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Q1财报季,映射了一种“奇特”的消费趋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有人说“一个消费多情时代已经到来,年轻人消费从专一变得多情”,看了最近各大电商平台公布的财报数据,发现确实有这样的趋势。

大家正在从专一的平台消费,转变为精准的分散式消费。在年轻人群体当中,一句顺口溜开始流行:“生活百货上天猫,数码家电京东,服装鞋帽唯品会,蔬菜水果拼多多,新奇玩意抖音”。

这句顺口溜提到的消费现状,直接反映在了电商的财报数据里面。天猫京东唯品会这些电商平台的核心优势品类,在今年第一季度,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

数据显示,淘宝天猫Q1的日用百货猛增了9.7%,而在美妆个护箱包更是大幅增长了14%。而淘天集团在一季度的收入为932.16亿元,同比增长4%。淘天日用百货和美妆的增幅远高于整体营收。

隔壁的京东也是同样的情况,今年一季度,京东电子产品与家电收入同比增速为5.3%,收入达到1232亿元。京东一贯强势的家电数码品类,依旧保持了非常稳健的增长。

唯品会的服饰穿戴类产品,GMV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双位数以上的增长,大幅高于服装社零增速2.5%。另外其超级VIP活跃用户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1%,这些“铁粉”贡献了45%的线上消费。

多情消费,或者说精准分散消费,正在主导电商市场格局。大家的消费习惯从过去固定的某一两个平台,分散到多平台消费,生活百货天猫、家电数码京东、衣服鞋子唯品会正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似乎大家的消费变得更加“多情”了,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的消费心态变了,在消费上有了更多的考量,不“迷信”某个平台,而是追求性价比,哪个平台有优势,就去哪里消费。

有网友表示:“买东西当然要货比三家啊,不一定是哪家便宜买哪个,还要综合服务质量和品质来看,挑一个最有性价比的下单。”

如今电商市场进入下半场,流量逐渐见顶,电商争夺的重点从“流量”变成“留量”,消费者的多情,让电商开启黏性时代,行业自动切换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发展逻辑。

过去平台大而全确实很有吸引力,但大而全却是精耕细作的一道天然难题,想要全面做好难度早已不是一个量级。如今抓住长板发力,就成了少数能走通的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