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华医药:投资道理有一套,公司经营不突出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喜欢:5

$沃华医药(SZ002107)$ 

作者:路遥

投资有一套的“巴菲特·赵”

提起赵丙贤,估计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他确实在国内投资界有一定的名气。其2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坚持巴菲特的价值理念,而且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5月赵丙贤都要去美国奥马哈小镇参加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可以说是价值理念最忠实的信奉者和践行者。所以他被《华尔街日报》称之为巴菲特·赵。

公司办公楼

赵丙贤早期以资本运营起家,后在2007年转入实业,其控股的沃华医药在中小板上市。在局外人看来,投资者看中沃华医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看中赵丙贤的资本运作能力。因为沃华医药上市这么多年,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相较于沃华医药的经营成绩来说,赵丙贤在投资界的成绩反而要好的多。局外人大致整理了一份数据表来了解一下赵董事长在投资界所取得的成绩:

上面表格中只是赵丙贤投资成绩的一部分,目前其控股的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旗下拥有众多的独家医药产品储备。据相关公开资料表示,集团共有药品生产批件340个,独家产品30个,拥有六个中心,七家GMP制药公司,三个营销平台,一家中药研究院。七家制药公司,其中包括上市公司沃华医药,西安世纪盛开,贵州长生药业,通化卫京药业,辽宁康辰药业,南昌济顺药业,云南腾药等。其中康辰药业和济顺药业在2015年成功并入上市公司,成为沃华医药的子公司。

办公楼大门口

目前赵丙贤除了担任沃华医药的董事长之外,还兼任上市公司罗莱家纺董事,云南腾药董事长,青岛康济生投资董事长,青岛中证万融董事长等职务。之前,其还曾担任过上市公司上海电气副董事长,上市公司大杨创世董事,上市公司广电电气副董事长,上市公司登海种业董事等众多职务,可以说他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资本运作的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见解,投资方面确实非常有一套。

不过相对于他投资方面的高超来说,其经营的沃华医药则要逊色许多。

公司经营不突出

沃华医药是一家以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中药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万和堂药庄,拥有近200年历史。目前公司有15个中成药独家品种,其主要产品有三种,分别是心可舒片、骨疏康片和荷丹片,这三种产品占到公司总营收的87%。除此之外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知名医药品种,比如琥珀消石颗粒、鸢都感冒颗粒、脑血疏口服液等。

脑血疏口服液

公司以专利药为核心产品,其中主打药品是心可舒片,占到公司营收的51%。心可舒片在国内心脑血管成方药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纯天然植物类药品,属于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2015年公司成功收购了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后,这两家公司的主打产品骨疏康片和荷丹片成功进入到沃华医药的产品序列中。据了解,骨疏康片和荷丹片同样都是独家产品,都属于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其中骨疏康片主治中老年骨质疏松症,荷丹片主治高脂血症。

骨疏抗

虽然公司董事长赵丙贤在投资方面很有一套,但是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来,受制于产品单一,公司的营收、净利润一直徘徊不前。直到2015年公司成功并购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之后,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规模才略有改观。不过,好景不长,在最近两年内,公司增收不增利,持续的盈利能力并不明显。

上图是公司近9年以来的营收、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数据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近些年以来的经营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上市后到2013年,公司的营收规模非常小,盈利能力非常差;

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公司营收开始突然增长,净利润更是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公司的主打产品舒可心在2013年成功进入医保目录,整个2014年舒可心销售突飞猛进,促使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走强;

第三个阶段是2015年至今,2015年公司受益于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的财务并表,营收规模以及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增长。不过在2016、2017年,虽然公司的营收一直在大幅增长,但是公司的利润却在下滑。

公司产品

在业绩不善的情况下,公司分红次数也是屈指可数,据查询,上市十一年公司仅三次分红,加在一起才8000万。

面对公司多年来并不优秀的业绩情况,在股东大会现场,公司董事长赵丙贤对参会的投资者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中药的行业特点造成的。首先是因为新药的研发和审批上市需要特别长的时间,新药上市后还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学术推广过程才能被医生接纳使用。前前后后一款药差不多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中药行业的投资周期非常长。

办公楼大厅

而谈到最近两年公司增收不增利时,董事长表示主要是因为最近两年销售费用的大幅投入造成的。公司为了未来销售和利润的增长,目前正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市场推广中的一些临床试验、学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受此影响,利润降低。

医保控费影响之下销售承压

国家新的医保目录在2017年2月发布,中成药获益良多,调入品种力度很大,但是与之前一版的医保目录比较,新版目录对中药注射剂、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营养类药品等大比例的进行了限制。虽然沃华医药的产品并不涉及到以上的限制内容,但国家强制性的医保控费政策却是大大出乎了公司的意料。

