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41喜欢:17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想要保本出2023-01-31 21:53

图片评论

省心省力2023-01-31 21:58

药神你这么认真的分析我们还真的是不大习惯

宁波胖头鱼2023-01-31 21:55

营收的30%-50%用来塞钱和打通渠道,这不是国内默认的吗

老范的空间2023-01-31 21:52

这一次居然是有数据和表格的

37度雪2023-01-31 21:57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天花板问题,很多创新药公司出发点不是做大企业的,只是为了创业卖了变现的,这一类公司拉长是长不大的,因为老板就没想过要长大。没有盈利的biotech企业更像一级项目,人的分数权重占比实际比管线还大。

全部讨论

2023-01-31 21:53

图片评论

2023-01-31 21:58

药神你这么认真的分析我们还真的是不大习惯

2023-01-31 21:55

营收的30%-50%用来塞钱和打通渠道,这不是国内默认的吗

这一次居然是有数据和表格的

2023-01-31 21:57

另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天花板问题,很多创新药公司出发点不是做大企业的,只是为了创业卖了变现的,这一类公司拉长是长不大的,因为老板就没想过要长大。没有盈利的biotech企业更像一级项目,人的分数权重占比实际比管线还大。

2023-01-31 22:06

所以A股器械+H股药械+美股创药是比较好的组合,纯药不敢买AH,只敢买美

2023-01-31 21:52

隐藏在创新药泡沫下的估值陷阱。

我看创新药的热度已经下来了,那么有些小技巧可以跟大家分享下,毕竟炒作已经结束了一大半了,分享后估计今晚午夜前会删除。

这波创新药行情比较重要的一个估值锚点来自于卖方对创新药企业采取了类似海外创新药企进行的一种估值模式,即销售峰值3倍营收给与市值,但是这其中存在非常大的一个谬误。

如下分别是恒瑞、信达这两个典型创新药企的财务情况。








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中外药企在销售费用上存在巨大的不同,这决定了3ps的峰值估值体系下,在药品达到销售峰值的时候,中外药企剔除研发费用后实际上的净现金流差距达到了2.5倍之多,也就是说,同样是3ps的估值的国内外药企,实际上的盈利能力海外药企是国内药企的2-3倍左右。

那能不能进一步思考创新药一旦进医保净现金流就可以和国外药企看齐

转存

2023-01-31 21:52

已保存,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