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2喜欢:12

绿电绿证调研交流。

Q:未来绿电、绿证增长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A:本次政策文件提到绿证要和碳市场、CCER充分衔接。虽然目前还未衔接,因隶属于2个不同的部门(碳市场隶属于生态环保部,绿电交易隶属于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环资司),不同部委间还需进一步沟通协调,但衔接的趋势还是很明显(目前碳市场碳价一般约65元/吨,折算1MWh绿证对应价格是0.073元/kWh,还远高于2023年绿证交易约0.04-0.05元/kWh的溢价;折算关系大概是1MWh电量一般对应0.1229吨标煤)。一旦相关细则出台,政策被打通,碳交易市场的碳价还会往上走,因目前欧盟碳价约300-400元/吨,有时甚至更高。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将细化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目前全国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每年都在往上提升(比如2024年北京为21.7%,2023年为19%;每年每个省都会在前期的基础上提升1、2个百分点)。不过目前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基本都是分解到省,然后由地方政府和地方电网企业、省电力公司组织完成该指标,但还未分解到大用户。而本次政策很重要的一点是明确要把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到大用户(尤其是炼钢炼铝等高耗能企业)。一旦分解到大用户,绿证和绿电的空间就出来了。2023年国网公司经营区高耗能用电量为1.75万亿kWh,而全社会用电量为7.19万亿kWh,高耗能领域用电量占比约25%,若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向高耗能企业倾斜,绿证和绿电空间将很大(如前所述,2023年绿电交易量仅超700亿kWh,绿证交易量对应仅约250亿kWh)。未来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再出细则的概率较大。而高耗能企业愿意使用绿电,一方面是绿电价格相较其使用煤电价格便宜(因高耗能企业使用煤电价格不受20%涨幅限制),另一方面是使用绿电不占用其能源消费总量(目前政策规定使用绿电能抵扣能源消费总量)。

出口型企业由于碳足迹等要求在2024年可能维持抢购绿电。目前各个国家对碳调节关税的政策要求和热情越来越高。

在保障性收购新能源比例持续降低的大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愿意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尤其是补贴强度不那么高的企业愿意放弃其补贴来参与。目前国内新能源被保障性收购的比例约60-65%。即很多新能源项目还是和电网公司签订保障性收购合同,不太愿意参与市场化交易。但政策规定未来3年新能源要逐步参与市场化交易,保障性收购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在此趋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愿意参与绿电、绿证交易,尤其是补贴强度不那么高的企业愿意放弃其补贴来参与。

@今日话题 @知常容小吴 $中国神华(SH601088)$ $兖矿能源(SH600188)$ $陕西煤业(SH601225)$

全部讨论

03-22 16:57

绿证绿电调研交流

这方面考虑不应该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