大厅门口摆放的牌子

据现场公司高管解释,在此之前,医院的药品销售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60%,而现在随着国家的医保控费政策实施,国家对三甲医院有一个相当严格的考核指标,要求三甲医院的药占比控制在不超过30%。

据局外人了解,受国家医保控费政策的影响,医生诊疗过程中开药习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前提下,超常规高价药、高值医用耗材、效果差的辅助用药等统统被压缩,而这基本对所有的药品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股东大会现场,公司董事长也表达了对此的担忧。虽然公司有新产品进入了医保,但是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两票制和医保限费政策,可能今年会比较困难。公司之前做了销售预期规划,但针对现在实际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对困难估计不足。

大厅右侧的大楼布局指示图

针对董事长所说的困难,局外人也特意查询了一下目前国家涉及到医药行业的一些相关政策,发现情况确实比较严重。从2016年开始,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涉及到的制度繁多,对医药行业来说影响深远。

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流通“两票制”改革、医药行业规范整顿、药品招标降价、医保控费以及降低医院药占比等。受这些政策的打压,医药制造业整体增速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国家实行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根本目的是改变支付模式,打破以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倒逼成本改革,提升国家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请看下图:

上图就是医保控费图谱。

在医保控费之前,医药企业出售药品一般要通过省和医院的双重招标,招标过程中的公关成本以及支付给医生的回扣等情况都计入药厂成本。对医药企业来说,成本拉高之后,药品可能存在药用价值大打折扣的情况。而医院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虽说是公立医院,但大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通常喜欢用价格高的药来创收。在这个过程中,医药企业跟医院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团体,双方彼此都喜欢利润大的高价药。在这种情况下,病患吃不消,国家医保基金同样吃不消,所以医保控费就出现了。而且制定的标准相当严苛,不仅采取了单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方式,还要求医院药品的营收占比不能超过30%。所以目前我们如果去医院看病可以发现,医生不敢再随便给你开高价药,更不敢多开药,而医院为了盈利就只能多开检查费用。

公司展厅

医疗机构受到限制,作为其上游供货方的医药企业情况就更加糟糕了。那些高价药、无效的辅助用药首当其冲,完全被医生舍弃,大部分的药品销售都受到了影响,所以说公司董事长所言非虚。

医保控费从2018年正式开始,受医保控费制约和打击的中药注射剂企业、营养类药品企业、抗生素类企业的销售肯定会首当其冲的下降。赵总在会议中以步长制药为例进行了说明,因为步长制药营收占比最大的丹红注射剂就属于国家重点打击的中药注射剂品种,所以步长制药从刚上市时的1000亿市值跌到现在的300亿市值是非常有道理的,感兴趣的读者可移步对话录了解。

产品单一逐步改善

自上市以来沃华医药最大的问题在于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长期的依赖心可舒这一单品。在2015年收购骨疏康和荷丹片之前,心可舒的营收占比一直高达近90%左右,除此之外,公司就没有特别突出的产品,而这也成为沃华医药发展最大的制约,造成公司总体的营收增长缓慢。

在公司三楼电梯间对面的休息区摆满了书

不过自公司2015年成功并购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之后,公司获得了强力的医药产品,骨疏康片和荷丹片,使公司的主打产品成为三种。而随着2017年医保目录的调整,公司上市近10年的一款疗效不错脑血疏口服液也进入了医保目录,再结合公司众多的普药品种,公司产品结构开始丰富。在公司已经搭建好的销售网络中,这些药品资源共享、协同增效的威力开始显现,公司的营收规模开始放大。

虽然短期看,受制于销售费用的增加影响了利润,但长期来看,公司业绩增长是可以期待的,不过这个过程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公司的主打产品都面临着相当多的竞争对手。请看下图,局外人整理的公司主要产品图表:

以上图中是公司主要的几种产品,目前公司产品中销售占比最大的依旧是心可舒、骨疏康和荷丹片,这三种药品的营收占比依旧高达86.91%,其他药品营收占比虽有上升,但依旧占比较小仅13.09%。不过,公司单纯依靠心可舒的尴尬局面已经缓解,心可舒在2017年的营收占比已经下降至51.2%左右,而这个数据在2014年之前高达90%。可以说,公司这几年调整产品结构做出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骨疏康和荷丹片这两种药品的销售,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请看下图:

