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立教育投资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1回复:45喜欢:17

这一篇主要是自己近段时间看的一些资料的汇总,推导以及估值的计算,内容不会特别多,很多地方一笔带过,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再探讨。

一、行业分析

天立教育所在的行业是K12教育,主要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年的学校教育,这个行业现阶段我国民办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由于义务教育盈利的敏感性以及国家对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视注定民办教育的渗透率是有限的,乐观上限20%,大概率最终就在10%到15%之间。所以其后的行业发展空间有限,更可能是存量市场的厮杀。

另外,我们不考虑宏观上每年生育人数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主要基于10%的比例下,我们认为影响是比较有限的,还是应该聚焦于研究公司相对于其他对手的竞争能力。

二、竞争力分析

天立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两点:一、可以在不掐尖的情况下,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稳定提升学生的本科率和一本率,从而迅速在当地达到第一或者第二的水平;二、证明了自己标准化的快速异地复制的能力。

其他竞争力包括但不止于以下几点:

关联方建设团队,标准化建设,施工快速,大概九个月可以建成校舍,不会耽误开学计划。

课程体系,单个学校的好的做法经验,通过集团层面推广,形成低成本独特的竞争优势。

轻资产模式,建设一所学校费用大概在5亿左右,当地政府补贴3亿,贷款1亿,自己只需要投入1亿,可以实现快速扩张。

先收学费住宿费,后面再提供服务,没有赊账,现金流充足,商业模式卓越。

K12教育,从一年级到高三,只要提供服务优质,一个学生可以就读12年。客户稳固,口口相传。

管理层上,罗实早已财务自由,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立志做中国最大的民营学校,而不只是想着上市画饼圈钱。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深耕三四线城市,一来没有强有力的对手,二来三四线城市教育力量薄弱,也欢迎天立的到来并能够给予比较大的政策优惠和补贴,三来地价便宜,建校成本比较低。另外,天立之前增发想要在一线城市(大概率是北京)打造一所标杆级学校,高举高打,以此有利于全国化推广。(之前大本营在泸州,后在成都建校,这两个地方对于全国绝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名气都太小了,品牌不够。在北京建校主要还是为了后续三四线城市的继续推广,而非策略上转向一二线城市。)

三、其他一些情况说明

天立教育到2020年底,在校学生人数总共5.7万人(该数据2019年为3.99万人)建成校舍的容量为8.2万人,如果算上建设中以及已签约的项目,总容量可以达到17万人。

每年的净利润的百分之30用来分红。

有息负债为17.4%,比较安全。另外的负债主要为预收的学宿费以及待摊派的政府补贴。管理层承诺控制有息负债率在30%以内。

2020年学宿费情况,小学为2.563万元,初中为2.368万元,高中为2.192万元。

2018年2.9万人,对应营业收入6.41亿元,每个学生平均贡献2.21万元。

2019年3.99万人,对应营业收入9.17亿元,每个学生平均贡献2.298万元。

2020年5.7万人,对应营业收入12.98亿元,每个学生平均贡献2.277万元。

每年开学校情况:

已建成的学校如下:

32所学校学额总量为100226人,业绩发布会上说的建成学舍容量为8.2万人,其中的差值主要是指这些学校虽然都建完了,但是大概还有1.8万人的配套宿舍没有完成。(并不特别影响发展,因为通常第一年招生只是一年级,初一以及高一,后续年级的宿舍并不会立即用到,所以可以慢慢建,使用时来得及就可以)。其中:

2015年之前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21108人

2016年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4260人

2018年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5860人

2018年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15300人

2019年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26913人

2020年建成的学校学额总量为26785人

另外,2020年已经签约的学校为14所,(其中有一所是业绩发布会当天签的,具体数据还没有),除去2021年计划开学的9所外,还有5所储备。这13所学校的情况如下:

共计学额59960人,这13所学校平均每所学校学额4612.3人。相比于之前的学校,可以看到规模上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有明显的大校倾向。

这45所学校共计学额为160186人,加上另外一所尚未公布数据的签约学校,大概16.5万人,和公司业绩发布会上对外宣称的将近17万人的总容量相符。

四、估值分析

直接计算2024年的净利润,以此作为依据反推现在的买点。

几个关键假设:

