件的许可证过期后也并未要求思尔芯更新软件许可证授权。

2020年思尔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724.55万元,对应虚增利润总额433.35万元。

思尔芯通过向名义客户上海图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埃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产品,提前确认对终端客户的销售收入427.8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2.94万元。图漾科技、埃瓦智能并非思尔芯产品的实际使用方,而是思尔芯为帮助其终端客户(即实际使用其产品的客户)享受政府补贴价格,代为寻找的名义客户,上述名义客户不承担思尔芯原型验证设备的生产、质保、验收、退换货等义务,也不具有对思尔芯的付款义务。

思尔芯提前确认对牛芯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的销售收入61.06万元,虚增利润总额37.08万元。

提前确认对超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越科技)的销售收入235.65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43.33万元。

对牛芯半导体和超越科技销售交易中涉及产品的生产、交付时间实际为2021年。

此外,2020年思尔芯还少计提利息费用30.04万元,对应虚增利润总额30.04万元。

证监会决定:

对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思尔芯实控人、董事长黄学良,思尔芯董事、首席执行官、总经理日本人Toshio Nakama分别处以300万元罚款;

对思尔芯董事、资深副总裁林铠鹏,思尔芯董事、资深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熊世坤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

对思尔芯首席财务官黎雄应处以150万元罚款;

对思尔芯监事会主席杨录处以100万元罚款。

罚款总额合计1650万元。

思尔芯实控人、董事长黄学良,男,1963年2月出生,国微技术董事局主席,国微集团董事长。他早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后进入深圳先科集团工作,先科集团衰落后,黄学良出来创立、参股了多家企业。黄学良还是中国半导体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鸿泰(深圳)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是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深圳操盘手。

2012年底,黄学良实际控制的深圳国微电子被紫光国芯(002049)并购为子公司,该公司也改称紫光国微,黄学良曾成为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紫光国微卷入了紫光系的破产风波。

2016年3月,国微技术(02239)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股价为1.54港元/股,总市值为5亿港元,交易并不活跃。黄学良夫妇占据公司50%以上的股份,是实控人。

2018年6月,国科微(300672)发布公告:该公司子公司天捷星科技收购黄学良、祝昌华等七名自然人的深圳华电通讯100%的股权,成交价为3.6亿元。

2020年12月,明微电子(688699)上市。其前身为深圳国微电子的子公司,再往前追溯为先科集团集成电路团队,为了上市而分拆。该公司实控人王乐康曾任国微电子高管。黄学良是该公司持股5%以上的第三大股东,目前已经套现退出。

在深圳的国微大厦,国微技术明微电子、深圳华电通讯、国微电子都在一起办公,甚至共用前台。

黄学良还是新三板视美泰(835823)的实控人,该公司2019年主动摘牌。

另外,参与思尔芯造假的紫光同创,与黄学良关系匪浅,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祝昌华也是国微电子和国微技术联合创始人,2018年和黄学良一起将自己持有的深圳华电通讯股份卖出。另一家牵涉造假的埃瓦智能也接受过黄学良等投资。

具体到思尔芯身上,该公司并不是黄学良创立,而是其收购而来,先为国微集团子公司,叫国微思尔芯,后来为了上市而分拆出来。

2022年7月,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等人落马。2023年9月28日,因贪污4.7亿,为亲友非法牟利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8.9亿,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4645万赵伟国出庭受审。

同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一系列高管落马,包括大基金总裁丁文武、华芯投资总裁路军,其中一人是黄学良任董事长的鸿泰(深圳)产业投资基金总经理王文忠。

2021年12月,证监会对思尔芯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了招股书造假的问题。

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上市申请。2023年12月,思尔芯被处罚。2024年2月春节前处罚被公布。

结语:这种诈骗,居然也就罚款了事,相信后续也会换一个马甲公司来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