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农业的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25回复:14喜欢:44
以色列面积21,946平方公里,首都耶路撒冷。北部为典型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南部为干旱的沙漠区。语言为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货币为谢克尔。是一个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国家,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以色列资源非常稀少,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积非常少,水资源非常缺乏。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约44万公顷,合60万亩,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县),占总面积的20%,而且可耕地一半以上的土地还需提水浇灌。以色列的农业、军火工业、钻石加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在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

一、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
    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农民收入相当高,人均年收入1.8万美元。分析以色列农业的特点,可以看出,以色列农业的成功得益于农业的集约化,得益于完善的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也得益于以色列农民的勤劳和努力。

    1、经营组织形式。以色列农业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布茨(Kibbutz)和莫沙夫(Mashav)两种形式。基布茨,以色列席伯莱语为群体之意,也可以称为集体农庄,是由东欧移民回国的青年出于对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向往而创建。基布茨组织现在全国有270个,成员总体有1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平均每个基布茨有450名成员,拥有500公顷的土地。基布茨最主要的特征有三点:一是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归集体所有;二是基布茨的所有收入包括其成员个人收入全部归集体所有,基布茨给每个农民按月发给生活津贴,生活必需品一律实行供给制,其余收入、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基布茨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每2年改选一次管理委员会,对基布茨内部事务进行民主管理。

    莫沙夫,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元的村庄。它是一种农业合作组织,既是一个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具有社会服务和经济管理的双重功能。莫沙夫的特征也有三点:一是莫沙夫的土地和水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属家庭个人;二是其他生产资料及收入均归农户;三是教育、医疗、文化、产品供销等统一由集体提供服务。

    2、经营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经营模式集中体现在农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一是土地高度集约化。以色列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基布茨和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所有的土地不允许买卖。二是水资源利用高度集约化。以色列国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淡水资源比较缺乏,加利利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淡水湖,淡水资源非常珍贵。所以,整个国家淡水资源的利用也实行高度集约化管理。国家给城市居民、单位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有指标控制,超指标用水均要加倍收费。正是由于这个制度,才诞生了以色列农业发达的节水灌溉系统。以色列的污水处理再利用程度很高,他们将城市污水处理净化后用于农业灌溉,远可送到南部的沙漠地区。三是生产组织高度集约化。主要表现在既具有高度集约化的基布茨和莫沙夫这两种组织形式,同时,整个全国农业生产经营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基布茨从生产到销售统一组织,莫沙夫的农户与公司签订销售合同,以色列绝大部分农产品就是这样出口到欧美各国。

二、以色列农业发展的举措

1.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以色列农业从种籽、育苗、栽培、灌溉、施肥、收割、加工、储藏、温室等每个环节都努力追求最佳效益,发展成高度专业分工的科技密集型产业。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其研究领域包括材料、化工、电子、基因、细胞、医学、生物工程等。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农业增产95%靠科技。以色列的农业奇迹表明,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的未来和希望就在于科技。

(1)滴灌技术克服缺水的现实

以色列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压力滴灌技术。滴灌比漫灌节水1/3到1/2,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到5倍,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有效的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使用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

滴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使每寸土地都渗透着高科技。以色列每开发一片土地,农业专家和农民总要先架设滴灌和喷灌设备,实施改土技术,循序渐进地扩大各种耐旱作物在沙化土地上的覆盖面。

(2)生物技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以色列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例如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培育抗病毒的柑桔、葡萄;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的番茄和各种花卉,并延长“货架寿命”增进其色泽;用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优良品质的香蕉;用“遗传调节”等生物技术,提高了产乳量和产蛋量。以色列牛奶总产量,从1950年的9,220万升,提高到2007年的117万吨。乳牛单产,从50年代的每头3900升,提高到2006年11.5吨。

(3)无土栽培技术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

以色列用无土栽培技术,将一些蔬菜等作物,种植在完全人为控制的“人工气候室”中,从而摆脱了栽培条件受地理和气候因素的限制。运用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避免由于用土壤作为植物生长介质引起的病虫害问题,也更有利于控制灌溉和农业机械化。以色列“人工气候室”中的番茄创造了每公顷最高单产500吨的纪录。

三、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模式总结

以色列农业现代化模式是依据本国农业资源禀赋走节水为中心的高科技的道路,农业科技始于节水,并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模式下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呈现出如下特点:

1.因地制宜

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地区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年降水总量为16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人均拥有量的3%。农业用水每年就需要30亿立方米,以色列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以色列70%属沙漠、半沙漠地区,只有地中海沿岸一条狭窄的地带和内陆的一些河谷,是适宜耕作的土地,可耕地面积只有4370平方公里,大约为国土面积的20%。面对这样的现实,以色列靠节水、无土栽培等技术,成功的解决了这两大难题。

2.循序渐进

以色列农业的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50年代建国之初,移民大量涌入,垦荒、兴建居住点成为浪潮,为农业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60年代—70年代滴灌取得了发展,推动以色列的农业革命,沙漠改造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增加。80年代,根据本国国情,适应国际化市场的需求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农业体系。

