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或带来汽车革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摘要:“加快推动大模型在汽车领域创新应用”高端研讨会在京召开

大模型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等多个环节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甚至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下半场带来革命性变革。但是,大模型落地汽车行业,会带来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的难题,以及系统级的安全问题,大模型“上车”还缺乏一系列标准。

基于大模型在汽车行业应用这一产业内非常关心的话题,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指导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车百智库汽车产业研究院与华为云,于5月10日在京组织召开了“加快推动大模型在汽车领域创新应用”高端研讨会。

行业专家以及20余家企业的高管在研讨会上发言,另有来自汽车企业、科技企业的众多嘉宾参与到研讨会中来。

与会的企业介绍了他们在大模型落地汽车领域探索的各种应用,以及大模型落地汽车行业将带来了一系列机遇,提出大模型落地汽车产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会议现场)

带来革命性变革,孕育大量机遇

近两年,大模型创新速度远超出汽车产业的创新速度。大模型对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与会代表认为,大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整个汽车的技术变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革命性变化”,首先,具有毁灭性,打烂一个旧世界再建立一个新世界,意味着一定会颠覆部分行业;其次,不可阻挡,没有力量能阻止大潮的到来;最后是速度快,会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到来。以自动驾驶为例,大模型一旦注入到自动驾驶领域,将是颠覆性的创新,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与会代表表示,受制于标准、法规等诸多难题,L4、L5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此前认为需要很长时间,但大模型的出现,可能把这些问题全解决掉。

业内认为,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而自动驾驶是智能化核心主题。因此,面对快速发展的大模型技术,需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大模型对汽车产业产生的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

汽车行业应用大模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一方面,汽车产业十分巨大,大模型落地汽车业将有较好的示范性,汽车领域必须全力拥抱大模型。譬如,大模型能变革车企的组织效能、业务流程、提升组织竞争力。还能优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体验,提升车企的产品竞争力,,以及在后市场服务都能带来很多新机遇。

另一方面,大模型是一个马拉松,各行各业都在做大模型,但现在为止都没有看到现象级的产品,没有找到核心的应用场景,致使真正实现商业变现、盈利的非常少,。如何推广示范性的运营,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大模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模型“上车”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大模型的落地汽车行业,也会出现数据、算力、算法、标准等一系列的问题,且存在系统级的安全问题。

未来整个智能化当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就是数据。对于自动驾驶大模型来说,与特斯拉相比,自主车企可以用来训练的数据非常少,部分大模型公司拥有的数据更少,数据量已经成为关键掣肘点之一。同时,数据的问题不仅涉及到数据的体量,还涉及到数据的质量,真正的“老司机”数据、有指导价值的数据更是不足。如何保证数据的高质量、大体量、完备性,是汽车行业大模型发展要思考的问题。

除了数据的问题,大模型落地汽车行业还面临云端算力和车端算力的制约。云端主要涉及模型训练过程,但是训练芯片仍受美国制约。车端算力挑战在于如何把模型部署在有限的算力平台上,并确保能够稳定高效运行起来。

对于数据与算力的问题,与会代表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共享。有代表建议推动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架构的智驾大模型的开发方案,通过众包数据采集的方式,将大量车的数据上传到云控平台,结合数据合成技术,希望做到95%是仿真数据、5%是实车数据。不过数据共享有一定难度,短期内很难实现,但算力共享是有可能的,有与会代表建议国家推动建设算力联盟,推动算力共享。

算法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感知领域、监督学习领域的算法做得比较好,但动态和决策系统的算法研发不足的。

大模型落地汽车领域还存在缺乏标准知道的问题。目前国内涌现了很多大模型,而围绕每个大模型的生态构建、开放程度、跨大模型的合作上也存在壁垒。对此,代表希望能够加快推动评价体系、宣传体系的建设。这需要有关部门来牵头制定大模型“上车”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出现系统级的安全问题。有专家在做大模型“越狱”时,可以让大模型“做任何我想让他做的事情”。另外,虽然大模型生成代码的正确性比较高,但生成时候也会出现幻觉问题、安全问题等。因此,与会代表建议在使用大模型的过程中,不要疏忽安全问题。

与会代表还讨论车企和大模型的技术如何更好协同的问题,从而尽快确定整车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的协同关系,来确保先进的算法、先进的技术能够尽快上车。大模型作为新质生产力,也需要可持续的商业保障,才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至于如何促进大模型落地汽车领域,与会代表建议以应用的需求为牵引,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其加以支持,并且对大模型“上车”给予方向方面的指导。

最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百人会还将组织进一步调研,和企业做更多深入讨论,解决汽车与大模型两个产业的供需深度对接问题,推动协同共享机制的建设,推动相关方面更好地支持大模型技术,营造大模型在汽车行业快速应用的环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