在2024年之前,新的民促法施行,在招生,扩张,VIE架构限制以及税收优惠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公司的净利润率由近几年的30%左右下降到了20%。(具体分析可以参加雪球用户“双格”的文章)

现在是2021年,我们认为20年(含)开的学校大概5年左右可以招满,21年之后开的学校,因为民促法的影响,需要8年招满。

考虑到2021年计划的9所学校都已经签约,同时还有5所签约的储备大概率在2022年可以建成,之后再拓展一下,我们认为2022年新开的学校仍然可以达到9所。但是其后2023年之后,因为民促法影响,每年只能开5所新学校。

考虑到大校化的倾向,后续学校平均每所学额为4600人。

2020对应每个学生贡献的营收为2.28万元,不考虑学费住宿餐饮等具体板块分析,也不具体区分幼儿园不住宿等特点,仅为毛估估方便计算,设定该数据每年增长5%,则2024年每个学生贡献营收为2.77万元。

下面开始据此计算之后年份的学生数量如下:

我们看到表格里对应2019年在校学生数为39535人,对外公布2019年学生数3.99万人。2020年表格里在校人数55358人,对外公布2020年学生数5.7万人。

业绩发布会上说日照天立及东营天立第一年招生人数分别为1368人和925人,两所学校学额为3500人和3000人,根据我们的假设正常应该为700人和600人,差额为993人。考虑因为之前潍坊天立学校已经开学一年,在山东省内建立了一定的口碑带动所致。加上这个数据表格2020年学生数为56351人,拟合效果就会更好。不管怎样,我们认为表格误差可以接受,甚至可以说效果非常好,反过来证明了我们在b选项中设定的5年招满人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由表格估计2024年在校学生数为14.5万人,每人贡献营收2.77万元,对应营业收入40.17亿元,20%净利润率得出净利润为8.03亿元。考虑到天立的广阔成长性以及先收费用后提供服务的优越商业模式,给予30倍市盈率,对应人民币市值240.9亿元,2021.3.28港币汇率0.842,对应港币市值286亿元,总股本21.66亿,对应股票价格13.21元。

使用唐朝估值法,三年一倍的收益要求,现阶段天立教育股价6.6元以下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

五、一些说明

在估值部分,我们最后得出的结论可以买入的价格较低,是因为我们对新民促法的影响进行了较为严重的假设——同时影响了扩张速度,招满学生的年限和净利润率。在唐朝估值模型中,实际上只需要使用较为正常的假设即可,而无需使用悲观假设。因为三年一倍的收益对应年化收益率为25.6%,但唐朝认为15%已经是令人满意的成绩,这其中的差值是作为安全边际存在的。在估值上见仁见智,当然你愿意也可以以更乐观的假设去重新计算,或者认为我的假设已经留有了足够的安全边际,直接以15%的收益率要求向前推导三年得到现阶段只需要13.21元/1.15/1.15/1.15=8.69元即可买入也没有任何问题。

不管怎样,本文主要是为了交流学习探讨之用。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六、风险提示

一、最大的风险就是政策风险,新民促法的落地必然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现阶段参加高考的学校只有四所,在较大规模的扩张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是否会下滑还要持续观察。

三、建设学校都是通过实控人罗实其下的建筑公司建设,有关联交易失血的可能。(考虑到这些年来的现实情况,该项风险有限。罗总明确说了建设费用就是在成本基础上额外收取10%的利润)

   $天立教育(01773)$   $睿见教育(06068)$  

全部讨论

2021-04-07 10:59

前面说了一大堆数据看起来还可以,最后关键的估值给30倍,你怎么不看看当下其他教育股多数都只有1x倍的估值,等你成长到2025年,那时候估值降了呢?

2021-04-04 11:11

迅速扩张,有资金缺口,还会市场融资。

2021-03-29 18:00

如果政策落地,会跌多少呢?还能投么

2021-03-29 16:10

使用唐朝估值法,三年一倍的收益要求,现阶段天立教育股价6.6元以下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意思是要跌到6.6以下吗?

基本面方面,天立教育跟睿见教育各有优势,不分伯仲。而潜在学生人数跟睿见教育差不多,潜在利润也差不多。但是估值方面,天立是睿见的两倍,不知道原因何在?

睿见不掐尖,天立专业掐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