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新管理层遭独立董事反对,中炬高新又怎么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近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揭晓2024“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调研结果。国民调味料品牌——厨邦,以232.39亿元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366位。相比去年175.32亿元、第381位的成绩,今年厨邦品牌在榜单内排名提升15位,品牌价值提升约57亿元。

只是在厨邦取得此光辉成绩背后,其母公司中炬高新却常年来争议不断。没想到的是,距离“宝火之争”结束将近一年,董事会上就又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宝火之争”似乎永远有后续

6月4日,中炬高新董事会上审议了五项议案,其中三项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但对于当中的两项议案独董秦志华投了弃权票,其表示持股资格不全面、持股量计算方式不妥等

自2018年起担任中炬高新独董的秦志华,对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对象及授予数量和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这两项议案投了弃权票,其弃权理由是该激励计划授予对象的持股资格不全面,有短期行为风险;持股对象中部分高管的持股量计算方式不妥,有违规风险;鉴于上述原因,部分激励对象的持股主体资格和持股量有待进一步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控制权争夺大戏落幕之后,中炬高新于同年10月迎来了新管理层,而这些人悉数出现在了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名单上。

除此前坚守在董事会、有国资背景的余建华获任为董事长之外,2023年10月,中炬高新公告称聘任余向阳为总经理,林颖为常务副总经理兼任财务负责人,刘虹、陈代坚、郭毅航三人为副总经理,郭毅航另兼任董秘一职。值得一提的是,总经理余向阳、常务副总经理林颖和副总经理陈代坚、刘虹均有长期在华润系公司任职的经历。至此,中山国资旗下火炬集团重新执掌中炬高新董事会。

对于独董的质疑,中炬高新则表示,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拟定,任何一名激励对象通过全部在有效期内的股权激励计划获授的公司股票数量累计均未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权益授予价值,根据业绩目标确定情况,亦不高于授予时薪酬总水平的40%。此外,股权激励计划的授予对象除了参照行业惯例外,还考虑“岗位职级和绩效考核”来确定个人授予数量,对激励对象的锁定期两年、解除限售期三年。

在去年,秦志华就曾在采访中公开表示,中炬高新公司应有权力制衡,不能掌握在任何一方手里。从风险状况来看,应该彻查中炬高新还有多少雷。20年以前的诉讼案至今没有结论,他曾向董事会多次提议彻查,但一直没得到落实反馈。这点上,他对现任董事会也是有意见的,但据他了解,原国资股东也已经有国资高管被查,这些雷都应该彻底查清。如此看来,董事会上的此番质疑,恐怕也是如此意图。

“宝能系”持股持续缩水

关于中炬高新的“派系之争”,在上个月也有新的进展。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山润田所持有的公司1487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占公司总股本约1.89%。拍卖将分七批次进行,其中五批次每批次拍卖217.40万股,另两批次每批次拍卖200万股。

据悉,中山润田为“宝能系”成员,目前为中炬高新第二大股东。据中炬高新披露,截至2024年5月21日,中山润田持有公司股份6141.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82%。据此计算,如果中山润田所持1487万股中炬高新股票全部成交,其持股将下降至4654.58万股,持股比例将下降至约5.93%,持股缩水近四分之一。

然而,随着“宝能系”陷入流动性危机,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不断被司法处置,其中就包括中炬高新股票。2021年三季度开始,中山润田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数量及持股比例开始下降,同时也将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之位让给了不断增持中炬高新股票的“火炬系”。

自从‘宝能系’与‘火炬系’的矛盾公开化以来,宝能方面已经失去了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同时,随着股份的不断减少,‘宝能系’在公司的话语权进一步下降。中炬高新作为厨邦酱油的母公司,对于“宝能系”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资产板块,所持股份被拍卖意味着“宝能系”失去了一部分可以变现的资产,这将进一步加剧其资金链的紧张状况,其在中炬高新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减弱。

“宝能系”目前面临的财务压力相当严峻,巨额债务和连带的财务风险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频繁的司法拍卖和被执行记录可能会增加“宝能系”面临的法律风险,甚至引发更多法律诉讼。

“百亿营收梦”路途遥遥

其实细看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条件,这其中还“藏着”中炬高新百亿营收梦。具体来看,股权激励考核以2023年为基准,中炬高新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不低于57.56亿元、67.84亿元、100.2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18%、48%,而2026年相比2023年营收接近翻倍。

姚振华掌控的“宝能系”拿下中炬高新后,也曾在2019年提出了“双百亿”目标,即在五年内要实现健康食品产业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年产销量过百万吨。只不过,在“宝能系”败北中炬高新后,其五年前提出的百亿目标同样也未能完成。现如今,“火炬系”掌控下的中炬高新又发起了新的一轮百亿目标。

除此之外,公司还抛出了对子公司美味鲜公司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方案,将重塑“厨邦”品牌认知,并且到2026年,美味鲜公司营业收入目标100亿元,营业利润目标15亿元。而2023年美味鲜营收还不到50亿元,也就是说三年内中炬高新需要将美味鲜的营收再扩大一倍。

从中炬高新2023年年报上来看,虽然明面上公司实现净利润16.97亿元,成功扭亏为盈,创下中炬高新净利润新高。但这份“创新高”的背后,“水分”不少。中炬高新表示,净利润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公司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诉讼和解与撤诉,2023年转回在2022年度计提的预计负债影响。说起来,体现2023年真实盈利水平的扣非净利润为5.24亿元,相比2022年下滑5.79%,这已经是其连续下滑的第三年。

此前饱受股东权斗之争的中炬高新,业绩尚未完全恢复。再加上此前高管举报公司厨邦耗油造假,让中炬高新再陷入舆论漩涡之中。长远来看,在如此内忧外患的现状之下,中炬高新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部讨论

06-21 18:00

四川的自媒体,经常黑南派酱油,你们懂的