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3】学习等待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0年的头四个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A股的起伏,估计非“升腾跌宕”莫属:延续去年底的小牛市,1月2日跳空高开,股市迎来开门红,收于3085点;在对“春耕”行情的乐观预期中,新冠疫情爆发,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录得-7.72%,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随后上证指数八连阳,离万众期待的“九阳神功”仅一步之遥,历经11个交易日回到节前点位;正当国内疫情逐渐好转之际,国外形势迅速恶化,受此拖累,上证走出M型走势,再创新低;随后,进三退二般地艰难爬坡,终于在4月最后一天站到了2860点。
杨天南先生在《一个投资家的20年》里写到:我们在80%的时间是赚不到钱的,所有的盈利来自余下的20%的时间。他的公开组合记录,也一再验证了股市里的“二八法则”。这或许提示我们,投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待。
等待合适的来球。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人总想要买进太多的股票,却不愿意耐心等待一家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每天抢进抢出不是聪明的方法……近乎怠惰地按兵不动,正是我们一贯的投资风格。如上对照,自己经常犯的错误有:一是经常根据股市账户余额而不是在合理区间结合市场环境买入,闲钱拿不住;二是交易有些频繁,总怕错过机会,心里稳不住。巴菲特曾借用棒球来比喻投资:市场中从不缺乏投资机会,这就好比一个击球手站在本垒里,棒球会不断地从垒前飞过一样;不要每球必击,相反,要有耐心,让球飞吧,等待好球的到来。——这真是恰到好处而又形象贴切的经验传授了。那么,如果等到“好球”来了,该怎么做呢?继续听听股神的另一个比喻:好机会不常有,天上掉金子的时候,要用桶接,不能用顶针接;当机会来临时,你就全力以赴,孤注一掷,重金下注;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
等待播种后的花开。春种一粒粟,秋天才能收万颗子;买下一个门店,往往一年甚至数年才能收回成本;放入银行的存款,到期后才能获得本金和收益……这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在投资股市时却容易被我们抛之脑后。“市场先生”的情绪捉摸不定,买入股票的我们也常常备受煎熬:要么短暂上涨后快速下跌,被无情地遗弃在高高的山岗;要么阴跌不止、不见起色,在羡慕嫉妒中眼睁睁看着别人的股票飘红上扬;甚至一买就套、越买越套,长时间蹲在绿油油的深坑里黯然神伤;好不容易艰难解套、赶紧卖出,结果卖出的股票一路疯涨,就此与牛股失之交臂、徒呼奈何!以上种种,皆是没有看清股票的本质,幻想着一买就涨、一夜暴富。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股票,其实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以部分股权拥有者的眼光,以经营企业的角度,去看待股票背后企业的成长,才能理性对待价格的涨跌,不以涨喜、不以跌悲,敢于亏损,敢于盈利。巴菲特还说,我从不试图从股市里赚钱,我购买股票是建立在假设明天股市关门,5年之内不再开市的基础上的。倘若明白了这些道理,守得云开见月明,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等待心性的成熟。芒格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这或许是中国的老话“四十不惑”在股市中的体现。股市是人性的放大器,多少投资者不断轮回在贪婪和恐惧之间。作为公认的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指出,一个投资者最大的敌人不是股市,而是自己;他们或许在数学、金融、会计等方面能力超群,但是如果不能掌控情绪,他们将无法从投资中获利。他还曾说,真正的投资者几乎从不被迫出售其股票,也不会天天关心股票行情。从忙碌紧张的盯盘中解脱出来,不要让红红绿绿的喧嚣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在等待好时机和好收获的时候持续学习进化,在投资的实践中不断磨炼心性,如此,好运或许就在前方等着自己。
4月30日,北京的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降为二级,全国两会也确定于5月21日、22日召开。这个春天,可能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经济最艰难的时期,现在,终于等来了逐渐的复苏。“春天”不会缺席,它只是晚来了一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