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有公司上调薪资,有公司借机裁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关心疫情也要关注我们的钱包。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着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无形之中也在重塑着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和非典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8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98万亿元。而在2003年,我国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只有1.57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18万亿元。

然而,即便在非典最严重的四、五月份,全国多个省份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仍然保持强劲增长。以云南为例,贷款投资甚至达到了近几年同期最好的水平。

而在居民杆杆率越来越高的今天,用户愈发下沉,不良和逾期攀升。对于消金企业来说,他们还能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吗?

每年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今年狼真的来了吗?我们采访了十位消费金融从业者,看看疫情对他们产生了哪些困境和影响。

XX催收公司:

“老板说,他真的怀念当员工的时候”

我做的是几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网贷平台的催收工作。

现在工资和提成都高,我负责的M12阶段,提成在35%左右。

即便这样,也招不到人,因为社会对这个行业存在偏见。

上周刚上两天班,总公司就通知放假。

老板说,这个月就这样吧,开工时间另行通知。

最后和老板商量的结果是,

2月份不论上不上班,都发半个月的底薪。

那天我俩聊天,他和我说,

真的怀念那会当员工的时候啊。

成都优卡科技:

“疫情期间,我们上调薪酬了”

这段时间,别的公司忙着裁员减薪,我们的工资却上调了。

过年期间公司发布通知:

每人(不区分转正与否)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津贴,

用于应对疫情期间的吃喝住行,即日起发放直至疫情结束;

为全体投保(包含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意外保险一年,保障额度20万;

疫情期间坚持在公司办公的,提供免费三餐和出行补贴。

我们老板是95后,他知道我们最想要什么。

蔚来汽车

“工资可以换股票”

这个月本来8号发工资,延迟到14号发。13薪可以换股票。

这个月车卖得不好。

即科金融:

“我们合作的医美机构基本上都关了”

我们市场部的员工基本上都在家待命,

微信电话联络合作商户了解情况。

目前和我们合作的医美机构,

绝大多数都是关门、延期开诊。

全国只有个别商家有进件,

(你说这几天还在做医美的是有多爱美,到骨子里了)。

可能客户觉得,他防护到位、而且人少不用排队,

加上打的那些针是对时间限制的,不打就没效果了。

现在所有员工都人心惶惶。

一线员工平常平均七八千工资,现在只有四五千吧。

具体的还要等发薪日才知道。

XX科技:

“逾期管理的好坏,决定我们的生死”

太难了。公司前端基本上只拿底薪。

经济下行,客户没有工作,

失去还款能力,导致逾期爆增。

前几天老板在群里发通知,

逾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死。

虽然没有明着说裁员,但是意思也差不多吧。

其实现在还好,毕竟过年大家都还有钱。

最难的是下个月。

XX场景分期机构

“线下消费消费场景5月份会报复性反弹”

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影响较大,

目前所有线下场景基本处于歇业状态。

以成都为例,复工必要拿到政府批复才行,

现在拿到批文的只有四五家。

消费者几乎都在家,消费需求基本被抑制了,

特别是医美、餐饮、KTV、旅游等。

民营企业大部分只发放基本工资,

国有企业复工较早,因此发的是全薪。

过去不起眼的线上场景,这次大放异彩。

“5·12”地震后,成都的消费力非常强,

随着天气慢慢炎热,疫情得到控制,

相信被压抑的需求会得到爆发。

所以5月是个时点,估计会报复性反弹。

XX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没有业绩,只有底薪”

工资照常,但是没有业绩,只能拿底薪了。

受疫情影响,我们的线下业务全面撤销,只有线上批款。

不过好在我们有延期绩效,之前的部分绩效分四个月发。

XX P2P网贷平台:

“每年都说今年很难,但是今年,狼真的来了”

身边很多人失业了,我们都在发最低工资。

前天开会,大家一起讨论针对年前客户的风险管理,

如果控制不住,很多客户会还不上款,

很可能还不是一两期的问题,

毕竟很多客户都是负债累累的。

还不能催收,催不好人家一个电话,连人带公司一起端。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要求M2阶段日回款率到30%就可以了。

年年都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但是今年,狼真的来了,而且是狼群……

XX支付公司

“公司正好可以借疫情裁员”

支行行业的裁员从去年就开始了。

年前汇付天下、杉德、环迅、微支付等都有裁员动作。

公司又不是事业编制,管不了员工死活。

自己能活就好了。

行业本来就不好做,现在找个借口,正好可以裁员。

海外业务:

“我们这一行,永远有市场”

疫情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我在国内做714。1000到600,6天,利率40%。

我做的都是大平台的还款客户,回款能达到95%。

不过疫情期间,老赖明显变多了。

受国内政策影响,我主要转印度市场了。

现在身在湖北,少出去一天,就少赚一天钱。

未来的形势说不准,不过我们这行,永远有市场。

尾声

疫情下的消费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同样在遭受着冲击和压力:线下业务停滞、线上贷款收紧、新项目延期或取消、逾期飙升、降薪裁员……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出台延期还款政策、加强逾期管理、开发线上场景、同时为了考虑员工收入,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都说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危机当下,比起焦虑,一些企业更关注未来的市场,新的机会。

“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市场的复苏,”花生好车联合创始人陈鹏云向消金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