3.科技集成

以色列的农业现代化是由一系列的科技束支撑的。首先节水是以色列农业科技的开端,也是以色列农业科技中最值得借鉴的地方。修建输水管道,沿途连接地区性水利工程,形成四通八达的供水网络,为以色列统一调配使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滴灌的电脑化操作定时定量输水、肥适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水肥利用率达到90%;城市废水经过三级处理用于灌溉,每年使用污水量约为3亿立方米,使用污水比例世界第一;咸水淡化增加了色列水资源量,2002年海水淡化厂的咸水淡化已达4亿立方米;增建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亿~2亿立方米的水。其次针对土地的有限的现实,以色列发展无土栽培技术,沙漠栽培技术、沙漠温室大棚技术,通过电脑对对温室的施水、施肥、气温及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极大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最后以色列在农业生产对象上做文章,通过农业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技术、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自动化控制和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加工贮运技术等成为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4.政府支持

以技术立农的以色列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既是投资者、守护者又是开拓者。每年3%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投入,为研发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资金的支持。水法的颁布,资源红线的制定保证了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以色列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搭建了重要平台。

5.农民的高素质

建国初期,优秀的以色列人从世界各地回到祖国,流浪他国的经历锻造了他们的铮铮铁骨,他们有知识,有胆量,有魄力,有远见。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土地,融入农业,用智慧用汗水开启了以色列的农业之窗。后来的建设者更是带着知识,带着智慧经营农业。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乐于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乐于捕捉商机,从而使以色列现代农业得以腾飞。

全部讨论

2014-11-15 12:13

甲:我看到新闻报道说:“中国的国土最多只能承载16亿人口。” 我认为,现在中国13亿人口已接近自然容量的极限。以水资源为例,目前中国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现在中国有13亿人,就已经严重缺水了;如果人口达到16亿,恐怕连水都喝不上了,中国就要崩溃了!
乙:照你这么说,以色列早该崩溃了!因为以色列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中国的1/8。我感到困惑的一点是,为什么某些专家认为中国的国土最多只能承载16亿人口?难道中国人真的是特别“高贵”的人种,一个中国人活在世上,需要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大于一个外国人?

甲:那你认为中国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乙:我不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究竟能养活多少亿中国人;但我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至少能养活30亿以色列人。而且,这种“养活”的标准,是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的。以色列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而且大部分国土是山地和沙漠,实际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围平原和约旦河谷适宜农业。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仅在一代人时间里就建成了现代农业,创造出令世界惊讶的奇迹。

甲:我估计以色列的人口增长很慢,所以容易发展。
乙: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以色列的人口从60万增长到600万,其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增长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水,这就减少了用于农业的资源。而与此同时,以色列农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的比率又减少了——从五十年代的17%降到现在的3.5%。尽管如此,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五十年中农产品总量翻了十五倍!

甲:以色列农业能不能自给自足?
乙: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色列农业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自给主导型种植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色列农业是以园艺为主的出口主导型种植业,以出口创汇达到以农养农的目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色列政府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即实行以园艺生产为主的出口主导型农业结构,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现在以色列进口一部分粮食,而大量出口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农业产品。

甲:以色列既然很缺水,那么它的农业为什么又搞得那么好呢?
乙:这要得益于它的滴灌技术。1962年,以色列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

甲:以色列有美国的捐助,当然能搞得那么好。
乙:你只看到以色列有美国的捐助,却看不到以色列四面环敌,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由于历史原因,以色列长期与其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处于战争或敌对状态,这使它不得不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把本该用于生产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放到国防当中。多年来,以色列的国防开支一直占预算总额的30%左右,这一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无疑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也使这个国家的经济具有浓重的战争经济特色。如果以色列有中国这样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那么即使没有美国的捐助,以色列也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

甲:以色列人素质高,中国人素质低,所以中国学不了以色列。
乙:我发现,最歧视中国人的其实不是日本人或美国人,而是某些中国人。一个国家的人民是素质高还是素质低,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教育。根据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5岁至16岁的少年儿童必须上学接受义务教育,不用付任何学费。以色列每年的教育经费占GDP的8%~9%。而中国每年的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3%。如果中国能把教育定为基本国策,增加教育经费,并把计生经费改为花在教育上,那么根本没有必要搞计划生育。

甲:现在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水资源只有2000多立方米;如果中国只有7亿人口,人均水资源就有4000立方米了。这不是更好吗?
乙:事实上,即使不减少中国人口,也可以提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人类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于海水淡化。现在海水淡化的成本是每吨5元,将来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那么海水淡化就有钱可赚了。现在有专家估算过,我国南水北调的成本可能在每吨6元左右,如果是这样,与南水北调相比,海水淡化已经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了。而且,海水淡化对于长远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战略意义,这是因为:海水淡化可以增加淡水总量。采用蓄水、调水、开采地下水等方式,只是把水资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而水资源总量并没有增加。向海洋要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甲:就算中国能养活20亿人或30亿人,但我问你:要那么多人干什么?所以,我支持实行计划生育,把中国人口降到7亿。如果老天爷能为我们再造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面积,我们可以不搞计划生育。
乙:既然你承认中国人口远远没到承载力的极限,那你为什么要把中国的人口结构搞得那么惨呢?要知道人口极度老龄化的痛苦远甚于人口数量过多的痛苦。对于支持计划生育的人来说,即使老天爷再送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给中国,他们还是要支持计划生育,因为那时他们会把中国的人口密度与加拿大或俄罗斯相比较。事实上,一个国家要不要搞计划生育,并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或人口密度,也不取决于人均自然资源,而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