从上面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沃华医药三款主打产品的销售都出现了增长,其中心可舒销售增幅15.6%,骨疏康销售增幅75.2%,荷丹片销售增幅37.3%。那骨疏康和荷丹片能否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呢?或者又能在较短时间内销售额达到跟心可舒一样的高度呢?在股东大会现场,公司董事长对投资者表示,从今年明年的情况来看,医改使得医药行业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对这两个药品的销售增长并不太乐观。但是从长远看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因为这两个产品都是独家产品,而且疗效非常好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目前看来,受制于国家医改政策,医药行业的销售承压,公司董事长以及高管也反复在会议过程中提示此点,暗示今明两年销售压力。在此局外人也要提醒广大投资者朋友,投资医药股一定要慎重观察其主营产品是否受国家医保目录限制对象,特别是以中药注射剂为主的。请留意以下图中产品以及背后的上市公司:

未来会并购不断,但以慎重为主

由于赵董事长浸淫国内投资市场多年,熟知国内投资环境和各种运作模式,从其投资经历来看可以说是并购方面的专家。不过,沃华上市11年以来并没有太频繁的并购,唯一的一次并购是发生在2015年沃华医药并购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会议室

在股东大会现场,也有投资者朋友针对公司的并购重组情况进行了提问。董事长表示,并购的风险非常大,即使在资本发达的美国,如果拉长到十年期来看,并购的成功率也就在20-30%左右,而在中国并购成功的概率就更低。国内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因为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之后才会转手卖人,而且在并购之前公司通过故意的造假或者隐藏等方式粉饰公司,一旦被收购后就可能踩雷。所以上市公司贸然去收购一家非上市公司是非常危险的,必须得通过上市公司之外的收购平台。收购之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等到完全符合上市公司的标准之后才能装入上市公司。

会前准备

通过局外人的观察,沃华医药收购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就是这种方式,先是通过赵总旗下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进行收购,通过长时间的业务、管理、企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改造之后才注入了上市公司。收购这两家公司三年的业绩承诺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

从上图数据来看,两家公司还是比较稳定的,由于2016年搭建销售网络导致两家公司销售支出费用大幅增加,导致都没有实现业绩承诺,但当初收购之时是按照三年时间来算业绩承诺。截止到2017年底,济顺制药没有完成业绩承诺,差额是234.6万。对于这个数据应该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A股市场中的并购重组大坑还是很多的。

会议现场

那公司未来在并购重组又是持有怎样的态度呢?局外人通过查询材料以及在公司现场了解的公司有关重组并购方面的消息特汇总如下:

1、上市公司不会随随便便去并购,而是通过赵丙贤控制下的并购平台北京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先进行整合,再尝试装入上市公司。之前北京中证万融医药投资集团旗下有6家子公司,其中康辰药业和济顺制药已经完成改造装入上市公司,另外一家西安世纪盛康失去控制,剩下的三家医药公司依旧处于整合期。

2、公司高管王炯曾对外表示过“集团公司确立了3123的核心战略目标,即到2030年收入达到1000亿,收购200个独家产品,打造中国中药领域的标杆企业。”按照公司此高管的表述,那公司未来将会有非常多的并购。而董事长也曾经表述过,希望能有一批长期的投资者,理解公司的收购战略,理解公司的收购平台,那样对公司的发展将会非常大。

3、收购的企业必须有“护城河”,表现在具体上就是要求被收购的企业一定有自己的独家产品。在股东大会现场,董事长也三番两次提到独家产品,所谓独家产品就是药品是具有国家保密配方独一无二的,比如类似于云南白药、片仔癀等。目前沃华医药有15家中药独家产品,其中7家属于独家医保产品。而中证万融已经受够了30多个独家品种。用董事长的话来讲“这30个独家产品就相当于公司有30个小云南白药,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4、并购过程中不使用杠杆,公司经营中无贷款,大股东没有股权质押。在股东大会现场,公司董事长对局外人表示,虽然公司目前股价下跌,成交萎缩,但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公司没有任何贷款,大股东没有任何股权质押。

红色衣服女士是公司监事赵彩霞、旁边男士是董事赵军,另一位是公司董事长

总体来看,公司规模不大,目前的经营算是不好不坏,尽管有很多独家产品,但中成药的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公司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不过董事长赵丙贤的投资理念、投资经历以及对公司的管理倒是独树一帜。进入公司你就能发现,普通的办公楼厂房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叫什么“服务他人楼”,“顾客第一楼”,“诚信楼”等等,这些名字很新颖也很少见。

最远端的是公司董秘跟律师

再就是公司到处可见董事长的两本著作《资本运营论》、《有效动作论》,在公司的年报中、展厅中、公司张贴的宣传栏中,甚至是会议室旁边的休息区都有一个大大的书架摆放着供员工借阅。可以说,董事长是用自己价值投资的理念来经营公司,来管理公司,但公司是否真的具有投资价值我们还需要耐心观察。

全部讨论

2018-08-20 11:13

长期投资,不知道多少年,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